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汽車小廠,如今逆襲成贏家!

文 / 汪淼
美編 / 顧青青
出品 / 網界
10月27日,多方報道,賽力斯集團擬在香港上市,作為首家沖擊“A+H”兩地上市的豪華新能源車企,賽力斯此次計劃以每股最高131.50港元的價格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碼定為“9927”,預計11月5日在香港開始交易。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IPO,而是中國新能源車企從“中國市場優等生”向“全球玩家”跨越的關鍵一步。

回顧賽力斯的上市之路,每一步都走得扎實。今年4月28日,賽力斯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10月13日,順利通過聆訊;如今啟動招股,招股期持續到10月31日,11月3日將確定最終發行價。
從遞交材料到啟動招股,不到半年時間,這樣的速度背后,是企業過硬的業績支撐,也是資本市場對中國新能源賽道的認可。
此次上市,賽力斯計劃發行1.002億股H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1002萬股,國際發售約9018萬股。按最高發行價計算,若發售量調整權及超額配售權未行使,預計募資凈額129.249億港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發行規模約17億美元,其中49%已被22家基石投資者認購,施羅德、韓國Mirae、中郵理財、重慶渝富等長線機構和產業方紛紛入局。
基石投資者的選擇往往代表著市場對企業長期價值的判斷,這些機構的加持,無疑給賽力斯的赴港上市加上了“定心丸”。
01
從“扭虧為盈”到“全球盈利新勢力”
賽力斯此次敢闖港股市場,核心底氣來自亮眼的業績。
放在幾年前,沒人能想到這家曾連續四年虧損、合計虧掉約百億元的車企,能實現如此驚人的“V型反轉”。2020年,賽力斯首次出現赤字,凈虧損17.29億元;2021年到2023年,虧損額一度擴大到38.32億元。

但從2024年開始,賽力斯徹底改寫了命運,2024全年賽力斯實現收入1451.14億元,同比增長305.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59.46億元,成為全球第四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業績反轉的關鍵,離不開問界系列車型的爆發。2021年底,賽力斯與華為合作推出問界品牌,如今已形成問界M5、M7、M8、M9四款車型的產品矩陣。
2024年前三季度,問界總銷量達28.9萬輛,占賽力斯總銷量的90%以上,其中問界M7賣了15.1萬輛,M9賣了10.8萬輛。尤其是問界M9,平均售價超過50萬元,上市九個多月累計訂單就達15萬輛,2024年4月至9月連續半年月銷超1萬輛。
高端車型的熱銷,直接帶動了企業盈利水平的提升,2024年第三季度,賽力斯毛利率達到25.53%,同比上升18.9個百分點;2025年上半年,其毛利率進一步升至28.9%,在全球乘用車主機廠中排名第二,成為國內毛利率最高的車企。

除了銷量和利潤,賽力斯的生產和研發實力也在同步提升。賽力斯和華為聯手打造的超級工廠,關鍵生產工序實現100%自動化,園區網絡覆蓋超3000臺機器人、超5000臺智能化設備,能為每一臺量產車定制專屬ID,實現全過程質量數據100%自動采集。
在研發上,賽力斯也下了血本,2021年至2023年,研發投入從19.49億元提升至44.38億元;2025年,它還在重慶禮嘉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推進全球研發中心項目,這個總投資約31億元、占地10萬平米的項目,2026年6月建成投用后,能同時容納幾千人辦公,進一步夯實技術根基。
02
70%投研發,押注“全球競爭力”
此次赴港上市募集的資金,賽力斯早已有了清晰規劃:70%用于技術研發,20%投入海外銷售網絡及充電設施建設,10%補充營運資金。這樣的分配比例,既體現了它對“技術為王”的堅持,也暴露了其加速布局全球市場的野心。
先看研發投入。作為一家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的技術科技型企業,賽力斯始終錨定高端智能電動汽車主航道。
從與華為合作開發智能座艙、輔助駕駛技術,到引入4D毫米波雷達提升雨霧塵天氣下的AEB觸發功能,再到構建“場景定義智能安全”體系,覆蓋生命安全、車身防護、健康呵護、隱私守護四大類,每一步都離不開研發的支撐。

