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失敗的改款,沃爾沃的車型衍變
在汽車工業的設計長河中,沃爾沃(Volvo)一直以“安全、簡約、環保”的品牌形象獨樹一幟。從20世紀60年代的P1800到90年代的850系列,再到21世紀初的XC90,沃爾沃的車型設計曾多次成為行業標桿。然而,品牌在車型衍變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有些改款車型因設計理念的偏差、市場定位的失誤或審美趨勢的誤判,成為品牌歷史上的“失敗案例”。本文將從車型設計的角度,深入剖析沃爾沃歷史上那些備受爭議的改款,探討其背后的設計邏輯與教訓。

一、沃爾沃的設計哲學:從經典到偏離
沃爾沃的設計語言始終圍繞“功能主義”和“斯堪的納維亞簡約風”展開。以1966年的P1800為例,其流暢的線條和優雅的轎跑造型被譽為“汽車設計史上的經典”。而1991年的850系列則首次將“箱形設計”與運動性結合,奠定了沃爾沃現代設計的基石。2002年第一代XC90的問世更是將這種設計推向了高峰——硬朗的肩線、垂直尾燈和低調的奢華感使其成為中大型SUV的典范。

然而,2010年后,隨著全球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和電動化轉型,沃爾沃的設計開始面臨挑戰。品牌試圖在保留傳統元素的同時注入“前衛”和“年輕化”風格,但某些改款車型因過度追求創新而偏離了核心設計哲學。
二、失敗案例一:第二代XC90(2015款)的爭議改款
2015年,沃爾沃推出了第二代XC90。作為品牌旗艦SUV,這款車承載了沃爾沃復興的野心,卻因設計上的“過度簡化”而引發爭議。

1.前臉設計的激進變革
第二代XC90采用了全新的“雷神之錘”LED大燈設計,這一元素后來成為沃爾沃的家族式語言。然而,其碩大的直瀑式格柵和扁平化車頭造型被批評為“缺乏力量感”。與第一代XC90的威嚴穩重相比,新車型的前臉顯得過于柔和,甚至有些“萌化”,削弱了大型SUV應有的氣場。
2.內飾的極簡主義爭議
內飾方面,XC90采用了極簡設計語言,大量取消物理按鍵,功能集成于豎向中控屏。這種設計雖然迎合了科技趨勢,但實際使用中卻因操作復雜性和反光問題備受詬病。許多用戶抱怨:“它像一臺智能手機,而不是一輛車。”

3.市場反饋與設計反思
XC90的改款在初期憑借新穎感吸引了關注,但長期銷量并未達到預期。尤其是在北美市場,消費者更偏好硬朗造型和實用內飾,XC90的“性冷淡風”并未完全契合需求。這一改款提醒我們:極簡主義并非萬能,設計需平衡美學與功能性。
三、失敗案例二:S90改款(2020款)的“套娃”困境
2020年,沃爾沃對S90進行了中期改款,主要調整了前臉和尾部設計。然而,這次改款卻因“家族化套娃”策略而陷入平庸。

1.前臉與XC90的高度同質化
改款后的S90幾乎照搬了XC90的前臉設計,包括雷神之錘大燈和擴大后的格柵。這種“套娃”手法雖然降低了研發成本,但也讓S90失去了獨特性。作為一款行政級轎車,S90本應通過設計彰顯優雅與個性,但改款后卻顯得“SUV化”,缺乏轎車的低趴感和流線美。
2.尾部設計的退步
改款S90最受詬病的是其尾部設計。原本的維京之斧尾燈被拉長并向內收縮,與后備箱線條形成突兀的夾角。從側面看,車尾仿佛被“切掉一塊”,破壞了整體比例。許多設計師批評這一改動“為了變化而變化”,未能考慮車型的協調性。

3.品牌辨識度的模糊
沃爾沃的家族化設計本意是強化品牌識別,但過度一致化的改款反而讓車型變得乏味。S90的改款失敗表明:設計需要在統一性與差異性之間找到平衡,否則品牌將陷入“千車一面”的陷阱。
四、失敗案例三:C40 Recharge的電動化設計誤區
作為沃爾沃首款純電轎跑SUV,C40 Recharge于2021年推出,旨在吸引年輕消費者。然而,其設計卻因“妥協”和“不徹底”而遭遇批評。

1.轎跑SUV的比例失調
C40 Recharge基于XC40的平臺打造,但溜背造型并未充分優化。車頂線條從B柱開始急速下墜,導致后排頭部空間局促,后備箱容積縮水。這種為了風格犧牲功能的設計,違背了沃爾沃一貫的實用主義原則。
2.電動化元素的表面化
C40 Recharge保留了燃油車時代的格柵造型(僅為裝飾),并未像特斯拉或極星那樣徹底擁抱電動化設計語言。這種“半燃油半電動”的妥協感,讓車型顯得不夠純粹,也未能傳遞出足夠的創新信號。
3.內飾設計的停滯
內飾幾乎照搬XC40,僅通過環保材料提升“綠色”形象。在智能座艙已成為核心賣點的時代,C40 Recharge的豎向屏幕和系統邏輯已顯落后,與奧迪Q4 e-tron等競品相比缺乏競爭力。

