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長賽道里快迭代,大市場里簡立新

2025年9月26日,理想i6上市即交付。
這是理想汽車打出的品牌史上最重要的一張牌。
理想i6比最初的理想ONE重要,彼時理想汽車還是光腳的,天不怕地不怕;
理想i6比隨后的理想L系列重要,后者只需要延續“家”概念,做出最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設計即可。

而理想i6是理想汽車純電戰略幾番試錯之后的“終極”產品。
這個市場不會給年輕的理想汽車太多機會,理想i6頗有幾分畢其功于一役的意思。
理想i6不僅創下品牌史上最耀眼的首銷紀錄。10月1日理想官宣,i6的2025年產能已全部售罄。
如今,我們該如何去定義理想i6的成功呢?其實,還真不能按照傳統認知去理解。
01
i6訂單爆了,截至10月中旬,累計訂單近7萬輛。
事實上,要問這一切得來的原因,從傳統邏輯去考慮,一定會以產品為中心發散性地去捕捉相關信息。
比如,i6鎖定的是20-30萬元主流純電SUV市場,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競爭最激烈、也是容量最大的細分市場。
而這,MEGA和i8都不具備。
面對競品的強勢,在配置上,i6全系標配激光雷達智駕、800V平臺、雙腔空懸架,并將實際起售價拉至23.98萬元,明顯低于特斯拉Model Y(26.35萬起)和小米YU7(25.35萬起)。

更為重要的是,i6吸取了i8上市時的教訓,直接配置凝練為一個,價格一步到位。
又如,截至9月底,理想汽車已上線超過3300座超充站和超過18000根超充樁。
其中,超過1000座高速超充站覆蓋全國最繁忙的“九縱九橫”高速公路核心路段,平均間隔150公里。
城市超充站總數突破2200座,總覆蓋城市數量達到267個。
可以肯定地說,不管是不是理想汽車的車主,只要感受過理想5C充電能力的人, 都認可“它真的和加油沒有明顯差異”這一說法。
過去3年,理想為純電在技術突破和設施完善兩個領域做出的努力,在理想i6這款新車上,得到了最真切的體現。

然而,我們知道,如果僅僅是產品和服務,不足以迅速將i6推向市場高位。
因為,既然大家都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不可能在相同價格區間內,誰對誰形成絕對性的價值碾壓。
i6的產品價值在細分市場內做到了“稀缺性”已經彌足珍貴。
但真正獨一無二的存在,是理想汽車用i6為先鋒,完成了品牌的重新定位,這份成功目前至少在新勢力圈內,絕無僅有。
02
話說今年5月,改款MEGA Home 交付上量。
一個有意思的用戶數據引起了理想的注意。
MEGA Home,這款長度5米3、為家庭場景而生的MPV,單身用戶比例竟然達到了驚人的30%。
無獨有偶,理想L6積累的交付數據則顯示,作為理想“最小”的車,它的用戶群體不只是設計層面的三口之家,而是有大量個人用戶與無孩年輕夫妻。
這一刻,可以說理想的聰慧,也可以說理想的敏銳,還可以說理想的“不矯情”發揮了重要意義。

今年7月底,理想宣布進行品牌升級,將“高品質私有空間”作為新的品牌主張。
但是,理想對之前“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的品牌主張并不否認。
于是,在i6的產品宣傳中,車主形象從三世同堂轉變為單身精英或情侶;后排乘坐對象從人類幼崽變為寵物伴侶。
于是,理想簽約25歲的易烊千璽作為品牌代言人。
在易烊千璽多元化粉絲構成和極高流量號召力的加持下,i6成功實現了品牌形象的刷新和用戶群體的拓展。
于是,i6精巧地完成了“家庭化”設計語言與年輕化配置之間找尋交集的任務。
比如,考慮到年輕人的戶外玩樂需求,i6提供原廠拖掛套裝和拖掛資質,和YAKIMA 聯合定制官方自行車托架。
但i6的軸距達3米,有著3.3米超大車內縱向可用空間。i6容不下吐槽,它仍然是那個“移動的家”。

