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選擇北京,背后有什么樣的邏輯?
從今年3月底的小米發布會上,雷軍高調官宣小米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從那時開始,針對小米汽車落戶何地的問題就一直備受網友關注。在小米汽車總部以及工廠的選址上,很多地方政府都向雷軍拋來過橄欖枝,這其中就包括北京、上海、武漢、合肥等。
雷軍也沒閑著,在經歷了4個多月的各地取經學習之后,有了自己的決定——北京。

面對多地拋來的橄欖枝,為何雷軍會挑上北京?
首先我們先來做一個排除法,為什么沒有選擇合肥?近些年合肥可謂是新能源發展的福地,包括蔚來、大眾新能源等多個品牌都選擇落戶合肥,未來合肥無疑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點城市,在供應鏈、政策方面也都相對完善,但是已經有那么多家新能源車企進入合肥,想必合肥的準入條件也會變得比較嚴苛,同時搶奪資源的問題也會出現,或許這也是小米汽車為何沒有進駐合肥的原因吧!

再者就是武漢,為什么不選武漢?雷軍曾表示,小米將堅定不移的看好湖北、看好武漢。
同時,早在2017年小米在武漢成立了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先后扶持了近百家企業,憑借著這層關系小米汽車在武漢應該是可以混得風生水起,可為何小米汽車卻棄而不用?非要提出點原因的話,武漢匯聚了較多的傳統車企,是東風陣營的盤踞地,資源傾斜的可能性小,智能電動車人才少,同時不排除此次疫情對武漢形象的影響或許也在其中。

再就是上海,人才聚集地上海為什么也沒有成為雷軍的選擇?
其實上海政府在小米官宣后,就積極的向小米汽車表達意愿。但是上海有誰?新能源市場目前的一哥特斯拉在上海,同時有大靠山的上汽這幾年也在智能汽車領域有了比較大的進展,各方面資源的搶奪,可想而知會如何的激烈了。小米汽車也不是上海的親兒子,其實即便落戶上海可能也撈不到什么便宜。

在經過一一排除之后,唯獨剩下北京。
本身小米集團的總部在北京,所以北京對小米汽車而言也更有親近感。汽車行業對于小米集團來講是一個全新的項目,新項目想要更好的開展,熟悉的環境和優越的資源是重中之重。
其次,人才乃是根本,而小米造車的定位是智能化,所以說其對人才的要求以及需求遠高于一般企業。能夠滿足小米汽車在人才方面的需求,北京當是其中之一。

再者,我們看看北京現在的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北汽手里握著的品牌,除了北京奔馳這頭利潤奶牛之外,其他幾個品牌都已經陷入了非常艱難的狀態。而新能源領域,極狐品牌也就是個付不起的阿斗,北汽新能源被認定成了滴滴專用,真是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品牌,這么來看,北京需要小米汽車,未來相信也能提供比較多的幫扶。
好了,以上僅為個人推測,你們對于小米汽車選擇北京還有什么樣的分析,一起在留言區探討吧。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571
2021-08-1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568
2022-01-20
4293
2022-01-06
3369
2021-12-14
3592
2021-06-18
3352
2020-11-18
2190
2020-09-30
579
2020-09-21
1482
2020-08-31
7132
2020-06-30
9122
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