五、新晉爭議:電動XC70的設計迷失
近年來,沃爾沃宣布將推出電動版XC70,作為經典跨界旅行車的復興之作。然而,從已發布的概念設計和諜照來看,其設計方向再次引發擔憂,凸顯了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的新困境。

1.跨界身份的模糊性
電動XC70試圖同時融合旅行車、SUV和電動跨界車的特點,但結果卻顯得定位混亂。抬高后的底盤和黑色塑料輪眉賦予了它SUV的通過性,但過于修長的車身和溜背造型又試圖保留旅行車的優雅。這種設計上的折中處理導致車型缺乏鮮明的身份特征,既不像傳統的V70那樣實用,也不如XC60那樣強悍。
2.前臉設計的創新乏力
盡管采用了封閉式格柵和更新的雷神之錘大燈,但電動XC70的前臉設計與現有電動車型(如EX90)高度雷同,缺乏專屬創新。格柵區域的平滑處理過于簡單,未能通過光影型面或材質對比營造出電動時代應有的科技感,反而顯得有些“空曠”和“廉價”。
3.尾部造型的爭議
維京之斧尾燈在電動XC70上變得更加纖細和銳利,但與車身結合后卻產生了新的問題。尾燈輪廓與后備箱蓋的切割線存在沖突,從某些角度觀看甚至顯得有些雜亂。此外,后保險杠的設計過于厚重,進一步破壞了整車輕盈感,與電動化追求的“流動感”背道而馳。
4.內飾設計的保守迭代
內飾方面,電動XC70依舊延續了沃爾沃當前的極簡風格,但問題在于這套設計語言已逐漸顯露出疲態。相比競爭對手(如奧迪A6 e-tron或寶馬i5 Touring)在電動車型上采用的更具未來感和層次感的內飾設計,XC70的豎向屏幕和單調的線條布局顯得過于保守,缺乏電動車型應有的前瞻性和豪華氛圍。

5.功能性與美學的失衡
作為一款旅行車,消費者最看重的是其實用性。但為了追求造型上的“電動化流線感”,XC70的車頂線條明顯下滑,雖然降低了風阻系數,卻不可避免地犧牲了后排頭部空間和后備箱容積。這種以功能妥協換取美學效果的做法,與沃爾沃品牌一貫倡導的“形式追隨功能”理念相悖,也讓許多傳統沃爾沃旅行車粉絲感到失望。
六、設計失敗的深層原因
1.品牌定位的搖擺
沃爾沃在“傳統豪華”與“現代科技”之間反復搖擺,導致設計語言缺乏連續性。例如,XC90追求極簡,S90追求家族化,C40追求年輕化,電動XC70試圖融合多種風格,這種分散嘗試稀釋了品牌辨識度。
2.對市場趨勢的誤判
沃爾沃過于強調斯堪的納維亞美學,卻忽略了全球市場的多樣性。北美和亞洲消費者更偏好張揚設計,而沃爾沃的“低調風”難以形成情感共鳴。電動XC70試圖取悅所有人群,結果可能無法滿足任何群體的特定期待。
3.電動化轉型的保守性
與特斯拉、極星等品牌相比,沃爾沃的電動車型設計仍受燃油車框架束縛。電動XC70基于現有平臺開發,而非純電專屬平臺,這限制了設計師在比例和空間優化上的發揮空間,導致設計上的妥協。
4.家族化設計的桎梏
過度的家族化設計語言雖然強化了品牌認同,但也扼殺了車型個性。電動XC70沒有突破現有的設計框架,缺乏讓人眼前一亮創新元素,在競爭激烈的電動旅行車市場中難以脫穎而出。
七、結論:失敗是設計演進的一部分
盡管這些改款存在爭議,但它們也為沃爾沃的設計進化提供了寶貴教訓。2022年發布的EX90標志著品牌重新審視設計原則:在保留雷神之錘元素的同時,通過更流暢的線條和更智能的座艙找回平衡。

汽車設計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藝術,而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沃爾沃的“失敗改款”提醒我們:設計需尊重品牌基因,同時擁抱變化但不可盲從潮流。唯有在功能與美學、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才能打造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之作。
對于電動XC70而言,沃爾沃仍需在最終量產版本上做出調整,強化其旅行車身份的同時,注入更多純電時代的創新元素,否則這款承載著品牌歷史情懷的車型可能成為又一個設計上的遺憾。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15
09-2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6
11-07
46
11-04
1561
11-04
62
11-04
2174
10-15
1863
10-13
131
10-11
77
10-04
23
10-04
92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