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標大眾的困局:大眾安徽與眾06為何賣不動?
“賣得不好,一個月的話也就是個位數。”鄭州熙地港大眾ID.與眾門店的銷售小哥直言不諱。位于商場一樓的這家門店,四周被鴻蒙智行、理想、極氪等主流新勢力包圍,卻獨顯冷清。

2025年4月,大眾安徽推出的與眾06在鄭州僅賣出3臺,前三個月銷量也徘徊在2-4臺之間。這樣的業績讓人難以想象背后是擁有75%股比并掌握管理權的德國大眾。
市場困局:月銷個位數的殘酷現實
大眾安徽作為大眾汽車在中國三家合資公司之一,是唯一由德國大眾控股的合資企業。然而,這一特殊身份并未轉化為市場認可。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3月,大眾安徽匯總銷量為0輛。這樣的數據對于財力雄厚的大眾集團而言,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警鐘。
與眾06作為大眾安徽的主力車型,銷量軌跡呈現過山車式波動。去年11月官降4萬元后,售價從20.99-24.99萬元調整至16.99-20.99萬元。

降價帶來短暫回暖,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銷量分別爬升至943臺和828臺。然而,好景不長,2025年開局的價格戰讓與眾06銷量再度回落。
今年4月下旬,2025款與眾06以14.99-20.99萬元的限時權益價再度嘗試突圍。這一次,月銷量終于破千,達到1017臺。
在慘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樣的成績依然難以站穩腳跟。
渠道短板:羸弱的銷售網絡
大眾安徽的渠道建設進度,揭示了其市場存在感微弱的結構性原因。
整個河南省近億人口,僅有三家銷售門店——鄭州兩家,平頂山一家。其余十七個地級市尚無銷售網點。
這樣的渠道規模,與主流新勢力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位于鄭州熙地港的ID.與眾展廳,面積不小,但店內僅陳列一款與眾06。有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熙地港租金不菲,一年僅租金就需小幾百萬,加上水電、物業、人員工資,“就一個月賣個位數的銷售業績,連水電費估計都不夠支付。”
經銷商代理模式下的兩家鄭州ID.與眾店,能維持運營,全憑主機廠的銷售任務獎勵和返點。財大氣粗的大眾安徽的“輸血”能力,成為這些門店存續的唯一稻草。
決策失誤:貽誤戰機的定價策略
回顧大眾安徽的市場策略,可謂起步失誤,步步被動。
去年7月,ID.UNYX與眾(與眾06前身)正式上市,定出20.99-24.99萬元的售價區間。這一價格在已經打得火熱的價格戰中毫無競爭力。
上市后三個月的銷量數據足以證明其定價失誤——8月77臺、9月121臺、10月613臺。連續三個月銷量不足千臺,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直到去年11月,大眾安徽才官宣降價4萬元,但近四個月的觀望期已讓企業貽誤戰機。
河南省汽車行業商會常務副秘書長朱志芳指出,問題的根源深植于“德式管理模式與中國市場高速迭代節奏的沖突”。
過去,德系燃油車憑借品質與操控贏得口碑。然而,電動化浪潮下,消費者核心訴求已轉向智能駕駛能力、座艙交互體驗與快速的OTA升級——這些正是本土品牌的顯著優勢。
合資困境:不足10%的滲透率魔咒
大眾安徽的困境,部分反映了整個合資陣營在新能源時代的普遍困境。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突破50%,但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還不足10%。在外資品牌中,大眾汽車的電動化戰略已屬激進。
大眾ID.家族作為大眾純電動汽車的主力軍,2025年上半年累計銷量61051輛,同比激增148%,斬獲合資電動銷冠。然而,這一銷量規模與自主品牌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2025年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共交付131萬輛新車,同比微降2.3%。其中,大眾汽車品牌(含捷達)累計交付99.6萬輛,同比增長1.1%。
燃油車仍是銷售主力,新能源車僅占較小比例。
與此同時,大眾安徽還要面對中國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壓倒性優勢。中信建投在一份研報中稱,2025年強勢自主品牌有望通過成熟電動化+低成本智能化的降維打擊,實現對合資份額的進一步替代。
未來出路:背水一戰的反攻策略
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大眾安徽并未坐以待斃。
2026年,金標大眾將推出3款新車,這兩款轎車和一款SUV分別處于A級和B級市場。大眾安徽近期已推出ID. EVO概念車和與眾06。
ID. EVO概念車作為金標大眾首款全時互聯純電全尺寸SUV,代表了金標大眾未來的產品進化方向。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大眾安徽明年能否打開市場的關鍵產品。

市場認為,2026年將是決定金標大眾市場根基的關鍵一年。大眾安徽的戰略推進速度將直接決定金標大眾能否在這一關鍵窗口期站穩腳跟。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則對大眾安徽的機會持悲觀態度:“現在的消費者已經很專業了,不會因為大眾安徽帶了大眾兩個字就盲目的去買。”
他甚至警告:“大眾安徽如果賣不好的話,很可能會關停,畢竟大眾現在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寫在最后: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2025年下半年將推出多款新車型,并計劃到2027年將新能源車型擴充至約30款。
大眾安徽作為大眾汽車在華電動化戰略的關鍵一環,其ID. EVO概念車被視為明年能否打開市場的關鍵產品。然而,在競爭已白熱化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合資品牌的光環正在褪色,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用腳投票。
面對理想、問界等品牌的強勢崛起,大眾安徽能否在2026年多款新車密集投放時挽回頹勢,仍是未知數。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19
10-2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6
11-08
52
11-07
28
11-07
2119
11-02
2298
10-15
2139
10-06
2058
09-30
18
09-29
46
09-28
57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