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一汽奧迪 Q6L 首車剛上市,PPE 核心高管突然離場

國內車企中,一汽奧迪與 PPE 是為數不多銷售與生產制造完全分離的一對組合。
文|邢芮芳
編輯|冒詩陽
汽車像素(ID:autopix)原創
01.
PPE 生產高管離任
籌備近四年的國產奧迪新能源 PPE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 項目,首款車 Q6L e-tron 家族已在不久前上市。如今,新的挑戰又來了。
我們獨家了解到,奧迪一汽新能源(下稱奧迪一汽)副總經理、經管會成員王開宇在近期離任,后面大概率會調回一汽-大眾體系內任職。
王開宇在一汽體系內工作多年,曾連續多年主管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參與過長春工廠、佛山工廠的很多大型項目,有著豐富的生產制造管理經驗。
在奧迪一汽履職近兩年的時間里,王開宇主要負責生產與物流。恰逢這兩年,奧迪一汽的核心任務是奧迪 PPE 平臺的本地化生產,初期將三款新能源車引入國產化。這是奧迪在中國的首個純電工廠,作為督戰全新平臺、全新工廠的中方高管,王開宇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接受了完全不同的挑戰。
PPE 是奧迪和保時捷共享的新能源車平臺,與已經成熟的奧迪燃油車生產體系不同,PPE 的很多零部件沒有在國內實現國產化,前期需要用大比例的進口零部件。

另一個挑戰是團隊磨合。我們了解到,參與國內 PPE 工廠搭建、調試的項目管理人員和工程師中,大比例都來自海外。他們帶來了成熟的流程,但其薪酬結構、假期制度與國內團隊存在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團隊管理和融合的難度。
去年底,汽車像素曾最早指出,奧迪一汽的首款車因為團隊配合、軟件延期等諸多原因,導致 Q6L 正式量產(SOP)的時間節點拖延(詳見:Pix獨家丨PPE 調整)。
如今,前期最艱難的環節已經度過。今年 8 月,PPE 首款車型,一汽奧迪 Q6L e-tron、Q6L Sportback e-tron 上市。我們獨家了解到,PPE 規劃的后兩款產品,A6L e-tron 和還未正式亮相的 E6 項目,已進入預批量生產的階段,很快可以正式量產。
上述三個接近完成的新車項目之后,奧迪一汽到今年底才會啟動下一個新項目的研發。在這之前的幾個月中,奧迪一汽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完成 Q6L、A6L 和 E6 項目零部件的國產化定點。
王開宇離任后,奧迪一汽暫未透露繼任者。
02.
產銷兩端都在準備
生產端的挑戰還未完全緩解, PPE 銷售端的壓力在慢慢釋放。
有接近一汽奧迪銷售責任有限公司(下稱一汽奧迪)的負責人告訴我們,Q6L e-tron 家族兩款車上海初期銷量并不理想。
8 月 7 日,一汽奧迪 Q6L e-tron 家族與 A5L 同日正式上市,前者的限時價(官方統一的優惠價)定在了 34.88 萬-39.88 萬元。雖然已經比預售價便宜了數萬元,但在如今已經白熱化的國內新能源市場,PPE 新車價格的吸引力還不夠。比如近期預售或上市的純電熱門 SUV 車型蔚來 ES8、理想 i8,兩款車比奧迪 Q6L 的尺寸更大,但最低價格還要低出 1 萬到數萬元。
現在的售價,已經是一汽奧迪爭取而來的。Q6L 家族是奧迪品牌的高端產品,與保時捷的純電車 Macan EV 共享很多零部件,而 Macan EV 的定價在 59.8 萬到 96.8 萬元之間。本就高端的定位,再加上很多零部件來自進口,導致 Q6L 前期生產成本居高,很難給出更低的價格。
我們了解到,奧迪一汽正持續推進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定點,但這項工作要到明年才能完成。一汽奧迪繼續擴大 PPE 新車市場優惠幅度的窗口期,很可能要等到明年。

銷售體系也還在做準備。一汽奧迪在 Q6L e-tron 家族和 A5L 兩款車上嘗試 “融合直售” 模式,即消費者直接從一汽奧迪官方購車,經銷商只負責提供服務,包括代理銷售、交付等,這樣的好處是,售車價格會更透明,服務會更標準化。但這套打法需要建立強大的中臺能力、數字化能力等,可能會在短期內影響銷量。
一位接近一汽奧迪 4S 店的負責人告訴我們,相比奧迪以往的全新車型,現在 Q6L 的市場推廣力度明顯偏弱。這可能是兩個原因導致的,市場觀望情緒比較重,新啟動的 “融合直售” 體系更依賴廠商的投入,短時間無法傾注太多資源。Q6L 與主銷車型 A5L 同時上市,后者分走的營銷資源更多。
兩款重要新車同時上市,銷售體系的資源匱乏,但 PPE 的生產與銷售體系之間又缺乏協同。
國內車企中,一汽奧迪與 PPE 是為數不多銷售與生產制造完全分離的一對組合。通常車企會成立全資或控股的銷售公司,來負責營銷、市場、用戶運營和渠道管理等銷售相關的業務,比如一汽奧迪即是由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100% 持股。
負責 PPE 生產的奧迪一汽是 2021 年 3 月底成立的新公司,奧迪占 55% 股份,大眾中國占 5% 股份,中國一汽占 40% 股份。這就導致負責 PPE 生產的奧迪一汽,與負責銷售的一汽奧迪之間,沒有直接的股權關系。
OEM 和銷售公司完全分離的結果是,奧迪 PPE 項目在面臨特斯拉、蔚來等產銷一體新勢力的激烈競爭時,在決策效率、資源協調和市場反應速度上可能處于不利地位。比如眼下,奧迪一汽有限的營銷資源,都用在了企業層面的傳播上,很少涉及具體產品,而這恰恰是目前最為緊迫的。
王開宇的離任,標志著 PPE 項目走過了前期生產的攻堅,但下一場關于生產與銷售如何配合的硬仗,正等待著新的管理層和整個奧迪體系去應對。奧迪的電動化轉型之路,依然挑戰重重。
本文為汽車像素(autopix)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528
08-25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600
11-05
52
10-26
74
10-19
1640
10-10
11
09-28
3.40萬
09-16
81
09-03
76
08-24
2260
08-22
195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