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量V8遇到電會變得有多強大?梅賽德斯-AMG S63L E Performance
4.0T V8發動機匹配P1+P3混動系統將變得有多強大?快來感受一下梅賽德斯-AMG S63 L E Performance吧!

在試駕AMG S63 L E Performance之前,我會毫不猶豫地打開賓利飛馳的車門,來體驗它無與倫比的舒適性和拉力賽車般強悍的行駛性能。而現在,這輛誕生于德國辛德芬根工廠的家伙讓我做出了改變,即使總會被當做司機來看待。


我們先來討論與S63 L E Performance相關的數字吧!其實不多,首先這是一輛最大功率為590kW,最大扭矩為1430Nm的奔馳S級,搭載了一套世界上最為完美的,由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P1+P3架構組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通過由AMG調校的SPEEDSHIFT MCT 9G變速器配合,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僅需要3.3秒,或許你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要知道它比曾經搭載6.0L V12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S65 L還要快上1秒。最高時速雖然被限定在250km/h,如果選裝AMG性能套件則可以將限速解除至290km/h,即便如此,保守的德國人想讓這臺長度超過5.3m的大家伙時速超過300km/h也僅是工程師敲擊兩下鍵盤一般簡單。



當然,德國人并沒有這樣做。這也是我青睞S63 L E Performance的主要原因。面對大型豪華車,我始終樂此不疲地在它們身上尋找各種小瑕疵,比如噪聲、震動、異響和塑料,讓駕乘者遠離喧囂才是其本源,其它只能算作附屬品,即便是AMG,我認為也不應該“太過分”。從外觀設計上來看,這輛被AMG附體的S級并沒有急于表達與普通版S級的不同,甚至黑色漆面使得整車由內而外散發著一種隱忍與神秘,這種氛圍很容易被感染,以至于迫不及待開啟車門的我已開始抑制躁動的內心。

配合長發動機罩、傾斜角度適中的風擋玻璃配合車身多處空氣動力學設計,即便撞風面積相比上一代增加了2.5平方米,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0.22Cd的風阻系數。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風噪,在防火墻中,絕緣材料已擴展到A柱的側面區域和地板區域,并增加了吸引棉的用量。另外,細節也不放過,比如電纜鎖環采用了雙重密封等。


從每一處細節進行觀察,其實AMG套件幾乎大同小異,只是在這輛S63 L E Performance上,通過更多的鍍鉻裝飾來展現一種高級感,而惟一能夠提升腎上腺素的,也僅僅是車尾的那一抹描紅的S 63 L標志。我很能理解,當電動汽車讓速度變得不再奢侈之時,作為目前梅賽德斯-AMG的頂級型號,速度其實早已變得不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服務于駕駛甚至是乘坐。

內飾被無處不在的屏幕映襯得神秘感十足,靈感源自于游艇設計的中控臺整體向后仰,調整好坐姿,12.3英寸儀表盤和12.8英寸中控屏能夠很自然地進入我的視線。OLED屏幕絢麗的色彩和細膩的分辨率使用體驗極好,并且不會因太多反光而影響閱讀。值得一提的是HUD還提供AR增強現實功能,在開啟導航時,導航引導箭頭會精準地投射在前方實現中。另外,儀表盤還帶有裸眼3D效果。




中控臺、車門內側、座椅均采用真皮包覆。細膩、順滑的手感延伸至手中的方向盤、扶手箱蓋等處,座椅處布達佩斯滾邊處理和菱形格的絎縫技法將珍貴的皮革牢固地拼接到一起,做工不比你身邊任何一款名牌包的做工差。在延續普通版S級的舒適與豪華的同時,僅在車門鎖、中央扶手、座椅靠背等細微之處體現出這是一輛AMG,甚至連令人垂涎的IWC石英鐘都被變成了代碼寫進了中控屏幕的UI界面之中。如果一定要在內飾中找到為性能而做出的改變,或許只剩下能顯示到330km/h的速度表了。




