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第二次打敗特斯拉!雷軍用數據證明,自己還是頂流
繼去年小米SU7銷量反超Model 3之后,今年10月份小米YU7銷量也反超Model Y。
特斯拉兩大標桿產品銷量均被小米汽車超越,首次實現中國品牌對特斯拉正面競爭的全面勝利。
雷軍用銷量數據證明,不管有多大的爭議,小米汽車依舊都是車市頂流。

1. 第二次打敗特斯拉
今年10月份的SUV銷量榜,見證了一場歷史性的更迭。小米YU7領銜主演,上演了一場對特斯拉Model Y的“屠榜”大戲。
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10月小米汽車銷量高達48654臺,以接近5萬臺的月銷成績,成為勁頭最盛的造車新勢力。
小米汽車70%的銷量,由小米YU7貢獻。
今年10月份,小米YU7的銷量攀升至33662,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吸引力,奪得全品類SUV的銷量冠軍。

同期,一向強勢的特斯拉Model Y只有19488臺。這意味著,小米YU7代表中國新能源品牌產品,首次打敗了Model Y,將其趕下神壇。
這兩組對比強烈的數字,不僅改寫了細分市場的排名,更重塑了競爭格局。
按照之前小米汽車官方所公布的小米YU7令人震驚的訂單量數據,隨著小米汽車產能持續爬升和提高,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供不應求的小米YU7銷冠寶座,恐怕Model Y再也搶不回去了。2. 小米成特斯拉殺手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行者,特斯拉的兩款國產車型——Model 3與Model Y,在中國汽車市場一直享有很高的市場地位。
它們不僅都是各自細分市場的標桿產品,而且也是很多中國品牌試圖追趕的對象。
包括中國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們,在新車上市時,往往都喜歡對標Model 3與Model Y,宣傳自己產品力超過對方。
但是在終端銷量上,中國品牌車型別說超越特斯拉這兩款車了,就連接近的車型都很少。直到雷軍帶領小米殺入汽車行業之后,我們才看到了打敗特斯拉的希望。

去年3月份上市的小米首款車型小米SU7,當然也有超越Model 3的野心,不過很多國人對此都嗤之以鼻。
然而令人驚喜的是,去年12月份,SU7以25815臺的銷量,反超了21046臺的Model 3,并由此一直在銷量上領先。
如今小米YU7,同樣超越了Model Y。這把插在SUV戰場制高點的旗幟,宣告小米不再滿足于在轎車領域分一杯羹,而是要在特斯拉最堅固的防線上撕開缺口。
兩次打敗特斯拉,小米汽車坐實了“特斯拉殺手”的稱號。3. 雷軍還是車市頂流
特斯拉兩大標桿產品,在同一市場被同一對手雙雙擊潰。這場勝利,是中國車企從“追隨者”邁向“定義者”的里程碑。
而這一壯舉,是由小米汽車這個新手完成,你不得不佩服雷軍造車的操盤能力。
不過,小米汽車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事實上,小米和雷軍長期遭受著巨大輿論壓力。尤其是今年3月安徽銅陵,以及10月成都的兩起安全事故,更是讓小米深陷輿論風暴之中。

然而,市場用真金白銀的投票,給出了最終的評判。
在事故爭議頻發的10月,小米汽車仍創下近5萬臺的銷售業績。平均成交價高達30萬元左右的小米汽車,已成功站穩中高端市場,并能夠吊打特斯拉的存在。
三類消費群體撐起了小米汽車持續暴漲的月銷量:科技追隨者、高知新中產、理性玩家和投資者。
小米汽車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僅僅是一輛車,更重要的是一種情緒價值。這種“情緒價值”,正是傳統車企最缺乏的。

無論雷軍和小米有多大的爭議,但是其汽車銷量是實打實的,這一點誰也否認不了。
當眾多車企仍停留在“口號式超越特斯拉”時,小米汽車用“數據鐵拳”證明了,自己依然是車市的頂流。
四年時間,雷軍將一場“賭上聲譽的冒險”,淬煉成中國汽車工業捅向特斯拉最鋒利的矛。
SU7與YU7的“雙殺”,不僅是銷量的超越,更是一種象征——中國品牌終于能在技術、生態與用戶體驗上,與全球巨頭正面抗衡并取得階段性勝利。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3
11-1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6
11-12
1603
11-12
47
11-11
57
11-11
69
11-11
1917
11-11
1804
11-10
57
11-09
86
11-08
84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