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對陣日系,大眾攬巡和豐田漢蘭達,到底誰更勝一籌?
SUV車型,其實優點有很多,比如通過性與路況適應性強、空間大、視野開闊等,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對出行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開著穩定放心,還要配置豐富,又得看著舒服,而大眾和豐田,品牌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在這些方面,有著不錯的品質傳承,開著讓人放心。今天的兩位主角,就是來自這兩個品牌,它們分別是大眾攬巡和豐田漢蘭達,德系車硬剛日系車,到底誰能勝出呢?

(攬巡)

(漢蘭達)
大眾攬巡和豐田漢蘭達的在售車型比較多,為了更深入的對比,我們選指導價29.99萬的攬巡 2026款 380TSI 四驅R-Line巡禮眾享款(參考落地價26.94萬,以下稱攬巡),和指導價26.88萬的漢蘭達 2026款 雙擎 2.5L 四驅精英版 7座(參考落地價26.1萬,以下稱漢蘭達),它們的落地價比較接近,直接來看它們的產品力如何。

(攬巡)

(漢蘭達)
外觀
攬巡外觀比較沉穩大氣,前臉采用貫穿式前燈帶,搭配運動包圍套件,側身配備了可開啟全景天窗和行李架,搭配尾部的貫穿式尾燈和雙邊四出的排氣管,凸顯了它的運動張力。漢蘭達的外觀比較個性年輕化,前臉采用黑色格柵,并輔以銀色鍍鉻裝飾,側身采用了五輻式輪轂,與黑色輪眉相呼應,尾部帶紅色分體式尾燈,看上去頗具運動范兒。

(攬巡)

(攬巡)
內飾
攬巡的內飾比較傳統優雅,“T”字形中控臺,配備了帶換擋功能的真皮方向盤,搭配傳統的電子擋把,操控方便。而10.25英寸的儀表盤,采用彩色全液晶屏幕,搭配12英寸的中控屏,讓車內更有科技氛圍,中控屏支持4G網絡、主駕語音識別、應用下載等功能。而哈曼卡頓的音響的加入,讓導航和聽音樂,聲音更帶質感。其次,車內還配備了HUD抬頭顯示系統、15W手機無線充電面板、自動防眩目內后視鏡、30色氛圍燈等配置,以供駕乘人員使用。

(漢蘭達)

(漢蘭達)
漢蘭達的內飾布局比較傾向于駕駛者這一側,中控臺布置了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并采用真皮材質,換擋方式為傳統的機械擋把,擋把旁邊是帶阻尼卡槽的杯架,可放女主人的咖啡。車內配備了12.3英寸的彩色全液晶儀表盤和15.6英寸中控屏,其中中控屏內置高通驍龍8155芯片,具備4G網絡、聲紋識別、前排語音識別等功能,還可以在應用商店下載應用。其次,新車還為用戶提供了車內PM2.5過濾裝置、50W手機無線充電面板等配置,進一步提升了用車便利性。

(攬巡)
輔駕
兩款車都支持L2級輔駕,其中攬巡采用IQ Drive輔駕系統,輔駕硬件包括3顆毫米波雷達在內的20個傳感硬件,支持360°全景影像、全速自適應巡航、自動輔助泊車入位等功能,車速低于40km/h,開啟自動泊車功能,只需控制油門、剎車、換擋,就能自動輔助泊車。

(漢蘭達)
而漢蘭達也支持L2級輔駕,輔駕硬件包括1顆毫米波雷達在內的3個傳感設備,搭配Toyota Safaty Sense輔駕系統,為用戶提供了倒車影像、全速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等功能,它的輔駕功能比攬巡少了一些。

(攬巡)

(攬巡)
空間
攬巡是一款中大型SUV,其長寬高尺寸為4949/2015/1772mm,軸距為2980mm,很符合它中大型車的定位。車內的皮質座椅采用2+3布局,支持前排6向電動調節和座椅頭枕、腰部的局部調整,而且前排座椅還安排了座椅通風、主駕記憶等功能,將后排座椅40:60放倒后,能將656L的后備廂,進一步擴大。

(漢蘭達)

(漢蘭達)
再來看看漢蘭達的尺寸設計,它擁有4965/1930/1750mm,軸距為2850mm,定位于中型SUV。它的車內也標配了皮質座椅,采用2+3+2布局,但座椅暫不支持電動調節,通風、記憶等功能也暫時缺席。其后備廂容量尚未公布,但有消息稱,它的后備廂基礎容量420-456L,能放4個20英寸行李箱,二三排全部放倒后,能拓展到2075-2076L,容量還是比較大的。

(攬巡)

(攬巡)
動力與底盤
攬巡屬于純燃油車,它搭載2.0T發動機,匹配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官方零百加速9.1s,需加注95號汽油,WLTC百公里綜合油耗8.68L。底盤采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掛的組合,這套傳統的底盤搭配,成本低,技術成熟,穩定性不錯。

(漢蘭達)

(漢蘭達)
漢蘭達這款車屬于油電混合車型,它采用了2.5L發動機+總功率174kW雙電機,匹配鎳氫電池和E-CVT無級變速箱,WLTC油耗低至5.97L/100km。底盤也采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掛的組合,應對顛簸路段和減速帶等路況,還是有一定的濾震效果,開起來比較舒適。

(攬巡)

(漢蘭達)
總結
攬巡和漢蘭達的車身都顯得很大氣,車內的設計比較溫馨精致,但智能化程度還有提升的空間,輔駕功能攬巡要豐富一些,但和國內主流車型的輔駕系統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需提升,動力性能和底盤調校都比較一般,整體產品力只能算中規中矩。在面臨新能源車的強勢競爭,它們以這樣的產品力來應對同級競品,如果不把價格往下打一打,可能很難繼續維持電氣化流行之前的火爆局面,但品牌影響力在那擺著,可能還是有一些用戶前仆后繼的選擇它們。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665
11-0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064
11-09
225
11-03
56
10-29
2018
10-28
94
10-26
243
10-22
3009
10-22
2645
10-22
87
10-20
94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