的確,S63 L E Performance與我印象中的其他AMG車型不太一樣,甚至是完全顛覆了我對AMG的理解。觸手可及的NAPPA(頭層)真皮、鍍鉻裝飾和質感十足的金屬按鍵增進了我對這輛車的好感,不再是冰冷而強大的速度機器。毫不夸張地說,賓利也不過如此。

在這套P1+P3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中,搭載的是代號為M177 880的4.0L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動機的排量為3982mL,基本結構是由兩臺排量為1991ml的M139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呈90°夾角排布組合而成,其缸徑、沖程和缸心距完全一樣,排量也正好為M139的兩倍。最大功率為450kW/5500~6500rpm,扭矩達到900Nm/2500~4500rpm。

在布局中,這款奔馳稱之為Biturbo的M177雙渦輪增壓發動機采用了Hot V結構,搭載的兩顆增壓壓力達到1.7bar的雙流道渦輪增壓器分別位于兩排氣缸夾角中間,在有效減少發動機體積時,更有利于在發動機艙內獲得更多散熱空間,同時有助于減少廢氣背壓和改善換氣,也是動力平順且響應迅速的根源所在。并且,奔馳為這臺發動機配備了兩個水冷中冷器,可以高效的冷卻增壓器壓縮后的空氣,有助于性能提升和改善渦輪遲滯。

同時,搭載了AMG研發的第三代壓電式Pizno中頂置缸內直噴系統,和一般直噴汽油機使用的電磁閥式的噴油器相比,壓電式噴油器雖然昂貴,且噴油壓力僅為200bar,但是其在響應速度上有非常大的優勢,可以在毫秒期間進行多次燃油噴射,使得能夠在適當的時機快速而精準地提供燃油,依據工況優化燃燒策略提升效率。

M177采用奧托循環,活塞缸徑與行程分別為83mm和92mm,壓縮比為9:1,采用孔壁采用0.1至0.15mm的NANOSLIDE熱噴涂工藝,使其在減輕重量的同時,具有良好的散熱性。M177發動機采用雙頂置凸輪軸的每缸四氣門設計,并使得進氣凸輪軸向“提前”方向調節40°kW曲軸角度,排氣凸輪軸最多向“延遲”方向調節40°kW曲軸角度。從而在混合氣循環時,讓氣門重疊能夠在更大范圍中進行調節,實現在轉速區間內,具有更為寬泛的高扭矩、高功率輸出特性。同時保持低燃油消耗率和低排放。采用鋯合金材質制造的氣缸蓋專為高性能發動機而設計,良好的散熱流道設計使其在極限條件下,仍能保持高水準的動力輸出。

缸體采用高鎳含量鋁合金制成,并通過采用NANOSLIDE缸壁鍍膜技術,使得發動機氣缸鏡面的硬度達到傳統鑄鐵缸套的兩倍,減磨的同時增強了使用壽命。同時有助于在1000至3250rpm之間,通過滑動凸輪可變氣門升程系統實現2、3、5、8這四個氣缸的停缸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油耗并降低排放,也同樣提升了使用壽命。行車電腦可以根據駕駛員腳上的油門開合大小來自行判斷,在勻速巡航時,可見儀表盤上顯示閉缸的標志,增加了燃油經濟性,也讓這個龐然大物減少了來往于加油站的痛苦。



