最新一期Ward 的世界十大引擎已經公布。當然,現在不僅僅是xml引擎,還有十大動力系統。混合動力、電動和氫動力已經列入名單。取而代之的是,只剩下兩臺傳統的燃油發動機。
早些年,美國沃德十長城炮的全新2022款皮卡Ka的選擇對于中國車迷來說是圣旨。很多耳熟能詳的魔術師都是這份榜單的常客,比如奔馳、大眾、寶馬。 2.0T,馬自達的2.5L,豐田的1.8L。當然,還有很多讓國人眼饞的大排量發動機,比如寶馬3.0T L6發動機、日產3.5L V6發動機、通用6,2L V8發動機。
在一定程度上,沃德十大發動機是國人了解高級動力總成的重要渠道。不過說實話,看了2021年的榜單,功夫汽車只能說,受法律法規、產品布局等影響,沃德對前十發動機的偏好,已經逐漸從消費者的需求上移開。中國人。
(1) 現代2.5T和雪佛蘭1.3T,被政策耽誤的神奇機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早年流行的引擎都在不知不覺中停產了。比如以前很多車企都生產1.8L的發動機,也有很多2.2L、2.3L的發動機,也有很多3.0L以上的大排量,但是這些發動機好像一夜之間就銷聲匿跡了。現在是新的頭。基本上1.5L,2.0L,就算是黃金排量,1.6L,2.5L,很少廠家用發動機。
其實這并不是因為技術原因。 1.5L和2.0L有多少優勢,還要看國內政策。我們買車要交車船稅。排量越高越貴,但畢竟也就幾百元,我們也無所謂。事實上,消費稅更為致命。這是直接按照車價按個百分點征收,誰也逃不掉。
看這張表,1.3L發動機和1.5L發動機的稅率是一樣的。如果2.5L的稅率達到方向盤抖動,9%還能繼續開嗎? 2.5L多一點,不好意思交12%。不要低估這些百分比。今天,汽車的發展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趨勢。 10萬臺車差2000元,自然要壓線材做發動機。
比如現代的2.5T,其實發動機的實力還是挺強的。其最大馬力超過300馬力,最大扭矩可達422Nm,遠超一般2.0T發動機。而且它也反應靈敏,最大扭矩范圍為1650-4000rpm,幾乎沒有渦輪遲滯感,行駛質量和舒適度也非常好。遺憾的是,現代在國內主打性價比,國產的勝達依然選擇2.0T發動機搭載在更高端的捷恩斯品牌上。
雪佛蘭的1.3T就更尷尬了,因為它采用了一體化的缸蓋設計,在響應能力和熱效率方面有著相當不錯的響應能力,同時也通過優化氣缸設計和增加平衡軸的方式獲得了不錯的舒適性。該發動機曾多次獲獎,遠用于替代老款1.5T發動機。不過國人對三缸發動機的接受度并不高,自推出以來反響并不好。近日,通用推出了最強的第八代Ecotec1.5T發動機,性能更強,油耗也不錯。可以預見,這款發動機未來會逐步替代1.3T。
說實話,老美平的兩款發動機都很優秀,但受國內政策限制,很難有太大的區別。
就連大眾經典的EA211 1.4T也將換裝全新的1.5T發動機,趨勢不可逆轉。
(2)中國人不知道老美的混搭?
沃德評選的動力總成前十名中選出了三款混合動力車型,分別是寶馬、福特和吉普。這三個品牌也在國內布局了混合動力車型,但市場反饋并不好,銷量始終位居前列。說起國內混合動力車,前幾年應該是豐田和本田最火,最近的206CC英菲尼迪呢? fx35耐用性應該是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其實是中美汽車文化不同造成的。
首先,為什么美國人購買混合動力汽車?他們進口比較貴的馬自達車,主要不是為了省油,因為美國人收入高,汽油價格低。他們擁有各種V6、V8大排量發動機比比皆是。
在他們看來,混合動力車最大的優勢就是動力響應快,加速更線性直接。畢竟有電機幫忙。以入選的BMW 330e為例,美國評委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它在斷電狀態下仍能提供敏捷的動態響應。畢竟是B48 2.0T,這也不足為奇。
此外,美國地廣人稀。很多人住獨棟屋,那里充電更方便。他們通常不會為了綠卡而購買混合動力車,他們真的很喜歡混合動力車。
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油價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最近幾年,已經連續上漲了13倍,這讓很多中國人非常絕望。混合動力汽車的優點。
另外,很多中國人買混動車是為了綠卡,沒有很穩定的充電條件,很在意混動車的供電性能。沒有電就是龍,沒有電就是蟲。最好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比亞迪的DM-i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加速可能沒有之前的混合動力車快,但也比同級別的燃油車快。不怕沒電,還可以拿到綠卡。
老美國人提倡的混合結構與中國人提倡的混合結構不同,但相同點是更符合中國人的需求。
(3)玩純電動,在國內是不是更專業?
