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季盈利7個億!雷軍的小米汽車為何比華為鴻蒙智行更強
知嘹汽車/陳壹
11月18日,小米集團將公布其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
在眾多數據中,財務數據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回顧過去,小米汽車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車的經營虧損達到19.2億元,相當于雷軍每天一睜眼,3臺嶄新的“庫里南”就沒了。
2024年第三季度,經營虧損16.4億元;
2024年第四季度,10億元;
2025年第一季度,5億元;
2025年第二季度,3億元。

很明顯,小米汽車正逐漸從巨額虧損走向盈虧平衡。
如今,市場普遍預期小米汽車將在第三季度迎來歷史性的轉折點。
包括中金、花旗在內的多家知名機構預測,小米汽車業務將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預計經營利潤在7.07億元人民幣左右。
如果預測成真,就意味著小米的造車模式在商業上初步走通。
而在真相揭曉前,我們可以依據現有的蛛絲馬跡來合理推測:

1.汽車業務收入
第三季度,小米汽車交付了10.9萬輛新車,考慮到第二季度25.3萬元的平均售價,以及利潤更高的YU7車型在第三季度交付量占比提升至約41.3%,我們可以做一個相對保守的估算:10.9萬輛 ×25.3萬元/輛 = 275.8億元。
這將是小米汽車業務單季度的歷史新高,強有力地證明了其市場需求和產能交付能力。

2.毛利率
小米汽車業務毛利率在2025年第一季度為23.2%,第二季度攀升至26.4%的新高。多家券商預測,第三季度小米汽車的業務毛利率將在25%至25.8%之間,這個數字略低于第二季度的26.4%。
為什么?
可能是因為更走量的SU7車型受到產能限制,而新發布的YU7處于產能爬坡和供應鏈磨合階段,會暫時犧牲一點點利潤率。
不過,關鍵并不在于此,而在于第三季度是否能穩穩地站在25%這條“生命線”之上,只要守住這條線,就代表小米的“高端化”和“平臺化”兩大策略持續奏效,具備可持續性。

3.經營利潤
基于275.8億的收入和25%的毛利率,可估算出經營利潤約為68.95億元。
券商預測利潤7.07億,意味著小米當季的經營開支約為61.88億元。
作為對比,小米汽車在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經營開支分別約為47億元和57.384億元。
也就是說,小米汽車在未削減研發和市場投入的前提下,依靠規模擴大和效率提升實現了首次盈利,而且足足有7個小目標,含金量不言而喻。

按照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的說法,小米汽車之所以能夠扭虧為盈,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
首先是產品高端化。 小米汽車的平均售價穩定在25萬元級別,屬于中高端市場,為利潤留下了充足空間;
其次是平臺化制造。 SU7與YU7均基于小米Modena平臺開發,高度的模塊化和標準化不僅降低了研發成本,也帶來了供應鏈的集中采購優勢,有效壓縮了核心零部件成本;
最后是高效的生產運營。 隨著產能的逐步爬坡,小米汽車9月單月交付量已突破4萬輛,顯著的規模效應大幅攤薄了單位制造成本。
綜合來看,即將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很可能成為小米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實現單季盈利,其意義遠不止于財務數字的扭轉,它向市場證明了,小米不僅有能力打造出備受歡迎的智能電動汽車,也有能力將汽車業務帶入健康可持續的盈利軌道。
考慮到累計的巨額虧損,小米汽車實現全面盈利仍需很長時間,但喜提“首次盈利”對當下的小米汽車來說,已經值得半場開香檳了。
你覺得呢?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20
10-3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07
11-06
121
11-06
82
11-04
29
11-04
155
11-03
44
11-02
95
11-02
2086
10-31
1617
10-31
290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