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車還有沒有未來?
文 | 喬伊
時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記得當年第一次開上進口的3008時,那種順暢的駕駛體驗帶給我的快感。盡管做不到《的士速遞》中那樣干倒法國交警的測速儀器,但那種駕駛體驗在我還沒有迷戀上高爾夫的歲月中,3008幾乎成為了我的夢想之車。

在法系車最火的那幾年里,其實和我擁有相同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數。畢竟,誰都喜歡特立獨行、又充滿美感的車;以及決不放棄扭力梁后懸,同時將其駕駛感受調校得異常出色的堅持。
這樣的堅持,獲得了市場的良好反饋。曾有那么一段時間,法系車代表的幾款車型,包括標致的307和雪鐵龍的世嘉,幾乎成為了合資品牌中最具競爭力的家用神車之一。與此同時,雷諾的科雷傲,則成為了少數精英人群選擇SUV時,想要與大眾審美區別開來的重要選項。

法系車風光的日子,似乎就近在眼前,但似乎又離我們已經很遠了。
風光不再,
迅速衰落的法系車
就在前幾日,華晨雷諾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這一場退出,宣告了雷諾徹底與中國汽車市場暫別。因為在更早的2020年,雷諾的乘用車業務,就已經率先退出了中國。
除了雷諾之外,法系車的另一個高端化符號——DS,在經過了2015年全年賣出2.7萬輛的成績之后,就已經迅速走入了下行通道。2020年,DS全球只賣出了4萬多輛,而在中國市場上更是只賣出了425輛(2021年的數據暫時還沒有查到,但想必DS想要完全翻身,其實很難)。

這樣的銷售數據,在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中,是不可想象的。而這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標志著法系車在中國市場上已經退無可退,似乎只有退出競爭的舞臺,才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當然,并不是所有法系車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東風系的標致和雪鐵龍,似乎依然有那么一點力挽狂瀾的機會。就在近日,神龍汽車公司就宣布,其在2021年實現了年銷十萬輛的銷售任務(其中,東風標致品牌賣出了51,056輛)。
盡管看起來任務完成了,但這個任務其實建立于相對低的水平線上。事實上,僅僅在5、6年之前,神龍公司旗下的這兩個品牌還是風光無限。在2014年-2016年的三年間,這兩個品牌的銷售總量就達到了200萬輛。但此后,神龍公司的銷售量就開始呈現斷崖式的下跌。

從2017年到2020年的4年間,法系車的銷量從38萬輛直線下降到了5萬輛。即便今年重新走回了翻倍的道路,其銷量依然可以用艱難來形容。事實上,這兩個法系品牌在過去一年的總銷量,僅僅相當于神車五菱宏光MINIEV,在去年銷量的四分之一(該款車型在2021年一共賣出了40萬輛)。
是什么讓法系車的這兩個品牌,在短短幾年間從合資品牌頂流,快速流于平庸?
給我一個選擇法系的理由?
如果從法系車衰落的時間線來看,我們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也就是從2016年開始,新能源、新造車開始掀起了汽車工業,尤其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全新浪潮,人們也開始逐漸接受汽車產業格局的變化。
從那時開始,汽車消費者的選擇開始呈現出全新的方向。高端車如BBA,開始推出更多的入門級汽車產品以供更多用戶購買。而沒有選擇這條路線的用戶,則開始可以接受國產汽車品牌推出的產品。

