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氫能產業 長城控股新能源領域多點開花
近日,長城汽車和寶馬集團合資的光束汽車生產基地破土動工,未來雙方將聯合研發和生產MINI電動車及長城汽車旗下新產品。新工廠將充分整合長城與寶馬的優勢資源,成為真正滿足全球法規和市場要求的新能源標桿工廠,這更是讓人期待,長城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全面布局后的美好未來。
堅持過度投入,長城已在新能源領域多點開花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目前長城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成就,小編認為是“多點開花”——在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氫燃料電池方面,長城汽車先后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基于長城首個高端新能源Pi4平臺相繼推出WEY VV7 PHEV和VV7GT PHEV,為高端插電混動SUV客群帶來新的選擇。而在純電動汽車方向,基于電動車專屬ME平臺推出的歐拉R1,成為了都市時尚電動小車的代名詞,未來還將覆蓋SUV、商用車等多類產品,實現整車輕量化、長續航的特點。另外,長城汽車還同步研發氫燃料電池車專屬平臺,首款產品將在年內首秀,2025年正式推出。
長城汽車之所以能夠在新能源領域多點開花,得益于其堅持“過度投入”的理念,在“三電”技術研發方面早早布局,促進全產業鏈合作,目前在中國、美國、德國、日本、印度、奧地利、韓國多地設有研發中心,針對新能源驅動電機及控制器、燃料電池、前沿電池材料等項目積極投入。
目前,長城控股集團旗下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在新能源車至關重要的電池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去年就已經開始量產“疊片”電池,打破卷繞電池瓶頸,有效提升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同時也降低了電池生產成本,蜂巢能源憑借這一創新技術路線,成為了全球率先開展高速疊片方形電池制造的標桿企業。此外,蜂巢能源還率先研發推出定位下一代的首款四元材料電池和無鈷材料電池,關注前沿電池技術,為長城汽車的新能源事業發展創新提供了大力支持。
氫能日趨受關注,長城汽車前瞻布局引領行業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提出了五項議案建議,其中一項便是關于氫能產業——《大力推動氫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能源和動力轉型升級》。氫能作為清潔能源載體,擁有可大規模生產、長期存儲和長距離運輸的優勢,有潛力在交通、電力、供熱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因此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據預測,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在2030年達到100萬輛。
然而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車累計銷量約6100輛,投入運營的加氫站數量、相關配套產業規模,以及氫能技術競爭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長城汽車作為一家擁有前瞻眼光,胸懷全球格局的企業,在氫能產業方面迅速布局,讓其他車企在入局氫能領域、提升競爭力時有作業可抄。
前瞻布局而后謀定未來的長城,2016年時就已經著手氫燃料電池車核心技術研發,2018年成為首個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的中國車企,同年全資控股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2019年成立未勢能源,長城氫能進行市場化獨立運營。目前,長城已經組建了一支匯聚德、美、英、日、韓以及中國本土行業精英的氫能、燃料電池系統及整車技術研發團隊,再加上專業的氫能試驗基地、燃料電池試制中心、氫氣生產及液化工廠等等硬件設施,長城無論是在技術研發、人才隊伍還是全產業鏈資源方面,都有著領先優勢,不僅讓自己在時代趨勢中贏得先機,也將成為中國車企的拓路先鋒,在氫能產業引領變革,成為行業風向標。
氫能產業快速發展,長城領銜中國汽車逐鹿全球
2019年,長城汽車研發支出總額達42.48億元,同比增長7.3%,加速推進汽車清潔化、智能化、網聯化布局。作為傳統動力汽車領域的領先選手,長城汽車堅持“過度投入”理念,在新能源領域大步向前,在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氫燃料電池三個方向都擁有了行業領先的技術儲備。
相信隨著長城汽車全球化布局的進一步完善,優秀人才隊伍與全產業鏈資源發揮出更大的優勢,著眼未來的氫能產業也將得到快速發展,相信能夠與豐田、現代等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已有建樹的對手進行高手過招,為中國車企起到模范引領作用,幫助中國汽車實現逐鹿全球的跨越式發展。(文/錢溢佳)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4705
2020-06-24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09
06-16
1.17萬
2020-08-17
5935
2020-06-17
7753
2020-06-16
6365
2020-06-14
1593
2020-05-14
6348
2020-04-27
1400
2020-01-13
1635
2020-01-13
2.40萬
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