與汽油動力和混合動力相比,純電動動力總成的門檻并沒有那么高。核心是動力電池和驅動電機。傳動通常采用單速變速箱,很少像保時捷Taycan那樣采用雙速變速箱,但整體技術門檻并沒有那么高。
事實上,國內電動車的競爭比美國還要激烈,比如Taycan入選沃德的保時捷十強,在老牌美國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但在國內,蔚來ES8、高合HiPhi X甚至紅旗E-HS9都能撞上。
當然,這部分也是由它的特點決定的。比如Taycan 4S最新的800V系統,主打性能,完整的雪佛蘭科邁羅2019款0-100km/h二戰最快的戰斗機只有4秒,快絕對快。但是純電續航里程只有407km,考慮到實際使用還要進一步“最便宜的跑車排行榜打折”,這一點確實不夠看。
相比之下,蔚來ES8能在0-100km/h加速4.9在秒的前提下,做到580km考慮到其尺寸比Taycan大了很多,綜合實力明顯更好。
國內電動車的實力相當強悍,這一點“美國之光”特斯拉應該最有發言權。今年上半年,特斯拉銷量占到美國電動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二,完全是獨孤求敗的地步。但在國內,它始終未能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地步,不說最強大的對手比亞迪了,像蔚小理這些新勢力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埃安、歐拉這些也很強悍,都有自己固定的受眾。
(4)東風日產尼桑藍鳥邊緣化的氫能,未來還遠未到來
豐田Mirai 氫燃料電池/電動驅動系統因其堅持發展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決心而成功入選沃德十大動力系統。
豐田堅持認為氫燃料電池是氫燃料電池(FCEV)這是汽車的終極能源解決方案,它可能是正確的,畢竟,氫作為二次能源可以以任何方式制造,是取之不盡的真正意義,但也清潔。但至少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它仍然沒有大規模應用的希望。
當然,原因也很簡單,也就是說,它不容易使用。雖然氫氣可以無限制,但生產過程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氫氣的儲存和運輸仍然相對困難,國內只有少數加氫站,安全問題也被反復提及。
雖然氫燃料可能真的是終極能源,但終極能源必須需要終極技術來解決。既然是終極技術,就很難通關。
讓我們來看看豐田Mirai眾所周知,它的電動驅動系統實際上與普通電動汽車相似,只是將固態動力電池轉化為氫燃料反應堆。它最大的馬力 184,作為一輛電動汽車還不夠,范圍已經達到了647km,日常駕駛相當輕快,看起來不錯。
但別忘了,它的價格比雷克江鈴福特新能源薩斯ES還高很多,但是空間和卡羅拉差不多。更重要的是,看起來續航很好,但是很難找到加氫的地方。想象一下,你的續航里程是600km,最近的加氫站距離300km,這輛車還能開嗎?氫燃料汽車的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5)功夫拍案
從今年開始,中美汽車似乎在技術路線上完全破裂。沃德十大系統,無論是燃油、混合動力、電動還是氫燃料驅動,在中國幾乎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不滿。畢竟,雙方的政策不同,汽車環境和習慣也非常不同,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突然期待今年中國心十大發動機的評選,也許會比沃德十大更有意思? 收起
使用這種技術的汽車也由電機驅動,但氫燃料電池被用作旅途中發電的手段。
它們的駕駛感受與電池驅動的BEV幾乎相同,使用相同的大容量電機,可以將瞬時扭矩傳遞給傳動系統,并在制動或滑行時提供相同的再生能力。
FCEV不需要通過將電池插入充電器來充電,而是需要使用一種有點類似于傳統加油站的泵來加油。
如果電池電動汽車充電至少需要一個小時,取決于電池和充電器的類型,那么氫動力汽車的充電時間與傳統的內燃機動力汽車相同。
豐田Mirai未來組合動力系統
它們通過反向電解將燃料電池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為電力驅動系統提供動力。
在燃料電池內部,氫氣與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的氧氣發生反應,產生必要的電能。這個反應的副產品只有水和熱,以蒸汽的形式通過排氣管排出。
根據車輛和使用的技術,電力驅動系統可以直接由將氫轉化為電能的燃料電池提供動力,也可以由儲存燃料電池產生的能量的電池提供動力。
然而,FCEV使用的電池比BEV使用的電池小得多,所以更輕。大多數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組重量可能超過1000磅(454千克)。
這為開發更輕的傳動系統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從而開發出更輕、更高效的車輛。