如今,問界汽車輔助駕駛功能的使用比例已超過80%,使用時長超過三分之一,這背后正是持續的技術投入在發揮作用。
未來,隨著研發資金的進一步到位,賽力斯在智能駕駛、電池技術、整車架構等核心領域的競爭力還將進一步提升,有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競賽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再看海外布局。賽力斯的目標很明確:2026年前在歐洲、中東等地設立100家體驗中心,并與華為共建超充網絡,覆蓋主要國際市場80%的高速公路。
這不是空想,而是基于自身產品實力和市場需求的理性決策。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期,歐洲、中東等地區對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旺盛,而賽力斯憑借問界系列的產品力,已經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基礎。
此次投入20%募資建設海外銷售網絡和充電設施,就是要解決“賣出去”和“用得好”的問題,體驗中心能讓海外用戶近距離感受產品魅力,超充網絡則能打消用戶的續航焦慮,兩者結合,將助力賽力斯在海外市場打開局面,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

賽力斯全球研發中心
補充營運資金則是為了保障企業日常經營的穩定。雖然賽力斯目前業績向好,但作為車企,生產、銷售、供應鏈管理等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10%的募資用于補充營運資金,能進一步優化企業的現金流,增強抗風險能力,為研發和海外布局提供堅實的后盾。
03
不止是“最大IPO”,更是“中國智造”的新名片
如果賽力斯此次能成功以131.50港元定價,其港股市值將達約2150億港元,與蔚來、理想等新勢力處于同一梯隊,同時也將成為2025年亞洲科技板塊最大IPO之一,打破奇瑞不久前創造的記錄,成為今年港股規模最大的車企IPO。
但賽力斯赴港上市的意義,遠不止“規模大”這么簡單。
對賽力斯自身而言,此次上市將使其成為首家“A+H”兩地上市的豪華新能源車企。這意味著它能同時對接內地和香港兩個資本市場,一方面可以通過香港市場引入更多國際資本,優化股東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另一方面,也能借助香港的國際化平臺,加強與全球投資者、合作伙伴的溝通,為未來的全球資源整合、技術研發協同、品牌價值提升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賽力斯的上市是一次“實力展示”。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在全球高端市場,仍面臨著特斯拉、寶馬、奔馳等傳統巨頭的競爭。
賽力斯通過與華為合作,在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突破,實現盈利并赴港上市,向國際資本市場證明了中國新能源車企在高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賽力斯的成功,將為其他中國新能源車企提供借鑒,激勵更多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力,共同推動“中國智造”在全球高端新能源領域進一步突破。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賽力斯的發展軌跡,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從曾經的“小廠”,到如今市值破2800億元(A股)、即將赴港上市的新能源巨頭,賽力斯憑借與華為的深度合作,實現了技術、產品、市場的全面突破。

這種“跨界合作、優勢互補”的模式,為中國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與科技企業合作,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總結
赴港上市是賽力斯是新起點
賽力斯此次赴港上市,不僅是一次企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向全球市場發起沖擊的“信號彈”。
從2024年實現扭虧為盈,到2025年以每股最高131.50港元的價格啟動港股招股;從問界系列車型的熱銷,到70%募資投入研發的堅定;從國內毛利率第一,到計劃在海外設立100家體驗中心,賽力斯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堅定。
此次上市,對賽力斯來說,是獲得更多資本支持、加速全球布局的契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是展示“中國智造”實力、提升全球話語權的窗口。
未來,隨著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入、海外市場的逐步打開,賽力斯有望成為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玩家,而它的成功,也將帶動更多中國新能源車企走向世界,共同書寫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篇章。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42
10-2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38
11-08
68
11-07
42
11-07
94
11-06
23
11-06
72
11-05
41
11-05
42
11-05
1192
11-05
132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