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頁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想看的內容哦~
論平臺化模塊化造車,大眾顯然是泰斗級的玩家。平臺化的生產方式讓不同車型之間可以共用零部件,縮短了新車的研發周期也降低了造車成本。而大眾進入新階段的MQB模塊化平臺更是進一步提高了平臺化生產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多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車型——從POLO到途昂均得以同平臺生產。
而豐田的生產平臺適用性還沒有MQB這么廣,為了滿足世界各地區不同的用車需求,豐田擁有著上百個平臺及子平臺。這意味著豐田如果有了一項新研發,想要應用到全球所有車型上,就必須對所有平臺進行適配,顯然費時費力費錢。TNGA架構正式為了解決這種弊端而誕生的,它將整個豐田的企業體系、研發體系、生產體系、零部件體系以及供應商都進行優化整合,新車的研發和制造水平都將得到提升。
全新一代雷凌(查成交價|車型詳解)正是脫胎于TNGA-C平臺的一款緊湊型轎車,而新一代的大眾朗逸也棄用了老舊的PQ34平臺,正式加入MQB團體。那么這兩款來自豐田和大眾的代表性家轎,你更喜歡誰呢,看完這篇對比你就有答案了。
兩款車的外形設計風格有著明顯的差異,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家理念的不同。TNGA架構下誕生的新車,包括凱美瑞、亞洲龍、C-HR、新一代RAV4等等,無一不是棱角分明,線條凌厲,與以往中庸圓潤的豐田截然不同。朗逸則是完全遺傳了大眾MQB的家族基因,整體設計顯得波瀾不驚,也沒有什么特征能讓你一下把它和它的兄弟姐妹區別開來,但看多幾眼會發現,這小伙還挺俊。
朗逸車身外圍比雷凌大了一小圈,當然這也僅僅是毫厘之間,實車不會有那么明顯的差距。而在軸距上,雷凌反而比朗逸長了12mm,兩車總體上都屬于緊湊型轎車的標準身材。
個人始終對于小排量車在后杠上設計兩個假排氣口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難以接受,雖說消費者喜歡雙邊雙出那種豪氣的感覺,但不代表大家喜歡這種滑稽的設計。從音響系統模擬出來的假聲浪起碼還能給駕駛者帶來一點興奮感,這假排氣口真的有點歧視消費者智商。
雷凌的內飾沒有像新一代凱美瑞那樣激進,但比起舊款上那個呆板且略顯老氣的中控造型,新一代的設計顯然更加美觀協調,方向盤也采用了全新的樣式。朗逸內飾和外觀比較呼應,采用大量直線,簡約而不簡陋,中控臺不同材質的搭配讓車內整體頗顯檔次感。
另外,雷凌的科技版車型(次頂配),搭載一套獨有的包括12.1英寸中控顯示屏、彩色HUD平視系統、7英寸彩色多功能顯示屏的三屏聯動顯示系統。這三塊屏幕能夠實現信息聯動,搭配在線實時交通路況顯示和云端語音識別,提升便利性和安全性。
兩款車的配置水平總體比較接近,但各有側重。豐田TSS智行安全系統的加入讓雷凌的主動安全性大大提升,膝部氣囊也是同級中較為少見的配置,而朗逸僅有主動剎車一項,不具備其他主動安全輔助功能。而在便利性配置方面,朗逸比雷凌更為厚道,如前駐車雷達、外后視鏡加熱/鎖車自動折疊、座椅加熱、感應雨刷等,都是雷凌所缺乏的。
| 兩車優勢配置對比 | ||
|---|---|---|
● 標配○ 選配- 無 | ||
| 車型 | 雷凌185T 尊享版 國VI | 朗逸280TSI DSG豪華版 國VI |
| 胎壓監測裝置 | ● | ● |
| 并線輔助 | - | - |
| 車道偏離預警系統 | ● | - |
|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 | ● | - |
| 主動剎車/主動安全系統 | ● | ● |
| 膝部氣囊 | ● | - |
| 自適應巡航 | ● | ● |
| 前/后雷達 | 前- / 后● | 前● / 后● |
| 倒車視頻影像 | ● | ● |
| 座椅材質 | 真皮 | 仿皮 |
| 前/后排座椅加熱 | 前- / 后- | 前● / 后- |
