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貴還是沒薅到羊毛?吐槽28.58萬的高山7前,一定得想通這個事
10月15日晚,奶爸們苦等了近半年的魏牌高山7終于正式上市了,28.58萬元的售價只比一個月前的預售價低了4000元。與這兩年正式售價比預售價低一兩萬的車企常規操作相比,這個幅度有點微不足道。

順便做個參考,這款家庭定位的MPV車長為5.05米,售價比車長5.28米的高山8低2.4萬元,比5.41米的高山9低6.8萬元。
之前有不少朋友猜測,既然高山8的售價是30.98萬元,高山9是35.38萬元,所以這次高山7理應保持“等差數列”式定價策略,直接干到27萬以內。不瞞你說,VAN哥曾經也是其中之一。

有一說一,VAN哥專注MPV細分市場這么多年,自然知道國內MPV車型的售價確實是有些偏高的(例如豐田賽那的北美售價低于同平臺的漢蘭達,國內售價卻是漢蘭達的1.2倍),早先瞄準商務市場倒也勉強說得過去,但如今響應號召生了二三四胎的奶爸們想買大7座MPV,卻淪為被收割的對象。
而魏牌原本是有機會徹底擊碎這個不合理的現象的。因為這幾個月高山8的銷量肉眼可見地風生水起,9月甚至沖到MPV銷量榜前二(另據其他統計方式排到第一),不用為“回本”頭疼之后,肯定會多些底氣嘛。假如,我是說假如哈,高山7能用低價策略順勢拿下“親民家用MPV”角色,肯定會讓奶爸們念魏牌的好。

聽說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魏牌內部的確就高山7的定價產生過激烈討論,拖了5個月才上市也正是因為多方意見僵持不下,不得不進行了多輪更細致的市場調研。至于28.58萬元這個最終定價,確實是有些微妙的。
剛才提到,不少蠢蠢欲動的準用戶覺得高山7定價超出預期,斷了“薅羊毛”的念想,甚至心生怨念。但說句公道話,高山7真的貴嗎?橫向對比同類MPV之后你會發現,它的“原罪”是門檻不低——只有一個配置型號,起點偏高。但有一說一,它的硬件配置還是挺慷慨的,比如跟高山8/9同款的1.5T發動機+44度電池+雙電機四驅的插混系統,系統功率高達337kW;比如雙側滑移門、二排全景天窗、電動遮陽簾、交替感應式電動后備箱門、一排座椅通風加熱、一二排座椅Nappa真皮、雙溫冰箱、吸頂大屏、3.3kW對外放電等,都是標配。掐指一算,它其實比同級競品多給了3萬元以上的福利。

那么它跟高山8/9兩位兄長比呢?少花了2.4萬元,失之交臂的只有仿麂皮內飾、副駕四向調節/10點按摩、二排零重力座椅、三排座椅電動調節等寥寥幾項配置。
當然,車身長度確實縮短了23厘米,不過憑借二三排共用的地板滑軌,三排座椅前后移動范圍極大,滿員時多向后挪挪,“征用”一下后備箱空間,問題不就解決了么?至于多人+多行李場景,確實很難兩全其美,但稍微忍忍也就過去了。畢竟對高山7感興趣的用戶,更在意的是緊湊的尺寸帶來的停車便利性。

那么問題來了,兩款車相差的23厘米車身,能節省多少鋼材和其他輔料呢?采購成本滿打滿算也就兩三千塊吧。所以沒錯,在一些人眼中性價比不高的高山7,其實利潤率反而比高山8低。
順便說一句,高山8之所以能把銷量拉起來,憑借的是低于同級MPV平均水平的定價。而一個全新車型的平均研發成本是20-50億元,起碼得賣出10-15萬臺才能收回成本,所以現在的銷售趨勢雖然喜人,距離回本節點還有點距離。
各位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魏牌的決策者,希望哪個多賣點?答案肯定是高山8/9嘛。那么你再想想,如果高山7的定價過于誘人,是不是會造成“內斗”,殃及高山系列的整體利潤健康度呢?

咱們再回到高山7究竟貴不貴這個問題哈。就算28.58萬元的定價超出了一部分準用戶的預期,但橫向對比同級競品仍然算得上厚道,而且目前看來已經是魏牌營銷團隊目前能努力的極限。最關鍵的是,以上分析已經得出很清晰的結論:魏牌那邊給高山7的定位是助攻,銷量上沒啥壓力,因此近期出現大幅終端促銷優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如果你是剛需奶爸,甭管出手高山7還是轉投高山8/9,或者發現了性價比更高的候補車型,都可以盡快做出決策了。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441
10-2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4
11-01
138
10-30
93
10-27
2094
10-27
84
10-27
77
10-27
1873
10-25
1537
10-24
107
10-23
66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