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權威認證,一份叩響全球的通行證
能讓主辦國決定將首都臨時遷都的會議有多重要?
11月10日至21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0屆締約方會議(簡稱COP30),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也是《巴黎協定》達成十周年的關鍵節點,被視為承載著將氣候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的特殊使命。為了凸顯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重視,主辦國巴西決定將首都由巴西利亞臨時遷至COP30的舉辦地貝倫。
如今在貝倫,坦克300、魏牌07、哈弗H6等車型隨處可見,北京時間11月5日,作為COP30的官方合作伙伴,長城汽車為大會贊助100輛新能源車輛以滿足大會出行需求,長城汽車還在會議期間首次展示搭載“國內首制船用移動式氫能發電艙”的氫能船舶,并舉辦系列專屬活動。

躋身官方合作伙伴之列,又意味著什么?這是對品牌技術實力的高度認可,也是與當地合作親密無間的有力證明,更是未來深化合作、拓展合作深度的重要契機。
長城汽車在巴西做到了這些。不僅在當地提供多款高價值新能源車型,也將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精益化生產管理經驗及全鏈條供應鏈體系同步引入,更直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實現企業發展與當地社會福祉的同頻共振。
這也是長城汽車全球化布局的必然成果。長城汽車的出海故事,顯然是一個令中國汽車工業振奮的景象,作為中國首批“走出去”的車企之一,長城汽車已完成從單一產品出口到“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出海,從“產品出海”升級為“生態出海”的蛻變,成為中國高質量出海的典型。
一個全球公民的使命,理應如此,一個民族品牌的出海之路,就該這般開拓。從這個角度看,長城汽車在COP30上的種種亮相,不僅是一次出海企業的動作,更是一次人文意義上的升華。
做精準賦能者,成價值同行人
我們無法改變風向,但可以調整帆的方向。就像那些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他們深諳與風浪共處的生存之道。
這個對風浪的比喻,也是中國品牌出海的隱喻。
在全球市場攻城拔寨,并不容易。世界各國風土人情、市場需求、政策環境千差萬別,就比如在中國火爆的純電車,也不會符合所有市場的要求,澳洲市場對SUV、越野車以及皮卡十分青睞;在泰國,受當地地形、政策環境及消費習慣影響,大家更喜歡越野性能強的柴油車。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長城汽車與海外市場的關系,“雙向奔赴”或許最貼切。
長城汽車希望通過新能源多元化布局,堅持純油、混動、純電甚至氫能全面發展的路線,真正地實現汽車大國為全球用戶服務的定位。
比如這次在巴西展示氫能,與巴西對氫能的需求有關,巴西作為全球范圍內最具大規模生產綠色氫能潛力的國家之一,擁有以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能源結構,巴西政府全力推進能源轉型進程,針對氫能產業的支持政策不斷出臺,配套舉措持續加碼。
長城汽車的“新長征1號”氫能重卡,精準適配當地中長途物流運輸場景需求,助推巴西乃至南美區域氫能產業發展與綠色交通變革。在COP30亮相的“國內首制船用移動式氫能發電艙”是為巴西NAUTICA 公司量身定制,該裝備將伴隨科考團隊沿亞馬遜河深入雨林,以零排放為氣候考察工作提供清潔可靠的能源支撐。

除了在巴西布局氫能,長城汽車在泰國主推柴油車,在澳洲側重投放汽油車,在歐洲布局電動車。目前,長城炮已成功進入智利、南非等多個國家市場;坦克500 HEV、哈弗H6 HEV等混動車型登陸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魏牌、歐拉等品牌純電車型相繼亮相阿塞拜疆、歐洲各國市場。
從長城汽車的多元化戰略,不難看出其深層次的動機:用品牌向上,打破外界對中國產品的刻板印象;再以持續提升的盈利能力,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用技術說話,以前瞻突圍
海外市場的“果”,源于把產品做好的“因”。
如果細細觀察當下的出海企業,會發現多數企業的本地化策略仍流于表面,比如僅是在產品審美或營銷層面做出變化迎合市場需求。雖然不再僅把國內企業“復制”一個到海外,但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上風,還遠遠不夠。
更重要的,是在用戶體驗和市場需求方面做到徹底破局。
比如長城汽車的氫能重卡“新長征1號”,會針對巴西市場高容量儲氫需求,提供動力強勁、加注速度快等車輛特性;在澳洲銷售的坦克系列、哈弗H6、長城炮等車型均通過澳洲ANCAP五星安全認證。

在泰國,團隊調整底盤高度適應鄉村路況,開發泰語車機系統;在歐洲,針對窄路況優化智駕軟件……
這背后,是長城汽車35年深耕技術的長期主義。
中國品牌走過不被看好的路,所以更需要年復一年下苦功夫。與一些早期依賴外部技術的車企不同,長城汽車從創業之初就認準“難而正確”的方向,將利潤持續投入到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中,逐步打破了外資在關鍵領域的壟斷。
在保定,長城汽車打造了數十座生產研發基地,以及各種為技術托底的試驗室,包括第一家綜合性試驗場、第一個高海拔環境模擬試驗室、第一個環境風洞試驗室等“中國汽車首創”。全球首個原生AI、全動力汽車平臺實現“一個平臺,全球適配”,打破不同市場、不同動力形式的技術壁壘。

廣積硬核糧草,讓長城汽車鍛造自帶顛覆基因的技術飛輪,練就與海外品牌同臺對壘的真功夫。
所以當部分車企宣布停售燃油車時,得益于長期的研發投入,長城汽車一舉攻克了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卡脖子”難題,長城汽車的3.0T V6、4.0T V8發動機重塑“機械豪華”價值,終結了海外品牌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壟斷。
所以當有人說內燃機走入終局時,長城汽車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通過“發動機+雙電機”的創新架構,帶來“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構建起從城市通勤到極限越野的完整技術矩陣,甚至引領了海外市場的越野文化。
當這套技術在性能、能耗、場景適應性等各維度形成鮮明差異化優勢,長城汽車不僅贏得了海外消費者對技術的由衷認可,也逐步確立了其在當地市場權威與價值標桿的地位。
生態為壤,全球為疆
關于出海,如今又有了一種新的說法。
以產能出海為代表的是1.0版本,資本高舉高打投入的是2.0版本,而真正與本地產業生態共生共榮的“經營出海”,則是3.0版本。
3.0版本的敘事,面對的是更復雜的國際局勢下的“經營出海”,它不是比拼某個單項能力或追風口,而是考驗企業認知、模式乃至整個價值鏈創造的體系化能力,是價值觀的門檻。
進一步說,這是一場技術能力拓展的競賽,更是一場體系與理念的深度接力。
面對出海 3.0 時代,長城汽車有著清晰的思考:國際化從來不是單純的商品出海,而是完整的“生態出海”;從來不是獨自駕船闖蕩,而是攜手共建一片共生共榮的“森林生態”。
不同于單純的整車出口,長城汽車以“研、產、供、銷、服”全鏈條的“生態出海”模式,在全球市場構建起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巴西工廠正是這一生態體系的典型案例,集研發適配、本地化生產、供應鏈整合、銷售服務網絡于一體,這種“渠道+產能”的高效協同模式,將輻射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市場,縮短交付周期、提升本地化服務能力。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76
11-10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53
11-01
126
10-30
2367
10-25
2320
10-24
46
10-24
162
10-22
2482
10-10
1567
10-10
91
10-09
187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