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只為一臺聰明油車!上汽大眾做對什么?我們和高管們聊了聊
在新能源車“智駕內卷”已卷到血海的當下,燃油車似乎被普遍認為與“智能化”絕緣。為此,行業一度曾充斥著這樣的偏見:電動車天生適配智能,而燃油車要做到同等水準幾乎“不可能”。
然而,9月29日,上汽大眾卻用Pro家族2026款的上市,給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答案:燃油車不僅能智能化,而且能做到絲滑、可靠,甚至“更懂人”。

自上汽大眾去年給Pro家族打出“超聰明的油車”這一口號之后,無論是銷量還是品牌認知層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指出,如今不僅帕薩特家族、途觀家族、途昂家族這三個明星產品的整體市占率提升了近20%,同時也令到上汽大眾在“油車智能化”領域的努力,越來越被市場、媒體及消費者認可。
為此,當我們審視這場發布會,就會發現它遠不止是一場產品升級的例行公事,而更像是上汽大眾對行業偏見的一次正面回應:燃油車不但可以“跟上電車”,甚至可以在智能化體驗上“超車”。
而這背后,既有“油電同智”戰略的持續推進,也有上汽大眾與卓馭科技長達七年的攜手共進。
那么,由上汽大眾打響的這場“油車智能化突圍戰”背后的邏輯到底是怎樣的?
就此,我們在發布會后采訪了上汽大眾黨委書記、總經理陶海龍,卓馭科技CEO沈劭劼,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以及中大型車車型線管理執行總監胡胤。他們從戰略、技術、市場到未來愿景,逐一解讀了Pro家族背后的思考與布局。
(1)七年的雙向奔赴,跨越了怎樣的重重難關?
“我們和卓馭的合作已經持續七年了。”陶海龍開場就點出了一個核心事實。
對于一家以燃油車為核心產品的合資車企來說,這樣長周期的智能化合作并不常見,甚至可以說是逆勢而為。
畢竟,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燃油車的電子電氣架構先天存在“綁著手腳學游泳”的劣勢,要實現高階智能化無異于“硬啃骨頭”。
沈劭劼對此也深有同感。他直言,關于燃油車的“智能化”,外界一直充斥著各種質疑的聲音。
例如非線性優化算法在燃油車上難以實現穩定的“控制難題”,還有燃油車是“大熱機”,沒有天然的水冷鏈路,風冷又受振動干擾的“散熱問題”;更遑論在通信架構上,燃油車傳統ECU眾多,協議復雜,要實現智能化需要逐層打通的窘境。

“我們就從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出發:既然人能開油車,那機器也一定能學會。”沈劭劼說。正是基于這種“堅定的信念”,卓馭和上汽大眾一步步攻克了這些難關。
陶海龍則補充,雙方合作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急于一時”,而是選擇了長期主義。
他回憶道:“從產品定義,到零部件標準,再到測試能力,我們都和卓馭團隊反復磨合。遇到問題時,不是推諉,而是共同尋找解法。”這種耐心和韌性,最終讓端到端技術能夠在燃油車上落地,并實現了行業首個量產級的“人機共駕”。

傅強則從另一個角度總結:“我們從來沒有過度宣傳,而是始終堅持輔助駕駛的定位。這讓用戶對系統的預期始終在合理范圍,也避免了新能源車常見的‘翻車’事故。”
七年的雙向奔赴,跨越的不僅是技術難關,更是理念與耐心的考驗。正如沈劭劼說的,“油車做智能駕駛,最重要的是戰略定力。”
從“規則式駕駛”到“端到端模型”,從“能不能做”到“能做好”,這段歷程本身,已經成為燃油車智能化突圍的最佳注腳。
(2)重塑燃油車的“黃金三角”
“本次技術發布的核心意義在于讓燃油車用戶也能體驗到高端、愉悅且安全的輔助駕駛。從此,不管是中國用戶還是全球用戶,都有了無可爭議、無需質疑的選項。”在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陶海龍看來,這次發布會對行業來說意義重大。
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消費者在談及燃油車時,往往只能想到機械素質、品牌積淀,而不會聯想到智能化體驗。正是基于這種差距,新能源車才得以在智能話語權上“一枝獨秀”。

而上汽大眾Pro家族2026款的出現,可以說讓燃油車第一次擁有了可以與新能源正面競爭的資本。
傅強將這種核心競爭力概括為“黃金三角”:智能表現、機械素質與大廠品質。
首先在智能表現上,Pro家族2026款通過端到端高快NOA、人機共駕等功能,把原本30萬元級別新能源車的智能體驗,帶入15-25萬元的燃油車區間;
其次是第五代EA888發動機與德系底盤調校,仍然代表著燃油車機械性能的天花板,為智能體驗提供了穩定基礎;
再來則是依托上汽大眾四十年的造車底蘊,產品在可靠性、耐久性和口碑上依舊穩固,避免了新勢力“先上車再修Bug”的試錯成本。
“這三點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用戶選擇燃油車時新的參考標準。”傅強強調,“智能化已不再是新能源的獨享,燃油車同樣能做到好用、安全、靠譜。”
從市場反饋看,這一“黃金三角”正在轉化為切實的銷量與溢價能力。
途觀Pro、帕薩特Pro和途昂Pro在細分市場的平均成交價都有明顯提升,用戶不再只為機械素質買單,而是愿意為智能體驗支付溢價。
“大家可以看到,途昂 Pro、帕薩特 Pro和途觀L Pro目前已經進入豪華品牌的同級車的價格區間,這正是用戶‘用腳投票’的結果。”傅強自信地說到。

更重要的是,上汽大眾用Pro家族這種“黃金三角”的確立,為合資品牌開辟了一條新的生存路徑的同時,也證明了:智能化與燃油車并非對立,而是可以并行。
接下來,陶海龍也透露,除了Pro車型之外,公司還有多維度的策略來提升市占率。
例如以成都車展發布的全新凌渡L和凌渡L GTS為例,發動機從1.4T升級至1.5T與2.0T,上市首月銷量有望突破5000輛,其中2.0T車型的占比高達50%,不僅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還樹立了運動轎跑的全新形象。
這類產品的走紅,讓大眾在傳統燃油車市場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陶海龍還介紹,今年上汽大眾提出“新增100家經銷商、淘汰部分經營能力弱的網點”的計劃,目前已完成80家新增,其余20家將在年底前落地。

這批新經銷商更注重經營質量與客戶體驗,將與品牌的智能化升級形成協同效應。
在陶海龍看來,這些舉措將與Pro家族的成功形成互相呼應,共同推動上汽大眾的燃油車在銷量與品牌層面繼續“逆勢突圍”。
“我們始終相信,只要把產品力、服務力和渠道力協同起來,就一定能贏得用戶信任。”他堅定地說。
(3)功夫拍案
過去,燃油車被認為與智能化絕緣,合資品牌更是被貼上“跟不上時代”的標簽。
但上汽大眾Pro家族的出現,用實打實的產品力擊碎了這種偏見:七年的技術磨礪、端到端的智駕突破、人機共駕的安全理念,最終凝練成“黃金三角”的價值法則——智能表現、機械素質、大廠品質缺一不可。
當新能源品牌還在沉迷“卷續航、卷價格、卷智駕”的賭局時,上汽大眾不僅讓燃油車用戶第一次擁有了“無可爭議的智能化選項”,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答案:智能化不是電動車的專屬權利,它同樣可以成為燃油車的第二生命。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815
10-0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8
11-07
110
11-04
60
10-30
102
10-30
89
10-27
49
10-24
72
10-18
43
10-17
152
10-17
65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