| 前/后座中央扶手+杯架 | 前● / 后● | 前● / 后- |
| 溫度分區控制 | - | ● |
| 后座出風口 | ● | ● |
| 車內PM2.5過濾裝置 | ● | - |
| 自適應遠近光燈 | ● | - |
| 自動頭燈 | ● | ● |
| 轉向輔助燈 | - | ● |
| 車內氛圍燈 | - | ● |
| 防紫外線/隔熱玻璃 | - | ● |
| 外后視鏡加熱 | - | ● |
| 后視鏡鎖車自動折疊 | - | ● |
| 感應雨刷 | - | ● |
| 查看全部參數 | ||
兩車的座椅舒適性和空間表現處于同一水平,沒有太大的優劣之分。不過細節之處兩車各有優勢,比如朗逸全系提供后排空調出風口和兩個USB充電接口,雷凌則需要頂配才有,但朗逸輸在后排地板中間凸起明顯,影響舒適性。另外,在儲物格的數量和容積方面,朗逸比雷凌有著不小的優勢。
儲物空間方面,新一代雷凌相比上一代幾乎沒有什么改善,只有常規的幾個儲物格,容積也不大,相比之下,朗逸不僅儲物各數量更多空間更大,實際取放物品也更為順手。
雷凌提供兩套動力,一套混合動力的雙擎系統,而汽油版目前只有1.2T發動機可選,最大功率85kW(116PS),最大扭矩185N·m,匹配模擬10擋的CVT變速器。朗逸暫時沒有輕混動力提供,僅有燃油車型,提供兩款發動機,1.5L自吸發動機最大功率85kW(116PS),最大扭矩150N·m,匹配5MT或6AT;1.4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10kW(150PS),最大扭矩250N·m,匹配7擋雙離合變速器。
底盤懸掛的升級是新一代雷凌相比朗逸有著很大優勢的一方面,扭力梁非獨立懸掛一直都被認為低端配置,目前15萬級別的合資緊湊型轎車十有八九都采用這種非獨立后懸,屬于主流配置。但雷凌換代后改用了雙叉臂式獨立后懸掛,這使得它在動態和舒適性上的表現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新一代的雷凌和卡羅拉同是誕生于TNGA架構的全新緊湊型轎車,雷凌搶先于卡羅拉上市也為它自己贏得了一些關注度和市場先機。作為一款全新車型,雷凌全系均提供國V/國VI兩種版本,而朗逸僅1.4T才提供國VI車型。
這兩款代表各自家族最近平臺技術的緊湊型轎車,各有其光芒所在也各有其短板,TNGA的新雷凌外形更潮流更符合年輕人口味,升級的底盤有了更好的操控,但內飾細節差強人意。MQB的朗逸總體較為均衡但優勢點也不突出,屬于品學兼優但沒有特長的乖學生。兩款車有著不同的魅力,相信選擇雷凌的和選擇朗逸的,也是兩撥性格不同的人。(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陳燁)
| 車型參數對比 | ||
|---|---|---|
| 圖片 | ||
| 車型 | 雷凌2019款185T 尊享版 國VI | 朗逸2018款280TSI DSG豪華版 國VI |
| 官方價 | 14.18萬 | 15.89萬 |
| 廠商 | 廣汽豐田 | 上汽大眾 |
| 級別 | 緊湊型車 | 緊湊型車 |
| 上市時間 | 2019-05 | 2018-05 |
| 發動機 | 1.2T L4 | 1.4T L4 |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 最大馬力(PS) | 116 | 150 |
| 最大扭矩(N·m) | 185 | 250 |
| 變速箱 | CVT無級變速(模擬10擋) | 7擋雙離合 |
| 車身類型 | 4門5座三廂車 | 4門5座三廂車 |
| 查看全部參數 | ||
三大動力 三種性格 三位車主講述與雷凌的故事
35評論 2021-08-12
均衡才是王道 廣汽豐田雷凌雙擎如何讓眾主編叫好?
28評論 2021-12-22
混動車主怎么看三缸 試駕廣汽豐田雷凌1.5L
74評論 2021-03-25
這次脫胎換骨 試駕體驗全新一代雷凌
324評論 2019-06-10
符合家用預期 測試豐田雷凌雙擎科技版
438評論 2019-07-04
正在加載中...
海報生成中...
生成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