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起個大早,趕上大集”|汽勢封面

汽勢Auto-First|撒馬爾
“巷戰”是一個軍事術語,但在商業或競爭分析中經常被用來形容一種極其激烈、短兵相接、寸土必爭的競爭狀態,它的核心特點如下:空間狹小、無處可退、近距離搏殺、殘酷激烈,代價高昂、資源消耗巨大。
這些特點,很符合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態勢。誰都知道,未來五年將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洗牌期和終局戰,其中,新能源轉型是核心戰場。
從數據來看,10月各大車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暴走的、上升的、翻篇的。但對奇瑞新能源而言,增勢迅猛,同比增長54.7%,首次單月新能源突破11萬輛,且新能源爆款矩陣成型,前十月同比增長73.1%。1-10月份,集團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697,891輛,增速位居行業前列,規模穩居“行業前五”。
怎么看,奇瑞新能源終于起勢,且厚積薄發,勢頭迅猛。正如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所言:奇瑞真正實現了“起個大早”,從過去的趕了晚集現在變成了“趕上大集”了。他說,奇瑞不僅能造出中國最好的燃油車,也同樣有信心打造一系列新能源爆款產品。
在汽勢Auto-First看來,奇瑞新能源既有終于開花結果的宿命感,也有讓人大開殺戒的感覺。對奇瑞而言,也絕不僅僅是幾個爆款車的結果,是體系、組織結構、變革的勇氣、技術路徑調整等全方位改革的結果。

新能源起勢頭 “起個大早 趕上大集”
10月新能源車市,有兩個數據很有意思。
一是奇瑞單月新能源銷量首次站上11萬輛,創下歷史新高;
二是奇瑞新能源前十月同比增長73.1%,增速勢頭迅猛。
可以下個結論,奇瑞新能源徹底起勢了!做個橫向對比,無論是新能源火力最猛的自主車企、還是聲量最大的新勢力,單月新能源銷量站上11萬輛的位置,截至目前,只有三家車企做到了。
在新能源汽車這個熱鬧非凡的競技場上,有的玩家是高調炫技的明星,而有的,則是埋頭干活的實力派。奇瑞,顯然屬于后者。當不少人還在質疑它“起了大早,趕了晚集”時,它已經用實打實的銷量和一套組合拳,證明了實則是“起個大早,趕上大集”。

換句話說,市場買單才是硬道理。奇瑞新能源的銷量突破,不是靠某一款車的靈光一現,而是靠一個“爆款軍團”的集體發力,形成了以風云A9L、風云T11、縱橫G700為代表的爆款新能源產品矩陣。
風云A9L:可以看作是奇瑞的“破局之作”,上市后銷量持續過萬,說明它已經成功殺入主流市場,獲得了消費者的真實驗證。

縱橫G700:這款車更“猛”,上市24小時訂單就超過1.5萬臺。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后來竟然用一套“方舟系統”直接橫渡了長江。這個營銷事件非常聰明,不僅吸引了眼球,更用這種極致的方式,向公眾直觀地展示了其過硬的技術底子和安全性能,堪稱“技術發布會開到江面上”。

風云T11:近3.8萬臺的24小時訂單,再次印證了奇瑞當前產品力的火爆。
iCAR品牌:10月份銷售12,393輛,1-10月份累計銷售79,023輛;
智界品牌:10月份銷售12,810輛,1-10月份累計銷售70,587輛。
簡單來說,奇瑞不再是過去那個只靠一兩款小車打天下的狀態,而是在多個細分市場都拿出了能打的產品,形成了集團軍作戰的優勢。
低調又強大
在風云變幻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奇瑞正以扎實的步伐證明自己的實力。它可能不像一些造車新勢力那樣擅長營銷造勢,但卻在實實在在地積累技術、拓展市場、提升銷量。除了產品端,在設計、研發都形成了奇瑞自己的方法論。
確切地說,產品是強大的一個方面,背后是整個設計、研發、技術的整體支撐。這樣的強大,是多維的,也是立體的,更是有生命力可持續的。
過去,很多人覺得國產汽車的設計總是有點“飄忽不定”。但現在,奇瑞正在把“設計”這門玄學,變成一套可掌控的科學體系。

奇瑞在全球布局了10個造型中心,擁有超過1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這就像組建了一個“全球審美智庫”,確保其設計能融合全球視野,而不是閉門造車。就像一個廚師不再只是憑經驗做菜,而是有了自己的獨家菜譜,保證了未來車型的穩定輸出和高水準。
奇瑞通過舉辦大學生設計大賽、成立“藝術開陽實驗室”等,奇瑞不僅在挖掘未來的設計天才,更是在構建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從現在到未來的創新生態。這意味著,它的設計能力是有持續生命力的。
如果說設計和銷量是“面子”,那技術就是奇瑞最硬的“里子”。它沒有整天把技術掛在嘴邊炒作,而是選擇在“全球創新大會”上,一次性亮出家底,驚艷四座。

以“瑤光實驗室”和“開陽實驗室”為核心的全球研發體系,是奇瑞的技術發動機。依托實驗室,在2025全球創新大會上,奇瑞密集發布了AI智能車架構、犀牛電池、軸向磁通電機等10多項全球領先科技。
同時還發布“靈犀智艙”AI交互系統及“獵鷹智駕”L4級自動駕駛技術,實現AI與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技術向縱深發展。10月16日,縱橫G700采用全球首創的方舟水陸兩棲系統成功橫渡長江,正是技術集成應用的有力印證。
未來征途
奇瑞是一家內斂、謙遜的企業,卻在最近三年接連喊出了三個“不客氣”。
第一個“不客氣”是新能源,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不服輸,給自己打氣。
第二個“不客氣”是智能化,是回應行業趨勢期望和全公司幾萬人的期待。
第三個“不客氣”全球化,是創新體系矩陣成形,奇瑞技術貨架琳瑯滿目。從風云系列到縱橫G700,創新和高科技產業化在產品上有了具象化表達。

這三個不客氣,正是奇瑞新能源起勢的底層邏輯。對于奇瑞新能源的未來,根據規劃,未來兩年內奇瑞將推出24款超能混動和15款高端純電新產品,“迅速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陣營”。
汽勢觀:
低調的巨頭已悄然轉身
總而言之,今天的奇瑞新能源展現出的是一種體系化作戰的能力。它不再是單點突破,而是同時在銷量、設計、技術等多個維度上協同發力。
它可能不像一些新勢力那樣,每個動作都伴隨著巨大的聲量,但它每一步都邁得扎實。通過打造爆款產品矩陣、建立成熟的設計體系、并手握一系列硬核技術,奇瑞正以一種“技術實力派”的姿態,告訴市場:新能源汽車的長跑,比的不是一時聲量,而是持久的耐力和深厚的綜合內力。這場競賽,它已經穩穩地回到了主賽道,并且后勁十足。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61
11-06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3
11-08
57
11-07
56
11-07
81
11-07
59
11-06
101
11-06
1885
11-05
1619
11-04
160
11-04
1786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