這樣的變革,原因是多元化的。首先,有相當一部分新勢力造車,趁著特斯拉以科技成就豪華定位的東風,紛紛走上了打造豪華汽車品牌的路線。這使得原來品牌定位于普通合資品牌之上的BBA們,開始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相形之下,普通合資品牌汽車的生存空間就受到了空前的擠壓。
合資品牌的光環消失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如果產品力過硬,顯然依然有逆風翻盤的機會。但在這一點上,恰恰是法系車的一個重要短板。這個短板,就是創新力的不足。
在以往,依托于特立獨行的設計理念,以及法國浪漫之國的BUFF加持,人們對于法系車一些“反人類”的設計,大多報以寬容,甚至是喜愛的態度。但隨著中國汽車品牌的崛起,“吃過見過”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審美理念。
更要命的是,拋開BBA這樣可以玩設計的歐洲豪門不談,即便是中國的國產汽車品牌,在設計上也開始“支棱”起來了。國產汽車的審美越來越能夠代表主流審美的方向,這其中來自歐洲豪門的設計總監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吉利汽車找來了前賓利的設計總監斯蒂芬·西拉夫,長城汽車找來了前路虎的設計總監菲爾·西蒙斯,比亞迪也找來了前奧迪的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
這些“大佬”的到來,讓國產汽車審美水平一下子遷躍到了一個全新層面上去了。此時,再回過頭來看法系車的設計理念與設計語言,不能說落后,但絕對也談不上領先了。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車的崛起,讓汽車的性能,至少是紙面性能開始發生急劇內卷。以往那些被加諸在法系車頭上,如WRC、達喀爾等來自于賽場上的性能光環,一下子變得不那么耀眼了。
而那些建立在這些光環上的,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技術與配置(比如沒有2.0T以上排量的發動機,沒有更先進的自有變速箱技術,以及從未被放棄的扭力梁崇拜),顯然就更難讓消費者買單了。
因此,在這個時間段我們還在討論合資車企的生存空間,都已經顯得岌岌可危,而以往在合資車企中走非主流、小清新路線的法系車品牌,似乎則更難在夾縫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因而,銷量的下滑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畢竟,想要選擇法系車,如今給一個體面的理由,都很難。
凡爾賽,
能否給法系車一次“凡爾賽”的機會?
任何市場給予單一品牌的機會都是均等的,尤其是曾經在市場上取得過好成績,獲得過消費者青睞的品牌。這些品牌唯一要做的,就是真正拿出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喜好。
在這一點上,其實對于法系車,尤其是都曾推出過爆款產品的標致與雪鐵龍而言,都特別適用。就在去年的9月底,雪鐵龍推出了凡爾賽C5 X這款產品。

凡爾賽C5 X是一款依然秉持著法系車獨特設計審美的產品。所不同的是,這一次雪鐵龍的審美開始往用戶能夠廣泛接受的路子上走了。你很難定義這款有些“四不像”的凡爾賽C5 X究竟像什么?
它可以是一輛被墊高的轎車,又或者是如今BBA甚至吉利都非常樂意走的Coupe版本的SUV,當然也可以是擁有大溜背的旅行車。如果說,以往人們已經厭倦了法國車特立獨行的審美,那么這款車讓汽車的功能性從外觀上就變得立體了起來。你可以從任何需求出發尋找自己與之契合的點。
當然,之前我所說過的問題,依然可以從這款車上找到。比如。1.6T的發動機匹配的是愛信的8速手自一體。顯然,這款車依然沒有2.0T以上的發動機、依然沒有自有的變速箱技術,甚至連懸架,都依然是扭力梁式(盡管從官網上來看,相關的描述為可變形橫梁式懸架)。甚至205的輪胎寬度,都被質疑為是否有些太窄了。
不過,這些依然不是問題,畢竟消費者對于顏值與功能性的需求,還是排在第一位的。而14.37萬-18.67萬元(該款車型燃油版歐洲的售價接近25萬元左右,插混版要再貴上十萬)的售價,似乎也能夠滿足其與國產車競爭的需要。畢竟,如比亞迪這樣的國產品牌,都已經開始造90萬元以上的產品了。