這將進一步擴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續航里程。根據設計,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充滿電的情況下可以行駛更長的距離,而充滿電的汽車可以充滿電。它們的續航里程與汽油或柴油發動機相當。
續航里程不相上下。目前,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一些挫折是由開發成本和加油基礎設施不足引起的。
高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受鉑需求的影響,鉑是氫燃料電池發電的最佳催化劑。另一個增加成本的因素是,氫氣必須像傳統燃料一樣運輸到加油站。
雖然BEV剛投放市場時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但氫燃料汽車最大的不便仍然是大規模缺乏翻新的基礎設施。 查看全文
日前,我們從海外媒體獲得了第二代豐田Mirai未來組合的動力信息。該車為氫燃料電池動力汽車,驅動電機參數較第一代有所提升,續航里程可達850公里。此外,新車將于12月下旬正式亮相。
「Mirai未來組合2020概念」
第二代豐田Mirai未來組合基于GA-L后驅平臺,整車質量1900kg,前后配重比為50: 50。動力方面,新車驅動電機最大功率134 kW ,峰值扭矩300 Nm,最高時速175 km/h,續航方面,該車配備3個儲氫罐,續航里程850 km 。
第二代豐田Mirai的諜照此前已經曝光,可以看出基本延續了概念車的造型風格,大嘴式前格柵、分體式的日間行車燈均保留了下來;車身側面采用溜背造型,配備低重心的車尾,營造出頗為運動的視覺效果。據悉,第二代豐田Mirai將率先在美國市場開啟銷售,未來是否引入國內還不得而知,你是否期待這款新車,不妨在評論區進行討論。 查看全文
這些年來,我開了很多燃料電池車。從第一代豐田Mirai未來組合到去年體驗的SAIC大通MAXUS EUNIQ 7,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在2021年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五款燃料電池汽車同時亮相,其中不少已經量產上市。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隨著氫加氣站的逐漸普及,燃料電池汽車或許真的有進入普通家庭的可能。
你想知道一輛車的測試過程嗎?想知道如何判斷一輛車的優劣嗎?掃描下圖二維碼,我們將于6月27日在北京凱澤汽車運動中心等您。報名后,我們可以在與專業的測試編輯和專業的駕駛員一起完成測試,還有麋鹿測試、賽道測試、AEB測試等項目可以體驗。
●氫燃料電池技術已經在汽車領域商業化。
氫燃料電池技術現在不是一項新技術。畢竟,它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首次應用于航空航天科技。后來在20世紀90年代,包括戴姆勒集團在內的海外車企也開始了對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究。在中國,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已經進行了多年,一些制造商甚至已經將燃料電池汽車投入大規模生產,并將其應用于公共交通和客運等多個領域。
在體驗SAIC第一臺量產氫燃料電池MPV之前,我已經介紹過燃料電池技術的一般原理和結構,在這里簡單回顧一下。氫燃料電池技術首先是什么?這是一種直接將氫和氧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它的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氫氣和氧氣分別供給陽極和陰極。在氫通過陽極擴散出去并與電解質反應后,釋放的電子通過外部負載到達陰極。燃料電池具有無污染、低噪聲、發電效率高的特點,是一種具有小型化前景的理想發電裝置。
目前國內主流的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大致相同。燃料電池系統主要用于發電。除了從燃料電池系統獲得電能,車載動力電池還可以通過外部充電設施進行充電。與傳統的燃油車和純電動汽車相比,燃料電池汽車的設備更加復雜。主要設備包括氫燃料電池系統、儲氫罐、驅動電機、動力電池等。如果進一步拆分,氫燃料電池系統還可以分為反應器、轉化器、空壓機和循環泵等。
然后看看儲氫罐。目前主流儲氫罐能承受的最大壓力已經達到70 Mpa,相當于700標準大氣壓。罐體由鋁合金、碳纖維、玻璃纖維三層材料組成,抗壓、抗穿刺能力強。加氫需要在專用的加氫站完成,加氫站的結構與加油站非常相似。目前大部分車型公布的加氫時間都在5分鐘左右。如果未來氫加氣站和燃料電池汽車逐漸成熟和普及,只有加氫時間比充電時間短,燃料電池汽車的前景才會非常光明。
動態表現各有千秋,安靜和敏捷是共同點在2021年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主辦方集結了5輛燃料電池汽車供觀眾試駕。雖然受到現場環境的限制,我們今天的體驗主要是在封閉的場地進行,但不同的燃料電池車還是有各自不同的動力性能。接下來,我將簡單介紹五款車的駕駛和乘坐表現。
