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準冬測”爭議:續航數據背后的真相與思考
最近,汽車之家的一場續航測試在汽車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10月23 - 24日,汽車之家在北京五環路對小米YU7、特斯拉Model Y、理想i6三款熱門電車進行了所謂的“準冬測”,然而這一測試卻引發了諸多爭議。

此次測試環境溫度為3 - 13℃,車輛全程使用最節能模式,動能回收最高,空調設置為23℃自動風量,并搭載3名成人。測試結果顯示,小米YU7實測687km(官方CLTC 835km),達成率83.6%;理想i6實測573.9km(官方720km),達成率82%;特斯拉Model Y實測469.8km(官方593km),達成率81.9%。
爭議的焦點首先集中在測試的命名上。按照行業共識,“冬測”通常需要在≤-10℃的極寒環境下進行,而此次10℃左右的測試被不少人質疑不符合標準。車評人陳震就直言,10℃的測試僅是普通續航對比,標注“冬測”容易誤導消費者。
數據透明度也成為了大家質疑的對象。有網友認為測試條件存在“特殊定制”和“小字陷阱”。比如雷軍轉發小米成績時刪除了“準”字,當被問及“有無小字”后,僅以8個“狗頭”表情回應,這一行為引發了不少聯想。

測試場景方面同樣爭議不斷。直播中出現了司機因小米YU7續航過長拒開,擔心加班至凌晨的情況,而主持人稱測試“主測理想i6,拉小米因流量高”,這讓測試的獨立性受到了質疑。

面對這些爭議,汽車之家也做出了回應。其表示測試目的是還原京津冀常見低溫場景,為南方用戶提供參考,并且測試數據包含了“安全冗余續航”,更貼近實際用車應急需求。同時,汽車之家還承諾未來會啟動更極限、多維度的測試,并邀請公眾監督。
在行業與用戶層面,對于此次測試也存在明顯的分歧。支持方認為10℃符合南方冬季常見溫度,數據對非嚴寒地區用戶有參考價值,且三車同條件對比也算公平。但質疑方則指出,磷酸鐵鋰電池在0℃以上衰減有限,10℃無法反映真實冬季續航,測試命名涉嫌誤導。

從更宏觀的行業背景來看,此次爭議反映出了一些深層矛盾。一方面,汽車測評標準缺失,2023年懂車帝冬測就因“預熱耗電”“沙袋配重”等問題遭多家車企質疑,測評統一性難題由來已久。另一方面,用戶需求分化明顯,北方用戶需要-20℃的數據,而南方用戶則認為10℃更貼近實際。此外,媒體在測評中如何平衡“流量訴求”與“專業底線”,避免定制化測試,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對于我們汽車消費者和車友群體來說,此次事件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在參考各類測試數據時,我們要結合自身用車環境,比如南方用戶可以重點參考10℃左右的測試數據,北方用戶則要關注極寒數據。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交叉驗證多平臺測試結果,避免被單一數據所誤導。
這場“準冬測”爭議,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了汽車測評領域的種種問題和挑戰。希望未來能有更加規范、透明的測評標準和環境,讓我們消費者能夠獲得更準確、可靠的信息。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21
11-06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0
11-08
27
11-08
50
11-08
82
11-08
28
11-07
39
11-07
107
11-06
1768
11-05
82
11-04
29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