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創新的較量,四款純電旅行車誰能拔得頭籌?
在電動汽車的浪潮中,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了電動旅行車版本。這些車型不僅具備環保優勢,還為消費者提供了寬敞的空間和舒適的駕乘體驗。現在,我們要進行一次有關旅行車的比拼,奧迪A6 e-tron、BMW i5 Touring、大眾ID.7 Tourer GTX以及全新的挑戰者蔚來ET5T將直面彼此進行對比測試,哪款電動旅行車在性能、舒適性、技術以及性價比方面勝出?我們不妨一試便知。

首先,我們思考一下:哪一代奧迪100/A6是最先進的?嗯,沒錯,但這次不是回顧歷史,而是看A6的外后視鏡的技術。

奧迪A6的新設計采用了兩個攝像頭取代傳統的后視鏡,后方影像被投射到車門上的顯示屏幕。雖然這一想法早在2018年首次推出e-tron時就已出現,但當時的實現被認為是失敗的,因為眼睛需要不斷調整焦點。現在,經過技術人員的改進,攝像頭可以根據情況自動變焦,并且鏡頭可以折疊。不過,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可折疊的失敗技術”。
奧迪A6 e-tron:積極嘗試

奧迪A6 e-tron采用全新PPE平臺,搭載180個棱柱電池單元,配合12個模塊構成800V電池組。該電池支持高達270千瓦的快充。動力系統采用了一個永磁同步電機,功率最高為280千瓦,提供了強勁的加速表現,同時支持最大220千瓦的動能回收。
盡管A6的起步并沒有像一些高性能車那樣極為迅猛,但其加速性能依然足以令人滿意,尤其是在90到120公里/小時之間,它表現得十分安靜。通過精細的五擋可調的動能回收力度,A6在測試中的能耗表現相當出色,達到23.1千瓦時/100公里,而在節能模式下僅為18.4千瓦時/100公里,這是所有測試車型中最低的。

奧迪A6 e-tron在駕駛中表現得穩健,特別是在高速公路和鄉村道路上,盡管方向盤反饋不足,轉向精度較差,但整體表現可靠。ESP系統在車輛邊緣出現時介入較晚,過于嚴格。盡管如此,舒適性上卻有著優異表現,尤其是配備了空氣懸掛系統,可以有效吸收較大的道路震動。
雖然它的內飾設計延續了高端豪華的理念,但其材質和細節的打磨未能達到預期的奢華水平。車內的大面積觸控屏和復雜的操作界面,雖然提供了大量功能選項,但過度依賴電子化和觸摸控制,反而讓人感到有些不便。總體而言,A6給人一種高端感,但缺乏了一些真正“奢華”的細節。
BMW i5:全方位驅動

BMW i5的動力系統可謂多樣化,從輕度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到純電動都有涵蓋。i5 Touring xDrive40搭載了一塊81.2千瓦時的電池,提供了良好的續航和較低的能耗(節能模式下為20.3千瓦時/100公里)。不過,與奧迪A6相比,i5的駕駛感受略顯平庸,盡管配備了M運動套件和后輪轉向系統,但在轉向精度和路感方面仍缺乏寶馬傳統的精致感。
蔚來ET5T:挑戰者出現

蔚來ET5T是中國品牌蔚來的明星車型,與其他車型不同,蔚來ET5T采用了360千瓦的電動機,使其具備了3.9秒內從0加速至100公里/小時的能力。

然而,盡管其加速性能強勁,但整體駕駛體驗卻未能令人滿意。尤其是在轉向和懸掛系統方面,ET5T的表現顯得有些不成熟,尤其是在高速行駛時,車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遠不及其他競爭對手。
大眾ID.7 Tourer GTX:完美電動旅行車

大眾ID.7 Tourer GTX基于大眾的MEB平臺打造,配備了86千瓦時的電池,提供385~467公里的續航,且充電速度與寶馬相當。ID.7在駕駛體驗上表現優異,采用了精準的轉向系統和適應性懸掛,提供了非常出色的舒適性和操控性。即使是高速行駛時,它也能保持穩定,帶來愉悅的駕駛體驗。
誰是最終的贏家?

盡管每款車型都有其優點和不足,但最終,大眾ID.7 Tourer GTX憑借其出色的操控性、舒適性以及相對較高的性價比,贏得了這場激烈的電動旅行車對決。盡管奧迪A6 e-tron和BMW i5 Touring在技術和豪華感方面表現突出,但大眾ID.7在各方面的均衡表現,使其成為了這次對比的最佳選擇。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260
08-22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600
11-05
74
10-19
1521
10-15
71
10-12
1640
10-10
53
10-04
53
10-01
147
09-29
13
09-19
67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