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輕舟智航提交第一份成績單
5月18日,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公司輕舟智航(QCraft)舉辦了首屆QCRAFT DAY(輕舟智航品牌日),這也是輕舟的一次品牌升級活動。
成立三年,輕舟終于向外界提交了其第一份成績單。
輕舟智航,成立于2019年3月,4位創(chuàng)始人曾是Waymo的核心技術骨干,核心團隊成員也都來自Waymo、特斯拉、Uber ATG、福特、英偉達、Facebook等世界頂級自動駕駛公司和科技公司,底子很不錯。

不同于其他自動駕駛公司一開始就瞄準Robotaxi(無人出租),輕舟選擇了將Robobus(無人巴士)作為切入點。雖然現(xiàn)在做Robobus的公司有很多,但在當時確實是少之又少。
按照輕舟的說法,他們是在用Robotaxi的技術去做Robobus,也即是「高配低打」。
所以,輕舟智航的故事,就從Robobus開始吧。
01無人小巴
2019年7月,輕舟拿下美國加州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同年11月開始在國內多地開設辦公室,2020年3月開始在蘇州高鐵新城開展多個無人駕駛場景試運營。

2020年10月,輕舟無人小巴成為全球首個在公開道路運營的自動駕駛巴士。

在接下來的這兩年里,輕舟無人小巴已經在蘇州、深圳、北京、重慶、武漢等10座城市開展測試及運營。
部署車隊規(guī)模超過100臺,27條公交線路、128個站點,線路總長112公里。截止2021年底,輕舟智航Robobus已經服務超過20萬人次。
現(xiàn)在,輕舟無人小巴還有一個專有名字「龍舟ONE」。
與此同時,輕舟也在做更多嘗試和探索。
2021年11月,輕舟發(fā)布全國首個公開道路5G自動駕駛網約巴士,創(chuàng)新地將微循環(huán)公交、定點接駁、網約等模式結合在一起,成功探索并開拓了Robobus的全新商業(yè)模式。

2021年年底,輕舟與東風悅享達成合作,共同打造沒有方向盤的Sharing Bus,這也是國內首個24小時服務的車路協(xié)同無人駕駛接駁巴士。
東風悅享是誰?東風集團探索未來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新業(yè)態(tài),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級別自動駕駛無縫化移動服務解決方案及車規(guī)級無人駕駛車輛生產、銷售、示范應用及推廣的一家全新科技型公司。
(請把排面打在評論區(qū))
后續(xù),雙方將在全國逐步實現(xiàn)300輛無人駕駛車的商業(yè)化運營。

而這個Sharing Bus就是基于輕舟智航龍舟SPACE打造的產品解決方案。

(龍舟SPACE:定位于可在復雜公開道路運營的移動出行空間解決方案,可適配多種車型,既可以滿足從長途到短途的無縫接駁,其空間也可多重變換,靈活覆蓋不同場景需求)
雖然說Robobus業(yè)務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但是輕舟志不止于此。
在輕舟看來,小巴是通向一個萬億規(guī)模市場的起點。
這次品牌日上,輕舟展示了其Robotaxi在公開道路上全無人駕駛能力。這其實是其在去年年底就展示過的一段真·無人駕駛上路完成三位拼車乘客訂單的演示視頻。

此舉意味著什么我想各位也都猜到了吧。
輕舟智航終于要殺回Robotaxi領域了。
不過,在「殺回」乘用車領域之前,我們先聊聊輕舟智航自動駕駛的底層邏輯,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輕舟的這些布局。
02底層邏輯一:效率
輕舟智航自動駕駛的底層邏輯有兩條:一個是效率,一個是落地。

先說第一個:效率。
再直白一點,自動駕駛體系效率。
本質上,所有自動駕駛公司實現(xiàn)的自動駕駛能力都是一樣的:系統(tǒng)控制車子在路上完成各種操作,比如避讓行人、變換車道、上下匝道……最終將人/物安全送到地方。
但是,在這一行為背后涉及到的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也即是我們常說的感知、規(guī)劃、決策、控制。每一環(huán)都可以去提升研發(fā)效率。
就目前來看,大部分自動駕駛公司已經解決了自動駕駛中90%的技術難題,目前大家都在磨剩下的10%,這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尾場景。誰能更快攻克,誰的自動駕駛技術就領先。
所以,效率就顯得很關鍵。
這也就是輕舟為什么要提出「自動駕駛超級工廠」方法論的原因。