與發動機匹配的是由AMG調校的SPEEDSHIFT MCT 9G變速器,以及AMG Performance 4MATIC全輪驅動系統。其中,變速器就是在原9擋自動變速器的基礎上,將液力變矩器替換成了濕式離合器,使其在減輕重量的同時,提升了傳動效率,并可以承受住更強扭矩。當然,僅憑上述技術顯然無法滿足S63對動力的貪欲,工程師還在后橋位置增加了E Performance系統,也就是永磁同步驅動電機、雙速變速器、電控差速器和容量為13.1kWh的AMG高性能電池組。
至此,形成了梅賽德斯-AMG S 63 L E Performance動力系統的完全體,該動力系統從結構上來說,盡管驅動電機布置在后橋,但是因為與傳動軸相連,所以屬于P1+P3架構。其中驅動電機可以爆發出140kW的峰值功率和320Nm峰值扭矩,與發動機和ISG啟動/發電一體電機配合,整套系統峰值總功率達到590kW,峰值總扭矩達到1430Nm,從靜止加速至100km/h時間僅需3.3秒,最高車速達到250km/h,WLTC綜合油耗僅為5.86L/100km,滿電模式下可以純電續駛33公里。

按下START按鍵,發動機并沒有以我熟悉的方式立即發出轟的一聲悶響,而是安靜地好似什么也沒有發生,此時只有儀表盤和中控屏告知你已經正式啟動了車輛。
原因是S 63 L E Performance為駕駛者提供了七種駕駛模式,分別是純電、舒適、電量保持、運動、運動增強、濕滑路面和個性化,其中在純電模式下,從靜止加速至140km/h均可采用純電驅動,發動機保持關閉。同時,由于布置在后橋的驅動電機通過電控離合器與傳動軸耦合組成了AMG Performance 4MATIC+四驅系統,當后輪失去抓地性時,電動機所輸出的動力可以通過傳動軸傳遞至前輪。

當電量不足或者駕駛者需要更強動力時,系統會自動切換至舒適模式,良好的減振系統可以讓駕乘者感受到輕松、安靜和穩定行駛表現,路遇彎道,車身也會得到良好的側傾抑制。深踩油門踏板以稍微激進的方式來駕駛,其輪胎強大的抓地力配合智能車身控制系統,依然能夠將我和乘坐者穩穩地束縛在既定路線之中。與此同時,發動機啟動后充滿機械感的聲音不僅增加駕駛代入感,其低調得近似于沉默的回響也讓車內的駕乘者倍感激情。

得益于AMG Performance 4MATIC全輪驅動系統,3.3秒的百公里加速能力讓我在每一次加速階段,我總是很小心地輕點油門踏板。然而,從進入駕駛路線的第三個彎道開始,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憂慮有些多余。即便是關閉電子穩定程序,其輪胎強大的抓地力配合智能車身控制系統,依然能夠將我和乘坐者穩穩地束縛在既定路線之中,即便再猛烈一些,已關閉的電子穩定系統也會重新“復活”,不會讓你繼續放肆下去。

開啟運動增強模式,無論在郊區蜿蜒的山路還是賽車場,它都可以讓你分分鐘變成這里的主角,強大的動力輸出可以讓你忘記這是一輛超過5.3m,車重接近2.4t的大型豪華車。并且,在這樣的駕駛環境下要克制自己不去深踩油門實在很難,路遇大角度彎道,在強大的離心力下才將我從幻想中拉回了現實,強大的慣性與離心力將車輛往彎道外側推,從方向盤所反饋的路感和座椅靠墊自動支撐的強度來感知,車輛已經在彎心逼近極限,雖然電子穩定系統沒有出馬進行干預,但是依然能夠清晰感受到AMG S 63 L E Performance具有相當高的操控極限。

一直以來,均衡往往要比偏執更加難以付諸實際。我們渴望乘坐在一輛空間足夠大且舒服的車中,但卻又希望能夠在城中小巷自由穿梭。我們渴望一輛動力十足,卻不想看著油表指針迅速下滑。渴望堅實的懸架系統可以讓我們能夠酣暢淋漓地在彎道中自如暢游,卻又不希望坐在后排的乘客落得狼狽不堪。若將以上矛盾實現共存,運用好平衡之道是最為完美的解決方案,而AMG S 63 L E Performance就是這樣一款車。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43
06-0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32
11-06
77
10-31
2702
10-29
2756
10-28
152
10-28
183
10-28
64
10-27
39
10-27
71
10-27
2373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