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蔚來ET9后:好奇能否改寫豪華行政座駕格局展現新能源的未來
在燃油車主導的年代,消費者心中的理想座駕,始終繞不開豪華質感、澎湃動力與卓越操控這三大核心訴求。豪華氛圍的雕琢與動力性能的升級,向來有跡可循、易于落地;可操控性能的極致打磨,卻是一門需要深耕細作的硬功夫,絕非輕易就能達成。作為開了十年傳統豪華燃油車的車主,我也覺得行政級轎車就是"好坐不好開"——直到我試駕握住蔚來ET9" data-id="9707">蔚來ET9方向盤的那一刻。當5325毫米車長、3250毫米軸距的龐然大物在窄巷一把掉頭,當駛過連續減速帶時水杯里的水幾乎不晃,我才明白:傳統豪華車的時代真的要變了。蔚來ET9的核心競爭力是天行智能底盤,融合線控轉向等三項技術,打破行政旗艦“好坐不好開”的魔咒,讓駕控從負擔變享受,滿是高級感與未來感。"BBA的下一臺是蔚來ET9",這句看似夸張的說法,在深度試駕后成了中肯的評價。下面,小編與大家一起來聊聊蔚來ET9,這一款集豪華、舒適與優秀操控于一身的電動轎車吧。

一、行政旗艦的本質:技術才是豪華的底色
在選車這件事上,傳統豪華品牌的用戶早已過了"看標選車"的階段。大家要的不是冰冷的Logo,而是能真正提升體驗的核心技術。這一點上,蔚來ET9給出了滿意的答案:行政旗艦從來都是技術旗艦,它匯聚蔚來十年全棧自研技術結晶和全球出色科技,以底層技術革新重塑行政旗艦,創造高端智能電動技術的新高度。對比剛完成換代的BBA中大型轎車,這種技術代差尤為明顯。全新寶馬5系為了舒適犧牲了"人車合一"的操控感,方向盤虛位變大,底盤反饋越來越模糊;奔馳E級的2.0T+9AT動力總成毫無新意,起步拖沓、剎車偏軟的老毛病依舊存在,所謂的"智能座艙"也只停留在表面功能;晚亮相的奧迪A6雖然造型年輕化,但核心平臺仍是MLB Evo,國產后配置是否縮水還是未知數。而蔚來ET9直接跳過了這些的升級邏輯,從底層重構了行政車的技術架構。全球集成式液壓全主動智能懸架、行業創新性的線控轉向、協同工作的后輪轉向系統,這三大核心技術構成的天行智能底盤,徹底打破了傳統機械底盤的物理局限。更值得稱道的是900伏高壓平臺、自研神璣芯片、三顆激光雷達等硬核配置的全系標配,要知道在傳統豪華品牌那里,這些往往都是需要加價十萬甚至二十萬才能獲得的"專屬權益"。作為數碼愛好,我對技術的迭代尤為敏感。蔚來ET9的技術突破不是簡單的配置堆砌,而是像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那樣的代際跨越——當BBA還在優化機械結構時,ET9已經用電子電氣架構的革新,重新定義了行政旗艦的技術標準。

二、駕乘皆潮流:打破大車的"操控魔咒"
行政車用戶的核心痛點從來都是"兩難":想要大車的空間與尊貴,又怕犧牲小車的靈活與操控;想要后排的極致舒適,又擔心駕駛位的枯燥乏味。但蔚來ET9用"駕乘皆潮流"的實力,給出了"魚與熊掌可兼得"的答案,帶來了超越時代的駕乘體驗。

駕駛位:5.3米大車開出緊湊級質感。 拿到試駕車的第一天,我特意選了老城區的狹窄路段——這里遍布直角彎和臨時停車位,是檢驗大車操控的"天然考場"。出發前我還在擔心,畢竟連保時捷Panamera這樣以操控見長的行政車,在這類路況下都難免笨拙,但蔚來ET9的表現革新了我的認知。關鍵秘訣在于天行底盤的"三位一體"協同技術。線控轉向系統取消了傳統機械轉向管柱,通過電信號傳遞指令,能過濾超過80%的路面振動。我特意駛過一段布滿井蓋的路段,方向盤居然沒有絲毫抖動,這種"路面顛簸與我無關"的駕駛感受,是開奔馳S級都從未有過的體驗。更驚喜的是轉向效率,方向盤單邊轉角僅240°,打滿方向只需0.6圈,低速時6:1的小傳動比讓轉向異常靈敏,窄路掉頭一次就能完成,完全不像在開一臺5.3米的大車。后輪轉向系統更是"神來之筆"。在城市道路行駛時,后輪能與前輪實現大可達8.3°的反向轉動,讓轉向直徑縮減至10.9米,媲美緊湊型轎車。我在老小區側方停車時,無需反復修正方向,一把就能精準入位,同行的攝影助理忍不住驚嘆:"這靈活性比我的高爾夫還強"。而高速行駛時,后輪切換為同向轉動模式,大可達2.5°的轉向角度讓并線更平穩,即便遇到突發情況緊急避讓,車身也能保持精準循跡,給足駕駛者信心。全主動懸架則解決了操控與舒適的平衡難題。這套系統的電驅單元每秒可進行1000次扭矩調整,1毫秒內就能完成響應,車身調節速度是普通空氣彈簧的60倍。在山路試駕時,它能精準抑制側傾,過彎姿態甚至比一些運動型轎車更穩健;而在非鋪裝路面切換至"后排尊享模式"后,懸架會拼命保持車身水平,即便駛過坑洼路段,車身也不會劇烈晃動。這種能根據場景智能切換性格的底盤,讓ET9既能滿足我偶爾的駕駛激情,又能兼顧日常通勤的從容。