現代Nexo是為數不多的已經量產并在海外市場上市的燃料電池汽車之一。這款車在韓國的市場價格是6765萬-7095萬韓元,沒有政策補貼。Nexo緊湊前衛,視覺上具有未來感。2021年,我的同事馬去海外體驗了這款燃料電池車型。更多詳情可點擊“與眾不同的新能源汽車海外試駕現代Nexo”了解詳情。
我們今天體驗的現代Nexo還是一款海外車型,現代汽車也考慮過引入中國,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由于燃料電池汽車需要依靠電動機帶動車輪轉動,現代Nexo給人的感覺與純電動汽車相似,起步輕快。即使只是輕輕踩下油門踏板,身體的反應也非常靈敏,整個過程無聲無息。轉向力有點重,給人開跑車的感覺。轉動方向盤時,車頭反應很快,校正力相當強,讓人感覺很平靜。
●長安CS75 FCV
長安汽車也是國內較早開始氫燃料電池研究和試驗的車企之一。我們今天體驗的長安CS75 FCV搭載了第一代燃料電池系統,系統目前的輸出功率只有36 kW,是現場五款車中最低的。不過據現場工程師介紹,第二代系統已經處于開發階段,無論是電池堆的發電量還是續航能力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在封閉道路上,長安CS75 FCV的動力輸出平順線性,150 kW /295 Nm的永磁同步電機絲毫不弱。只要三元鋰電池中的電荷充足,其最大速度仍可達到160公里/小時,從0加速到100公里/小時的最短時間約為12秒。
基于PHEV車型的FCV保留了原有的三擋轉向力調節,舒適模式下轉向手感較輕,標準狀態下轉向力恰到好處,運動時會相對較重,有運動車型的轉向調節感。懸架的性能與生產車型相同。整體調整強硬且嚴密,同時保留了良好的過濾性。既能起到家用車的作用,又能以輕松易操作贏得部分操控愛好者的青睞。
●廣汽AION LX燃料電池
Aion LX燃料電池是在廣汽GEP 2.0平臺上開發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也是廣汽集團首款燃料電池乘用車。除了前臉造型夸張之外,外輪廓和動力性能與純電動車基本一致。該車搭載135 kW永磁同步電機,參數與現有AION LX 70系列純電動車基本相同。體感表現和電動車一樣。動態響應直接,持續加速過程連貫流暢,讓人身心愉悅。
AION LX采用前麥弗遜后五連桿的懸架結構。雖然懸架有很強的整體感,但是當面對一些不太劇烈的路面顛簸時,坐在車內還是會覺得路面的沖擊力比較直接。方向盤很輕,這個設置可以讓大部分人操控這輛車,非常討喜。
●一汽紅旗H5-FCEV
紅旗H5-FCEV燃料電池汽車目前正在長春進行路試。作為一輛自帶燈光的汽車,氣勢恢宏的紅旗H5可以用穩定駕駛來形容。電驅動系統平順性極佳,起步加速后勁十足。如果不是因為空間有限,它的動力性能應該不會遜色于搭載1.8T發動機的燃油版H5。
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紅旗H5的底盤是完全舒適的。懸架在過濾顛簸方面表現良好,可以有效消除路面上的大部分沖擊。同時相當有韌性,通過一些大坑時不會有生硬的撞擊感,能夠從容應對顛簸,與紅旗車的調性非常吻合。
舒適的轉向設置很難激起你強烈的駕駛欲望,輕松駕駛才是它所追求的。制動力釋放相當線性,制動踏板反饋適中,易于控制。無論外表如何移動,骨子里依然是踏實本分的紅旗。
● SAIC大通MAXUS EUNIQ 7
Uniq7也是一款已經量產上市的燃料電池車。目前兩種配置的廠商指導價分別為29.98萬元和39.98萬元。和G20一樣,EUNIQ 7也采用了后輪驅動的形式。電機最大功率150 kW,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10.9秒。對于這么龐大的MPV來說,這樣的賬面數據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像前四款車型一樣,EUNIQ 7與純電動車完全一樣,但它的坐姿和巨大的尺寸似乎更具排他性。整車加速犀利持久,油門踏板對駕駛員意圖反應迅速。
雖然EUNIQ 7在運行中并不是特別安靜,但得益于駕駛艙良好的氣密性,車內NVH相當不錯,幾乎聽不到運行噪音。燃料電池堆的主要任務是發電。除了在低負載下驅動車輛,部分電能還會儲存在電池中,在高負載下協同輸出。此外,該車還具有動能回收功能,其強度由方向盤后面的“槳”調節,非常獨特。
●文章摘要: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燃料電池汽車的普及程度會越來越高,商用車的覆蓋范圍將首先擴大。燃料電池汽車充氣時間更短,續航里程更長,技術日益成熟,相對于純電動汽車有著獨特的優勢,足以吸引一些原本的純電動用戶。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在于氫加氣站的普及。只有基礎設施覆蓋率逐步提高,未來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進入普通家庭。未來呢?等著瞧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