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舒適又要操控?比亞迪秦L EV云輦版宣告“我全都要”
在競爭白熱化的12萬級純電轎車市場,車企們常常面臨一個靈魂拷問:是優先滿足家庭用戶看重的舒適性,還是迎合年輕消費者追求的操控樂趣?這道選擇題,如今被比亞迪秦L EV云輦版用實力改寫成了“多選題”。近日,擎哥在廣州大學城的專業試駕場地,親身驗證了這款新車如何憑借核心技術,輕松打破舒適與操控的“對立魔咒”。

此次場地試駕可謂一個“全能考場”:連續的減速帶模擬日常顛簸,考驗濾震能力;緊急剎車和繞S彎檢驗車身穩定與循跡性;而類似麋鹿測試的緊急變線和場地8字繞圈,則是對車輛操控極限和側傾抑制的終極測試。面對這些嚴苛項目,比亞迪秦L EV云輦版的表現堪稱“優等生”,而這背后的功臣,正是其搭載的云輦-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和TBC高速爆胎穩行系統。

秦L EV云輦版的底氣,首先來自于其硬核的底盤配置。全系后驅、前雙球頭麥弗遜+后五連桿獨立懸架,奠定了優秀的操控基礎。而云輦-C系統,則如同給這套底盤裝上了“智慧大腦”。
在發車后的連續減速帶路段,云輦-C的道路預瞄功能大顯神威。系統實時監測路況,在通過顛簸路段時毫秒級降低懸掛阻尼,有效吸收并過濾震動。傳遞給車內乘員,尤其是后排乘客的,不再是生硬的沖擊,而是柔和且富有韌性的回彈,顛簸感被顯著降低。
進入場地8字和S彎項目,當車輛需要激烈駕駛時,云輦-C又會立刻“變臉”,增強懸掛支撐性以抑制車身側傾。駕駛者能明顯感覺到車輛被牢牢“按”在路面上,姿態穩健,給予駕駛者充足的過彎信心。即便在模擬沙石路況下切換運動模式,車身依舊保持穩定,出彎加速響應極為靈敏。
這種“該軟時軟,該硬時硬”的智能自適應能力,真正實現了舒適與操控的動態平衡。一句話,在舒適和操控之間,比亞迪秦L EV 云輦版選擇了“我全都要”。

動力方面,試駕的秦L EV云輦版搭載一臺最大功率160千瓦、峰值扭矩330牛·米的驅動電機。實際體驗中,其起步和加速十分迅猛,官方0-50km/h加速時間僅需3.1秒,在城市路況下超車并線游刃有余。
結合其后驅布局、云輦-C優化的操控質感以及出色的長續航能力(基于網絡信息),比亞迪秦L EV云輦版無疑有實力成為12萬級純電轎跑市場的一位實力派“新標桿”。

除了核心性能,秦L EV云輦版在設計與智能科技上也毫不遜色。外觀 延續了王朝家族經典的“龍顏美學”,并新增甜釉粉、琉璃青等限定車色,更顯年輕時尚。流暢的車身線條、貫穿式尾燈和溜背設計,營造出十足動感。其4830mm的車長和2820mm的軸距,確保了寬敞的內部空間。
打開車門,科技感撲面而來,15.6英寸自適應旋轉懸浮Pad、全液晶儀表盤和W-HUD抬頭顯示組成信息中樞。搭載的DiLink 100系統支持5G網絡與四音區語音識別,可實現“一人一說,互不干擾”的精準語音控制,智能化體驗領先同級。
同時該車全系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硬件配置拉滿。其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在原有300種場景基礎上,新增了車頭泊入、偏置泊車、窄車位自動收后視鏡等實用功能。在場地體驗中,無論是側方還是倒庫,車輛都能自動精準完成,堪稱“停車困難戶”的終極解決方案。
通過此次深入的場地試駕,比亞迪秦L EV云輦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某一單項的偏科生,而是一位憑借云輦-C等核心技術實現全面發展的“全能選手”。它成功地將日常代步的舒適靜謐與偶爾想要撒歡的操控樂趣融為一體,再輔以動感的設計和領先的智能科技,在12萬級純電轎車市場,它無疑已經樹立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價值新標桿。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74
11-0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43
11-09
59
11-08
13
11-08
23
11-08
68
11-07
50
11-07
25
11-06
93
11-05
1883
11-01
104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