同時,i6標配前備箱,可以容納一個背包及一個標準尺寸登機箱。而這,對于家也好,玩樂也罷,都契合。
所以,i6的爆款,標志著理想品牌轉型進入新階段。將“高品質私有空間”作為新的品牌主張,但它只是不固守“家庭用車”單一標簽才是真實的存在。
眾所周知,理想配得上開辟增程大六座市場“第一人”的稱號。
然而,僅僅三年時間,就迎來了全行業“團建”。理想L8、L9面臨的競品數量在2024-2025年間增長了300%。
所以,理想的轉型,是向著“增程+純電”雙線作戰的技術路線的轉型;
理想的轉型,是從一家汽車汽車制造實體到智能生態構建者的轉型;
理想的轉型,是因市場變化,因勢利導,品牌定義多元化的轉型。
而i6則是三重轉型之下的集大成者。它真的不能用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去定義。
03
目前來看,i6并非前程無憂。或許,至少存在兩個短期矛盾。
其一是i6的產能問題,其二是i6與L6的買誰問題。
先看產能。
目前,i6面臨的產能危機,主要源于兩個關鍵因素:電池生產線良率問題和工廠總產能限制。
i6搭載的800V高壓電池系統成為關鍵制約因素。新投產的電池生產線良率為92%,行業一般為95%,雖差距微小,卻直接拖慢整車產能釋放速度。

面對交付課題,理想的基操當然是一點沒少。
在技術層面,加快電池生產線良率提升,目標在2025年四季度將良率提升至95%以上。
在生產調度上,實施“i6優先”的生產策略,將常州工廠的產能向i6傾斜,暫時減緩i8的生產節奏。
在市場層面,理想在9月30日緊急推出“跨年購置稅兜底方案”。
這一政策有效緩解了因交付延遲可能導致的大規模退單風險,為產能爬坡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窗口。
然而,除了上述基操之外,真正的功夫在“詩外”。
9月22日,CEO李想發文稱:“看到大家都在討論理想i6的體驗超預期,很多朋友就來問我關于理想i7的情況。
我統一回復一下:沒有‘理想 i7’這個車型,請大家不要等了。感謝支持!”
理想汽車雖然年輕,但看世事卻盡顯“通透”。

理想果斷砍掉似乎是理所當然的i7車型,將資源聚焦i6和i8,既避免重復L系列“多車同發導致關注度分散”的失誤,也讓內外部在短期內都集中于新車i6,無論是內部產能還是市場決策意向。
再談選擇糾結。
不可否認,i6在產品力上造成用戶對自家增程車型L6的“選擇糾結”。
這種定價策略雖然有助于搶占市場,但不可避免地會對理想毛利率相對更高的增程產品線帶來壓力。
事實上,在i6上市前,由于市場競爭加劇,L6月銷量已從2萬+進入到1萬出頭。
理想的果決再一次得到印證。
與其將20-30萬市場讓給外部競爭對手,不如由純電產品線協防。
所以,對于短期內,i6可能分流L6部分潛在用戶的注意力,但并不是什么問題,“肉都在鍋里”,無妨。

本質上講,i6在這一時期內承擔著“以空間換時間”的使命。
理想的現金儲備(截至2025年二季度為1035億元)足夠
即可。
更重要的是,20-30萬新能源市場是整個汽車行業的主戰場,只有守住這個主陣地,才有資格進入淘汰賽。
理想正在做的事,緊緊抓住了主要矛盾,坦然接受“因大而失小”的結果。
所以,如果非要去定義理想i6的成功,它的價值絕非簡單的上量。
它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最大程度地體現了理想汽車的經營韌性,戰略定力。

理想i6當然是理想汽車實現純電戰略的關鍵落子,但它更是理想汽車穿越產業周期的一個重要支點。就是那種足以撬動未來的支點。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47
10-2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71
11-06
1747
11-05
43
11-02
149
11-02
61
11-01
2310
10-28
136
10-28
103
10-28
49
10-26
1863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