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Unite2025看團結引擎在智能座艙領域的豐碩成果
在近期剛落幕的 Unite2025 上海大會上,雖以 Unity 開發者為核心,卻給汽車圈扔出了不少重磅信號 —— 這個靠游戲引擎起家的技術巨頭,早已不是智能座艙領域的 “門外漢”,而是扎穩腳跟的深度參與者。作為汽車媒體人,我在現場看到的不僅是一場開發者盛會,更像是一幅智能出行生態的未來藍圖。


十年前 Unity 初入中國時,沒人能想到它會和汽車行業產生如此深的綁定。如今再看,Unity 中國已經和 60 多家車廠搭起合作橋梁,300 多款量產車型的座艙里都藏著它的技術痕跡 —— 從早期簡單的中控界面渲染,到現在能實現情感化交互的智能系統,Unity 見證并推動了智能座艙從 “工具” 到 “伙伴” 的轉變。這次大會上,他們提出的 “數據驅動 + AI Agent+Unity 引擎” 三層架構,其實是給車企提供了一套可落地的解決方案:不用再為零散的功能開發頭疼,從虛擬助手到動態 HMI 界面,都能在這個框架里高效搭建,這對追求快速迭代的新能源車企來說,無疑是個實用的技術抓手。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 Unity 車載游戲商店的發布。這兩年車企總在說 “座艙娛樂化”,但大多停留在放視頻、連手柄玩老游戲的階段,沒形成真正的生態。Unity 的優勢在于它本身就有龐大的游戲開發者群體,這次開放車載游戲平臺,相當于把成熟的游戲內容直接嫁接到座艙里 —— 以后長途出行,副駕和后排乘客能玩到的不再是湊數的小游戲,而是接近主機級體驗的作品,這才是把座艙 “第三空間” 的娛樂屬性做透了。

現場車企的分享也印證了 Unity 技術的實用性。一汽奔騰、奔馳、長安這些不同梯隊的品牌,都在聊基于 Unity 的 3D HMI 和 AI 座艙實踐。比如奔馳展示的動態交互界面,能根據駕駛模式實時調整視覺效果;長安則把車機系統和場景化服務結合,通過 Unity 的渲染技術讓導航、娛樂界面更貼近用戶習慣。最關鍵的是零跑和地平線的戰略合作 —— 零跑作為新勢力里的技術派,選擇和 Unity 聯手優化座艙交互;地平線則是車載芯片的核心玩家,這次合作相當于打通了 “芯片 + 引擎 + 應用” 的全鏈條,以后座艙系統的響應速度、圖形表現會更有保障,不會再出現 “好屏幕跑不動好內容” 的情況。

從車評人的角度看,Unity 的布局其實戳中了當前智能座艙的兩個痛點:一是技術落地效率,很多車企有好想法,但缺乏成熟的工具鏈,Unity 的引擎和解決方案能縮短開發周期;二是生態協同,座艙不是孤立的屏幕,需要游戲、服務、硬件的聯動,Unity 正好能憑借自身在游戲行業的積累,把這部分資源整合起來。

這次大會上,團結引擎 1.7.3 版本的升級也值得關注。那個叫 TuanjieGI 的全局動態光照技術,不用預烘焙就能實現端游級光影效果 —— 這對座艙界面來說,意味著白天和夜晚的光線變化、不同場景下的視覺過渡會更自然,不會有生硬的畫面斷層,長期看能減少駕駛時的視覺疲勞。而和騰訊混元大模型合作的 AI Graph 平臺,更是把 AIGC 搬進了座艙開發里,以后車企想做個性化的交互界面、場景化服務,不用再從零開發 AI 功能,直接調用引擎里的能力就行,成本和效率都會大幅提升。

整體看下來,Unite2025 上的 Unity 中國,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供應商,更像是智能座艙生態的 “粘合劑”—— 一邊連接著車企的實際需求,一邊整合著游戲、AI、芯片領域的資源,把復雜的技術轉化成車企能用、用戶能感知的體驗。對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未來的智能座艙會更懂需求、更好玩;對行業來說,這種 “跨領域協同” 的模式,或許能打破目前智能座艙同質化的僵局,推動行業往更深度的創新走。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90
11-0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5
11-07
85
11-06
94
11-06
56
11-04
2074
10-31
76
10-30
27
10-26
161
10-20
265
10-17
48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