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狂歡到急剎車,10月車市突然降溫?
剛剛過去的7、8、9三個月,中國車市在銷量連漲的熱浪里狂歡——7月環比攀升、8月淡季不淡、9月直接沖上年內銷量峰值。作為旺季“壓軸戲”,9月更是甩出“史上最密集新車潮”,近70款新車扎堆登場。

所有人都篤定10月會接過接力棒,把熱度推向新高。然而種種跡象卻表明,10月車市將出現180度大轉彎。比如,10月第一周新勢力集體下滑的周榜單;還有,乘聯會發布的10月1-19日銷量數據,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12.8萬輛,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6%。另外,筆者在和不少車企廠家溝通時,都紛紛表示10月銷量壓力確實大。
雖然目前10月份整月銷量還沒公布,但從各方反饋來看,大概率會走下坡路,不及預期的那般火熱。不過,這場意料之外的“旺季遇冷”,從來不是偶然。
1、補貼政策收緊,加重觀望情緒
不可置否,第三季度銷量飆漲的背后,離不開“真金白銀”的補貼。截至10月22日,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突破1000萬份,其中汽車報廢更新超340萬份,置換更新超660萬份。
但在最近這份購車福利突然“縮水”,多地調整補貼政策,成了壓垮銷量的第一根稻草。

以上海的政策調整最具代表性。10月10日,上海市商務委突然宣布,把原本“即買即領”的以舊換新補貼,改成了“報名搖號+中簽才有資格”的模式,首輪報名要等到25日,還得新車在上海注冊登記才行。這意味著消費者沒法即時享優惠,反而要多等十幾天“賭運氣”。
事實上,在9月底,就有不少城市調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江蘇省宣布自2025年9月28日24時起,全省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正式暫停實施。寧波市宣布自2025年10月11日起,寧波全市范圍內暫停實施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行業專家普遍認為,地方政府的暫停措施是為了避免補貼資金提前透支,確保政策能夠平穩運行至年底。
目前,第四批補貼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已經下達,至此,全年3000億元中央資金已全部下達。那么,每一個換車消費者都可以領到汽車以舊換新的補貼了嗎?答案依舊需要畫個問號。
因為在中央財政安排的3000億元特別國債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在前期被快速使用,許多地區的補貼資金池提前見底。就在10月28日,深圳市商務局發布公告稱,鑒于2025年汽車置換更新補貼資金已達到預算上限,經研究,深圳市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于2025年10月28日資格發放完畢后停止實施。
字面意思很簡單,補貼資金總額有數,先到先得,用完即止。
要知道,補貼被看作是刺激汽車實現銷量的“強心針”。如今,不少地方補貼收緊,讓更多消費者陷入了觀望情緒。消費者期待車企能夠推出新的優惠政策,或者等待車輛降價。
2、技術迭代與安全疑慮,不敢輕易下手
一邊是補貼收緊,另一邊是對新能源市場的疑慮,讓10月份的“等等黨”越來越多。
9月份70多款新車的密集上市,本應是車市的一劑強心針,卻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消費者的觀望心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車、新技術技術迭代速度令人眼花繚亂,往往消費者前腳剛購買新車,后腳新款就帶著更先進的技術和配置上市。

比如智能駕駛越來越普及,功能增多的同時,成本也逐漸下降,使得消費者在“早買”還是“晚買”之間猶豫不決。再比如固態電池。車企們紛紛官宣,搭載半固態電池或固態電池的車型最快明年就能量產,續航能破1000公里,充電速度還能快一倍。誰也不想新車剛到手就成為上一代的產品。
所以,消費者也在擔心,如果剛買了新車,隨后就改款為更好的車型,或者更新的技術上車,自己是否能接受汽車快速貶值和技術更新帶來的影響呢?
更讓消費者猶豫買車的是,近期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頻發。10月23日晚,上海街頭一輛正常行駛的理想MEGA突發意外,底部瞬間迸發火花,短短10秒便被明火完全吞沒。該事故發生后,在某社交軟件上,出現不少退車、退訂的帖子。
一邊是怕買了就過時,一邊是怕用著不安全,消費者自然選擇“慢下來”,在補貼收緊的10月體現得尤為明顯。
3、年末搶單潮來襲,明年開局怎么玩?
事實上,10月銷量放緩,本質是車市從“政策扶持”到“自己走路”的陣痛,這股痛也會延續在接下來的市場。
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車企已經打響“年末搶單大戰”。新能源購置稅免征政策只剩兩個月,奇瑞、小米、蔚來、理想、奇瑞、長安啟源、問界、深藍、長城、智界、極氪等十多車企立馬推出”兜底補貼”,承諾全額補政策調整的差價,單輛車最高補1.5萬元。

可以預計,接下來應該會有更多企業推出兜底政策。而車企自掏腰包背后,是車市正處于年底搶銷量期,在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車企開始利用新能源購置稅調整窗口期促銷量,能否在年底交出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在此一舉。
而且,如果不抓住這最后兩個月搶銷量,明年開年的銷量更是慘不忍睹。2025年的瘋狂透支,疊加2026年購置稅減半征收,以及傳統的銷售淡季,明年第一季度大概率會出現“斷崖式下滑”。
對消費者來說,不論趁著現在免購置稅和補貼抓緊入手心儀的車,還是當“等等黨”觀望一段時間新車型,其實都沒有好壞可言,從自身需求出發即可。
回頭來看,10月銷量出現下滑波動也給市場敲響警:補貼能換短期爆發,卻撐不起長期增長;新車能賺眼球,卻贏不了真的信任。市場驅動的新時代正在開啟,潮水退下,就知道誰是紙老虎。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040
10-2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30
11-07
2109
11-04
86
11-04
1865
11-03
139
11-03
27
11-03
133
11-03
1846
11-02
112
11-01
1533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