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承中創新:BMW i5

純電動、好萊塢音效設計和手勢控制自動駕駛——新款i5給5系帶來了文化沖擊,但駕駛感覺與外觀一樣時尚。以下是我們對eDrive40和M60的第一印象。
解脫,還是幻滅?有人這么說,也有少數人那么說。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注意到:5系車歷史上最顯著的一代飛躍,在風格上依然如履平地。引人注目的“腎”形格柵、超凡脫俗的車身比例以及略微傾斜的車尾輪廓,都讓人不禁想起這部“史詩”的第一章——E12。

不過,在這身經典的西服下,未來暫時占了上風,這款5系也遵循寶馬公司的一體化戰略。與梅賽德斯的EQE車型相比,寶馬的電動出行還是一個“獨立的花園”。而5系車結構可以在車身底部安裝內燃機,也可以安裝電動機和電池組,甚至兩者兼而有之。總之,每個人都能各取所需!5系有傳統的柴油車和汽油車(均為48伏輕混),也有電動續航里程長達10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如萬能的M5(也包括旅行版),還有——這也是我們的重點——以“i5”為名的純電動車型。

電動版既是該系列的新產品,也是G60代的前奏。最初有兩種車型。入門車型名為eDrive40,采用后輪驅動,輸出功率高達250千瓦(持續輸出功率為105千瓦),售價70 200歐元起,大致相當于一輛前代540i的價格。但現在,至少從表面上看,這款車的性價比更高:車長5.06米,車寬1.90米。這意味著車身尺寸分別增加了97毫米和32毫米(車內也有明顯增加)。重量也很重:作為eDrive40的i5達2130千克。主要原因是容量為81.2千瓦時的電池,其充電功率高達205千瓦(理想情況下可在30分鐘內從10%充至80%),根據WLTP標準,最大續航里程可達582公里。
從理論上看,這是非常體面的;而在實際中,為了能在葡萄牙潘帕斯草原上180公里的測試路程中完成其他方面的測試,所需的時間至少是兩倍。畢竟,新款i5不僅是該系列中“最具創新性”的車型,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活力”。

然后進入駕駛艙,駕駛艙表面已被“Veganza”前處理材料包裹。聽起來像是意大利設計師的標簽,但實際上就是這個詞的字面意思。這種類似皮革的裝飾材料不含任何動物添加劑,非常舒適,幾乎可與所有座椅組合使用。
在i5中,一個弧形顯示屏(Curved Display)現在也“懸浮”在略微凹陷的新方向盤前。它包括一個12.3英寸的儀表區域(有時很怪異)和一個14.9英寸的信息娛樂區域,除了提供更簡短的操作路徑外,還提供了更多的娛樂程序讓人在等待車充電的期間內不那么無聊,例如:YouTube、游戲庫以及包含精彩剪輯、視頻列表和比賽直播的德甲聯賽應用程序。與以前一樣,控制功能是多余的,即通過屏幕觸摸、語音或使用水晶玻璃iDrive旋鈕進行控制。實體按鍵則沒有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輔助系統在緊鑼密鼓地進一步開發中。除了法律規定的超速聲音警告外,這輛五座車還可選裝高速公路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其功能范圍更廣。半自動駕駛系統會接管所有駕駛任務,最高時速可達130公里,只要雙眼注視路面,就不再需要觸摸方向盤。此外,現在還可以使用手勢控制啟動變道。系統會發出提示音和顯示圖標提示。然后,只需看一眼相應的后視鏡,這輛轎車就會向左或向右進行變道。
這有用嗎?一方面,它的直觀性令人驚嘆;另一方面,電腦對汽車的能力缺乏感覺。如果你放手讓它去做,機器人會勇敢地沖進狹窄的彎道,但有時當它在彎道中間意識到不能這么快就通過時就需要駕駛員的勇敢介入了。

所以自制的味道總還是最好的。這與其說是對自動駕駛的詆毀,不如說是對開發者們的明確贊揚。他們成功地讓這輛比以往任何車型都要出眾的5系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是一輛真正的5系:舒適、有力、堅定。
當然,巨大的額外重量是無法完全掩蓋的。不過,電動技術的特殊性可以彌補部分重量的增加。低重心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電機的低延遲特性,這使其在與其他動力系統的互動中成為精確的典范。當然,良好的印象還來自于高達400牛·米的強勁扭矩。從駕駛員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比6.0秒的百公里加速和每小時193公里的極速更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還愿意再多付一點錢(至少需要支付99 500歐元),作為回報,i5采用了M Performance車型的激情裝飾,命名為M60,并配備了兩臺電動機。除全輪驅動外,這還產生了高達442千瓦的系統輸出功率(連續輸出功率127千瓦),從而顯著提升了動力體驗。795牛·米的動力輸出可將百公里加速時間縮短至3.8秒(續航里程達到516公里),同時M套件還可強化駕駛性能。在這里,比例也是正確的。盡管獨特的懸掛調校、車身加固措施和主動側傾穩定系統明顯收緊了車身,但M60并沒有過度張揚。相反,M60的運動性以同樣豐富和輕盈的駕駛性能的形式展現出來。鑒于其2.3噸的車身重量,這種長時間保持其駕駛性能的表現令人驚訝。
歸根結底,只有一些可以關閉的小功能(例如自適應動能回收功能)才會擾亂動力的順暢感。它會根據外部影響,如接近限速或路線走向,調整松開油門時的減速強度(最終即能量回收的強度)。如果不是在實際駕駛中經常出現與預期相反的情況,這本身其實是一個巧妙的想法。

音效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盡管得到了奧斯卡獲獎作曲家漢斯·齊默(Hans Zimmer)的支持,但是聲效仍然顯得很奇怪。在“運動”模式下,基本的雜音變成了太空咆哮;而在“性能”模式下則完全失去了控制:銅管樂器追逐著主旋律,低音號在背景音樂中喘息;因此也不知為何不適合這輛在堅持傳統與迎接新挑戰之間顯得如此和諧的汽車。
第八代5系車取得了成功!沒有爭議點的設計,加上兩臺電動機,盡管驅動特性發生了變化,但是其價格仍保持在間接前代產品的區間內,而且絕對無懈可擊。人體工程學設計和懸掛舒適性堪稱一流。考慮到車身重量,駕駛技巧也令人印象深刻。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748
2024-01-2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393
2024-03-21
1.57萬
2024-02-13
1976
2024-02-09
665
2023-12-01
732
2023-11-30
750
2023-11-17
917
2023-10-10
2532
2023-10-06
532
2023-10-05
4010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