從9月上市以來。凡爾賽C5X已經銷售出了近13,000輛。盡管對于任何大品牌而言,單一車型三個多月賣到這個數,都并不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成績。但對于神龍汽車而言,這個銷售成績則成為了他們完成十萬輛KPI的最大保證。
但對于消費者而言,一款設計有些新穎,但技術上沒有任何大突破的凡爾賽C5 X,顯然還是很難引發他們的購買欲望。因此,究竟是什么讓這13,000多人心甘情愿地掏錢包了呢?
保值,才是殺手锏
價值,才是推動汽車銷售的核心驅動力。
那么,什么才能真正體現一款車的價值呢?新的技術,以及真正為用戶打造的產品力,確實是價值的一部分。但當車輛的使用周期結束時,一款車的回收殘值,才是實現汽車全生命周期價值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這一點在新能源車上體現得尤其明顯。對于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而言,動力電池是其核心價值所在。而動力電池的衰減周期,與傳統內燃機的報廢周期相比,要短得多。因而,新能源車會產生買車比內燃機貴,賣車又大大不值的難以調和的矛盾。
鑒于這個問題,很多的新造車企業,甚至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產品,都會推出為車輛保價的行為。也就是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車企可以以購買的原車價格回收車輛,以徹底消除用戶購買純電動車時對于后續殘值的擔憂。

但對于傳統內燃機汽車而言,這樣的評判標準則并不適用。它們的殘值,將依托車輛的技術實力、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市場流通保有量,以及品牌價值屬性來進行綜合評判。而在這一點上,沒有新技術、新車也沒有什么流通存量,車輛品質無法判斷,品牌價值更是已經大不如前的凡爾賽C5 X,似乎哪樣都不沾邊。
因而,想要賣好,似乎更需要企業銷售政策的加持。而神龍汽車想到的,就是已經普遍被新能源車采用的保價策略。僅就目前而言,東風雪鐵龍不僅推出了“1年內新車降價補償承諾”來為車輛價值做保障,更進一步推出了“3年保值”的政策。
在這套政策之下,東風雪鐵龍將可在一年內以開票價85%的價值回購車輛,之后的兩年內每年遞減10%。盡管與可以原價回購的新能源車們相比,這個政策可能依然差距不小,但相較于因為可能的流通量少,而在二手車市場出現價值崩盤的情況而言,東風雪鐵龍也已經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所有努力了。
未來,肯定不是油車的天下
顯然,即便在凡爾賽C5 X可能掀起法系車銷售新高潮的情況下,我們在這個時代討論油車的成功與否,依然是一個很落伍的話題。事實上,歐洲的豪門們早就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不論是BBA還是大眾,在去年都瘋狂推出全新的新能源車產品。不論是EQ系列、還是ID.系列,不論是已經賣了多年的e-tron,還是寶馬的iX和i4,豪門們都希望能夠在2025年前搶占屬于自己的新能源市場份額。那么法系車呢?

其實,早在2019年,PSA集團就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計劃,階段性的目標也同樣定在2025年。按照當年的目標,PSA將在2021年前推出DS7,標致3008、標致508等共計8款插混車型,并且還有DS 3、標致208、標致2008等7款純電動車型;而在2024年,PSA將會推出L3級無人駕駛技術。
那么,在中國市場上呢?神龍汽車的新能源車產品計劃又是如何的呢?
事實上,不論是東風標致還是東風雪鐵龍,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產品。東風標致有508L和4008的PHEV車型,以及一款e2008的純電車型;而東風雪鐵龍則推出了一款天逸C5的插混車型。但在實際推廣的過程中,這些車型的聲量幾乎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以此可見,僅靠可能引發熱潮的凡爾賽C5 X,來引領法系車在中國市場下一階段的復興,并不是一個可持續的計劃。而真正換道超車(事實上現在換道似乎都有些晚了),用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去搶占未來,可能才是法系車在中國市場上重新支棱起來的一個好方法。
畢竟,車還是要好看,技術還是要更新。對于法系車來說,第一條毫無疑問是天然優勢;而第二條就目前來看,似乎還是需要加強。
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曾將3008作為夢想之車的我,顯然還是希望法系車能夠在中國重新站起來的。而對于更多消費者來說,在設計之外,擁有更好技術的、價值保持得更高的法系車,才是他們想要花錢購買的產品。
所以,如果說法系車在中國市場想要贏得更好的發展,也許滿足以上這些需求,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3395
2022-01-12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790
2022-02-12
3101
2021-09-03
3208
2021-08-11
6535
2020-07-18
8461
2018-08-11
1.08萬
2018-07-27
27
11-09
43
11-09
27
11-09
32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