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貨的老羅稱:買車不買電池更劃算,然后每月花費899租電池
羅永浩說:
樂道L90就是純電大三排SUV的銷量冠軍,是今年汽車市場最大的黑馬,平均每4分鐘就能賣出一臺。

因為一個人而討厭一個品牌在這一瞬間似乎具象化了。
李斌的“汽油味”評論沒有令人過于反感,因其為主觀觀點而不需要數據支持;羅永浩的評論則是需要數據支持的,樂道L90是否為純電大三排SUV的銷量冠軍不做評價,其是否為“進你那汽車市場最大的黑馬”卻必然存在爭議,這太主觀了。而羅永浩畢竟是一個帶貨主播,如此武斷的評論實在是令人懷疑其水平。


不過爭論最大的還是其關于電動汽車保值率難題如何解的評論。
實錄為:
租用電池的方案的話,你買車的時候立減八萬六,這樣很多年輕人因為就毫無負擔了;20多萬的車直接減了八萬六,十七萬九千八就可以買,然后一個月八百九十九租電池。我個人是覺得這個更好。你那個電池開個五年、八年、十年,然后衰減完了以后,那個車的殘值就很低了。但你租的呢?你就反正一直是人家的電池。明白什么意思吧?所以買電車,其實是可以不買電池的,這一直是蔚來家的特色。
筆者從不認為換電方案是不對的,而且一直是贊同蔚來、寧德時代和蔚來換電聯盟一系列車企去進行換電站網絡建設和技術攻關的。
但是如果購車的時候不買電池而采用租用方案的話,換電模式大概率會“涼涼。”

對比計算
老羅的“個人觀點”是怎樣本不應該評價,可是一個帶貨主播的個人觀點會直接影響其面向和樂道L90在其描述之下所面向的年輕人。花費17.98萬元或者二十多萬元購買一輛電動汽車對于年輕人而言是否有壓力是見仁見智的,但如果花費這個預算可能有壓力的話,那么每個月花費899元租用電池則同樣會有壓力。
一年12月,每個月899元,這就是10788元。
一輛二十萬級的電動汽車按照6~8年使用周期計算,平均車險需要在4000元左右。
車輛維保、停車費、通行費與其他雜費開支,按照年2000元計算。
一年雷打不動的用車開支就在1.5萬元以上!
那么假設換車的周期是8年的話,這樣需要租用電池的電動汽車,八年里則要開支12萬以上!此時按照20萬元的原價和30%的保值率來計算,車輛大致剩余價值是6萬元。

以相同的預算購買一輛不支持換電的純電動汽車,一年按照1萬公里的行駛里程來計算,百公里耗電量就算是20kWh。平均充電單價按照0.8元/1kWh來計算,一萬公里耗電2000kWh,費用為1600元。
其余費用假定相同。
于是這輛車一年的用車開支則大約為7000元左右,同樣使用八年,開支5.6萬元上下;車輛保值率就算因為電池衰減而低至20%,原價20萬元、現在是4萬元的價值,損失16萬元——加上5.6萬元的開支則共計有21.6萬元的用車成本——租用電池的上述方案車輛價值損失14萬元,但租用電池和其他綜合成本是超過12萬元的,結果是相同周期共計開支超過26萬元!比以相同預算購買只能充電的汽車多開了多少呢?

當然也有網友認為這是花費相同預算買了更高標準的汽車,但是去掉電池包之后的車,其價值就是這么高而已。
關鍵在于電動汽車舊車保值率的計算是需要綜合動力電池的,一個沒有動力電池組而需要花費較高代價租用電池的汽車,其未來保值率真的能高嗎?要知道購買二手舊車的人會更注重用車成本!所以此類汽車未來保值率怕是不會很高。

重點:
絕大多數汽車消費者選擇電動汽車的出發點是節省用車成本。
而需要租用電池的電動汽車,其實際用車成本不低于同級別的燃油車。可是燃油車的驅動技術要成熟許多,核心總成都能維修,且維修便利性非常高,維修技術門檻要求低,路邊店都能做維保。
那么與其選擇這樣的電動汽車,為何不選擇更省心的燃油車呢?
所以電動汽車支持換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租用電池的方案意義不大,未來主流的模式一定是隨車帶電池且電池組標準一致,充電站的技術標準也一致。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43
11-02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060
10-29
222
10-28
1736
10-24
61
10-23
158
10-23
48
10-22
52
10-21
2179
10-21
87
10-21
1741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