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慕尼黑車展“炫技”,但中國市場會買單嗎?
942顆聚碳酸酯背光點組成的發光格柵、39.1英寸超聯屏、兆瓦級閃充技術,奔馳在2025年慕尼黑車展上的技術秀令人眼花繚亂,但這些看似前沿的科技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并非首次出現。

奔馳此次車展展示了全面電動化的技術實力。純電GLC不再是油改電產品,而是基于專門電動車平臺MB.EA打造。該車配備了800伏電氣架構、碳化硅逆變器和后電驅兩擋變速箱。這些技術提升了能效,WLTP工況下續航達到713公里,支持330千瓦快充。奔馳還展示了兆瓦充電技術,概念車CONCEPT AMG GT XX實現了1041kW的充電功率,僅0.5秒就突破兆瓦級門檻,并能維持兩分半鐘。
針對中國市場,奔馳宣布將于2026年推出國產加長軸距版純電GLC,并首次在該車型中提供6座布局。這使奔馳成為豪華品牌中首個在純電領域明確推出六座車型的品牌。國產車型將搭載本土開發的城區及高速領航輔助功能,集成豆包AI大模型、思必馳語音等本土化數字生態。這表明奔馳意識到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正在積極推進本土化戰略。

盡管奔馳的這些技術令人印象深刻,但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并非首創。800伏高壓平臺、超快充等技術已在多個中國品牌車型上應用。例如,蔚來、小鵬、理想等品牌已經在旗下車型上實現了高功率快充,并且蔚來的第五代換電站也已經在籌劃當中,比亞迪更是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拿出了兆瓦閃充的量產車型。
此外,想要達到兆瓦閃充技術對充電樁的規格要求其實是相當高的,若是車企本身就不投入建設,那想要大范圍普及就目前來說幾乎不可能,雖然奔馳計劃將其兆瓦充電經驗用于新一代超高速快充樁的設計,并于2026年起部署于歐洲和北美的充電園區,但何時能在國內普及還要打個未知數,并且這個兆瓦充電的量產車型截稿前奔馳也尚未公布,消費者在哪個時間點才能用上依然猶未可知。

而在上述這個許多未知的大前提下,中國品牌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進步卻是已知的。小鵬的城市NGP、理想的智能座艙等功能已經能夠與全球頂級品牌競爭。奔馳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平衡品牌溢價與性價比。
中國品牌電動車在性價比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且技術進步迅速。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期望不僅僅是豪華品牌,更看重智能化水平、充電便利性和使用成本。奔馳需要在這些方面證明其價值主張。國產純電GLC將在北京奔馳工廠生產,2026年上市。這將幫助奔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但具體定價策略仍是關鍵。
奔馳正加速其電動化轉型。值得注意的是,奔馳的純電動車將來不再使用EQ品牌命名,而是采用“XXX mit EQ-Technologie”的標識方式。這不僅是一次命名策略的調整,更體現了奔馳對電動化發展路徑的重新思考,預示著未來電動產品將更加注重技術本質而非品牌區隔。

汽車網評:中國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本土品牌的高性價比和快速迭代,奔馳雖展示了技術實力,但要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份額,仍需證明其產品價值足以支撐預期的溢價奔馳的電動化轉型決心可見,但在全球最卷的中國電動車市場,德系豪華品牌的光環能否延續,仍需時間和銷量來驗證。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55
09-0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564
10-13
61
10-11
94
09-09
65
09-09
2323
09-08
1962
09-08
1774
09-06
1603
09-05
2128
08-12
1852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