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豐田,手握好牌,它卻打得平淡無奇
不知還有多少人,到現在,還是分不清“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
作為豐田與南北“汽”的合資車企,但他們卻走了截然不同的路線,電動化上——廣汽豐田搞的風生水起,一汽豐田卻顯得有些不溫不火,這種強烈的反差感,在市場中的表現“尤為明顯“

縱觀2025年中國車市,日系品牌確實不再像曾經那樣風光無限。但即便如此,豐田在全球依然展現出驚人的盈利能力——25年財報中,凈利潤高達4.79萬億日元,約等于2366億元人民幣。這讓眾多國內外汽車品牌羨慕不已。

廣汽豐田憑借鉑智3X在10萬級別純電市場搞得如火如荼,8月交付量達7,324臺,連續四個月環比增長,創歷史新高。截至2025年9月,尚有剩余訂單待交付,一躍成為品牌第三大銷量支柱。這時你不禁要問:同樣使用豐田技術,一汽豐田純電銷量不如廣汽豐田嗎?

壹|表面平穩,暗藏隱憂
從最新銷量數據看,一汽豐田似乎并不差。8月公布的銷量數據70,125輛,1-8月累計銷售515,980輛,同比增長11.79%。單看數字,一汽豐田跑贏了大盤,成為少數保持正增長的合資車企之一。但深入分析產品結構,問題浮出水面:支撐銷量主力仍然是燃油車。普拉多、RAV4榮放、卡羅拉銳放、亞洲龍等燃油及混動車型占據銷量主導地位。雖然一汽豐田宣布電動化車型占比超過51%,但這里所謂的“電動化”,指的主要是混動車型,而非純電。

貳|電動化困境,純電薄弱
相對廣汽豐田純電車型高歌猛進,一汽豐田在純電領域的表現確實令人不解。目前一汽豐田在純電車型布局有三款:bZ4X、bZ3和bZ5。

其中,bZ4X市場表現“平平無奇”,似乎已經放棄了C端市場,改走B端通路;bZ3平均月銷量保持在2000臺左右;只有新上市的bZ5前景尚且可期。最近,一汽豐田申報了新款bZ4X,對外觀和動力進行了升級,最大功率提升至163kW。但這種中期改款能否挽救一款市場表現不佳的車型,仍需打上一個問號?

我們從社交平臺觀察到,一汽豐田的傳播重心明顯偏向燃油車型。全新普拉多的宣傳聲勢浩大,各種越野體驗、情懷營銷層出不窮,反而在純電領域的聲量越來越弱。

這種策略轉變或許與2026年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調整有關。隨著免稅紅利逐漸消退,一汽豐田似乎在未雨綢繆,將資源重新配置到更具確定性的燃油車市場。但這種“重回舒適區”的做法,長遠來看可能讓其在電動化轉型中進一步落后。
叁| 廣汽豐田,電動化先行者
相比之下,廣汽豐田在電動化道路上顯得更加果斷和進取。8月份,廣汽豐田銷量達66,060輛,同比增長4.8%。其中鉑智3X成績相當亮眼,這款純電緊湊型SUV定位精準,售價區間10.98萬-15.98萬元,最高續航達610公里,還是豐田首款搭載端到端高階智駕產品的車型。

一款車型的成功后,廣豐并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全新D級鉑智7,定位旗艦純電轎車。車身長度超過5.1米,軸距也超過了3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鉑智7將融合華為和小米的生態系統,配備華為鴻蒙智能座艙和Momenta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讓這款旗艦更具市場競爭力。

肆| 一汽豐田的優勢與短板
平心而論,一汽豐田有其傳統優勢。他們的“時光煥新計劃”頗具創新性,通過“車齡增值補貼”機制,將舊車從“折舊貶值”變為“資產升值”。在品質力和保值率上也一直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從某二手車平臺2024年的數據顯示,10年以上車齡的普拉多成交價仍達新車價40%,遠超同級競品15%-20%的水平。

但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一汽豐田傳播結果顯然遜色于廣汽豐田。雖然他們也采用了Toyota Pilot高階智駕系統和Toyota Space智慧空間,但市場聲量和用戶感知度明顯不如廣汽豐田。
伍|未來能否迎頭趕上?
一汽豐田面臨的核心挑戰,在于如何在不放棄傳統優勢的前提下,加速電動化轉型。雖然豐田的整體戰略仍然值得認可,覆蓋燃油、混動null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35
09-16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43
11-08
88
10-23
2363
10-15
110
09-15
25
09-12
114
09-12
89
09-12
24
09-12
174
09-12
11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