后排:移動的飛航頭等艙,對于行政車用戶來說,后排的重要性不亞于駕駛位,而蔚來ET9的"老板專座"真正做到了"坐感即尊嚴"。上車的儀式感早已拉滿:走到車旁,車門自動緩慢打開,車身同時降低50毫米,仿佛有專屬管家在旁服務;坐進車內踩下剎車,車門又會自動關閉,每一個細節都透著精致。我家人1.81米的身高坐在后排,腿部空間充裕到可以輕松翹二郎腿,完全沒有傳統行政車的局促感。飛航頭等艙座椅的調節功能堪稱"離譜",除了前后上下,坐墊長度、軟硬程度都能精準調節,找到舒適的坐姿只需幾分鐘。四座版的行政橋是后排的大亮點。實木材質的表面摸上去質感溫潤,紋理清晰自然,上面集成的電動滑門冰箱、無線充電板、電動翻轉控制屏,每一項都是實用配置。夏天出游時,從冰箱里取出冰鎮飲料的瞬間,幸福感不言而喻。娛樂系統更是讓人驚喜,前座椅頭枕的雙液晶屏幕可獨立播放內容,配合頭枕音箱、中置音箱和前后雙低音炮,瞬間變身移動KTV,商務接待或家庭出行都能應對自如。讓我意外的是懸架對舒適性的加持。一次帶家人出行,孩子在后排睡著,我特意駛過一段施工路段。本以為會被顛簸吵醒,結果孩子睡得安穩如初——全主動懸架結合智能輔助預瞄功能,提前預判了路面起伏并調整支撐力,車身幾乎沒有明顯顛簸,水杯里的水也只是微微晃動。這種"波瀾不驚"的行駛質感,比我之前開的百萬級燃油行政車還要出色。



三、持續進化:Cedar 1.3.0帶來的體驗升級
智能時代的豪華,不僅在于靜態的配置堆砌,更在于動態的持續進化。蔚來ET9升級的「Cedar 雪松 1.3.0」系統,帶來智能座艙、NOMI、駕乘體驗、智能輔助駕駛四大板塊超50項旗艦體驗進階,讓這臺行政旗艦越用越"懂你"。智能座艙的變化最為直觀。15.6英寸雙層OLED屏幕支持多款主題切換,就像手機換壁紙一樣簡單,每天上車都有新鮮感。升級后新增的"場景模式記憶"功能深得我心,設置"通勤模式"后,車輛會自動調整座椅位置、方向盤高度和氛圍燈顏色,還會同步打開常用的導航路線,省去了每次上車的調整步驟。氛圍燈的互動性也更強了,不僅能獨立設計顏色和亮度,還能根據音樂節奏呈現動感特效,朋友乘坐時都忍不住拍照打卡。NOMI的進化讓語音交互更自然。以前開傳統豪華車,語音控制只能實現基礎功能,稍微復雜的指令就會"聽不懂"。而升級后的NOMI能精準理解上下文語境,我說"打開空調并降低溫度",它會直接執行,無需分兩次指令;后排乘客說"打開頭枕屏",系統也能精準識別位置,不會誤操作前排設備。這種"善解人意"的交互體驗,讓科技真正服務于生活。駕乘體驗的優化藏在細節里。懸架系統新增了"自適應模式",能根據駕駛習慣和路況自動調整軟硬程度——我發現開了兩天后,系統就記住了我喜歡的駕駛風格,在山路會自動調硬增強支撐,在城市道路則調軟提升舒適。輔助駕駛的升級更是實用,高速輔助領航新增了"自動避讓大型車輛"功能,遇到貨車時會自動微調車道保持安全距離,360全景影像的清晰度也大幅提升,夜間泊車時能看清周圍每一個細節。這些升級不是華而不實的噱頭,而是真正源于用戶需求的優化。就像蔚來的換電體系一樣,從根本上解決了電動車的補能焦慮——102KWH的寧德時代電池能提供650公里續航,遇到緊急情況換電只需幾分鐘,比傳統燃油車加油還要快捷。這種"硬件+軟件+服務"的全鏈路體驗,是傳統豪華品牌短期內難以復制的優勢。



總的來說,作為長期駕駛傳統豪華車的用戶,我曾以為行政車的進化只會是緩慢的迭代。但蔚來ET9用底層技術革新、全場景駕乘體驗和持續進化能力,打破了我的固有認知。它證明了行政旗艦也可以兼具科技感與駕駛樂趣;不該是"靜態的奢侈品",也可以通過持續升級保持活力。如果你正在考慮增換購行政旗艦,不妨問問自己:真的還需要為傳統品牌的溢價買單嗎?當BBA還在修補機械短板時,蔚來ET9已經用線控轉向、全主動懸架和智能系統重構了行政車的標準;當傳統燃油車還在擔心續航與排放時,ET9已經用900伏平臺和換電體系解決了所有顧慮。

試駕結束時,我特意繞車走了一圈——5325毫米的車長依舊氣場強大,但我已不再覺得它"難以駕馭"。就像一位同行的老車主說的:"開慣了ET9,再開回以前的燃油行政車,總覺得少了點什么"。這種"用過就回不去"的體驗,正是蔚來ET9的底氣所在。BBA的下一臺是蔚來ET9,行政旗艦就選ET9——這句話,值得每一位追求極致體驗的用戶親自驗證。如果你也覺得不錯,不妨親自去4S店試駕體驗一下,或許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43
11-07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39
11-10
1804
11-10
1795
11-09
62
11-07
40
11-07
41
11-07
100
10-29
338
10-25
3197
10-25
1558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