在這個工廠,輕舟采用半監(jiān)督學習、自監(jiān)督學習和數(shù)據(jù)合成等方法,大幅降低數(shù)據(jù)標注成本;融合多任務于統(tǒng)一模型的方式,有效擺脫模型開發(fā)中對手動規(guī)則設置與參數(shù)調試的依賴;基于自車駕駛行為的評測模式,有效計算感知效果實際影響,加速關鍵樣例的發(fā)掘。



每一環(huán)都透露著「高效」二字。
而在規(guī)劃這一塊,輕舟首創(chuàng)了「時空聯(lián)合規(guī)劃」,具體看圖:

至于效果如何?輕舟智航展示了一段無人車穿梭在復雜場景下的視頻,無人車處理得游刃有余。

通過這個超級工廠,輕舟智航實現(xiàn)了「數(shù)據(jù)驅動、效率提升」。
如此一來,在相同的時間內,相比于其他公司,輕舟智航可以成長的更快,自家自動駕駛變得更強。
這是技術向在做的事情。
但是,技術只有在商業(yè)化后才能取得最大價值。
換到企業(yè)這邊,這句話應該這么說:落地才能真正將自動駕駛形成商業(yè)閉環(huán)。
一則可以講好故事獲得更多資本輸血,二則是讓自己逐漸擁有造血能力,至最后可以自力更生。
所以,輕舟啟航的另外一個底層邏輯就是落地。
03底層邏輯二:落地
在輕舟智航CEO 于騫看來,Robotaxi和Robobus業(yè)務底層技術、場景都是相通的,只是難度大小問題。
So,「殺回」Robotaxi只是時間問題。
這次品牌日上,輕舟智航正式官宣,和出行平臺T3出行合作,雙方將在今年7月于蘇州聯(lián)合啟動Robotaxi公開運營。

其實在創(chuàng)業(yè)伊始,輕舟就已經錨定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作為無人駕駛技術提供商之一,輕舟智航正與國內外眾多合作伙伴一同推進無人駕駛的商業(yè)化落地,全方位覆蓋從低速到高速、從物流到出行、從商用車到乘用車等多個場景。」
也即是:用一套可通用/共用的自動駕駛技術針對不同場景批量輸出解決方案。
這就是輕舟智航的商業(yè)化思路。
就在這個月,輕舟透露其通用能力目前已完成驗證25種車輛,超過10類車型,車體長度從2米到12米全面適配。
所以,對于接下來輕舟還會推出什么樣的無人駕駛產品都不要太過于驚訝。

談到商業(yè)化落地,除卻技術本身,一個最關鍵因素就是成本。
就像于騫說的那樣,自動駕駛市場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至今沒有大規(guī)模推開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現(xiàn)階段無法通過自動駕駛實現(xiàn)盈利甚至是收支平衡。
所以,想要實現(xiàn)自動駕駛更大規(guī)模落地應用,價格,一定要打下來。
于是,我們看到輕舟智航推出了這個:成本低至1萬的車規(guī)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這可算是直戳各位主機廠痛點,我愿意把這一條單獨拿出來聊一聊。
04低成本量產車規(guī)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這就是輕舟智航的第四代量產車規(guī)級自動駕駛方案:DBQ V4。
對于這套方案的成本,官方說法是「10%的成本,實現(xiàn)99%的L4能力」、「量產成本可以低至1萬人民幣」。
具體來說,這套解決方案有三個版本:
DBQ V4 旗艦版(高配)
DBQ V4 加強版(中配)
DBQ V4 標配版(標配)

從演示的視頻來看,目前只能厘清高配版的傳感器硬件組合:
5個半固態(tài)激光雷達+4個盲區(qū)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前視三目,且為定制紅綠燈識別專用相機)高算力低功耗車規(guī)級計算平臺
(官方把那4顆盲區(qū)雷達也歸入固態(tài)激光雷達)

這套方案的一大特點就是有很高的擴展性,針對不同級別自動駕駛可隨需配置(記住這個點,很關鍵)。
至于各個版本之間能力差異,于騫是這樣說的:
「高配版可以實現(xiàn)完全自動駕駛能力。」
「中低配版可以以一個合理的成本為用戶提供更加順暢的駕駛體驗。」
那么,破案了。
「10%的成本,實現(xiàn)99%的L4能力」,說的則是高配版。低至1萬元的標配版應該不具備L4自動駕駛能力。

DBQ V4核心在于,使用一套技術棧來滿足不同車型和場景應用需求,同時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共享共用。
等等,這話是不是聽著有點眼熟?
來看看這位:百度Apollo。

百度Apollo 采用的就是「ANP-Robotaxi」架構,用一套統(tǒng)一架構打通高級別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可以做到L4級Robotaxi自動駕駛數(shù)據(jù)與L2+級輔助駕駛數(shù)據(jù)的共生共享,技術降維,數(shù)據(jù)反哺,打造數(shù)據(jù)閉環(huán), 滿足Robotaxi無人化運營需要。
用百度副總裁、自動駕駛汽車部總經理王云鵬的話來說就是:「只要是支持了百度ANP的量產車,上面加上一個車頂接駕屏和一個定制激光雷達,這就是共享無人車了。」
所以,兩家公司這是想到一塊了?

再說回輕舟DBQ V4 ,針對不同自動駕駛能力推出不同配置,而且還是可量產車規(guī)級解決方案,這意味著,這家自動駕駛公司終于要把魔爪伸向高級別輔助駕駛領域了。

至于為什么?還是那個邏輯:底層技術通用,可以收集更多數(shù)據(jù)提升自動駕駛能力,商業(yè)上尋找新的落腳點。
不僅僅是輕舟,采用類似策略的公司并不少,晚些時候專門出一期聊一下這件事。
與此同時,輕舟智航還非常貼心的拿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工具鏈「輕舟矩陣」,助力主機廠客戶打造自己的「超級工廠」。

這次品牌日上,輕舟智航與地平線達成了合作,雙方將基于輕舟自研的行泊一體解決方案,以及地平線自研的征程?系列車規(guī)級AI芯片,聯(lián)合進行開發(fā)與適配,共同打造高等級自動駕駛前裝量產解決方案。

預計在2022年第三季度,雙方基于征程5芯片的自動駕駛樣車將開放路測;到2023年,雙方基于征程5芯片聯(lián)合研發(fā)的高等級自動駕駛方案將達到量產水平。
速度還是挺快的。
05超長途馬拉松
到這里,關于輕舟智航品牌日的解讀也近尾聲。
再回過頭來看這次品牌日的主題:「擇高處立、向寬處行」,確實無比貼切。
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就是一場馬拉松,大家目的都是要把駕駛員完全從車內拿掉。

不過,顯然短期內無法做到這一點。各家自動駕駛公司都在尋找破解之法。
而輕舟智航想到的辦法是一套技術棧滿足不同車型、不同場景需求,盡可能的豐富自動駕駛數(shù)據(jù)來源。
輕舟下半年要做的事情也不少。
7月和T3出行在蘇州聯(lián)合啟動Robotaxi公開運營、第三季度搭載征程5芯片的自動駕駛樣車將開放路測、年底還要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qū)下構建地鐵接駁專線、微循環(huán)公交、園區(qū)通勤擺渡、景區(qū)觀光游覽、無人出租車、網約無人巴士等場景的廣泛應用。

自動駕駛,長路漫漫啊。
最后,用輕舟智航品牌日片尾的一句話做總結吧:
一葉輕舟飄過五湖四海
百尺竿頭登攀又下一程
— 完 —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247
2022-05-22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65
05-16
1719
2023-07-27
1685
2022-10-29
3786
2022-08-12
2760
2022-07-21
3690
2022-07-05
1070
2022-06-06
3841
2022-06-02
23.40萬
2022-05-27
1.95萬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