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車別再死磕電池容量了,真正瓶頸在于增程器!
“增程大三排SUV的黃金時代正在過去,純電(大三排)的時代正在到來。”
李斌在2025 NIO Day上的發言引發了不少討論,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他的觀點。

在剛過去的7、8月,增程車批發銷量均出現下滑,跌幅從7月的6.2% 擴大至8月的9.5%,而純電動車8月的批發量則大漲了38.5%,作為增程板塊頂梁柱之一的理想,8月份還罕見地暴跌了40.72%。
此消彼長的背景下,蔚來的樂道L90和新款ES8也都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響。對于“憋久了”的蔚來來說,正是輿論反擊的好時機,當然要借題發揮一番。
不過,僅憑一兩款車的短期表現,或一兩個月的銷量波動,真的能斷定某類車型的時代已經過去嗎?恐怕未必。增程大三排SUV火了快三年了,市場接受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這樣一個成熟的市場出現增幅波動,原因更多出于內部,而非外力影響。
一味加大電池,真的劃算嗎?
正如我們所見,最近新推出的增程車續航一個比一個長,像智己LS6、尊界S800增程版,以及即將推出的小鵬X9增程版,都進入了“400km俱樂部”,他們普遍都搭載超過60度的電池包,電池容量已趕上不少純電動車(Model 3純電版電池才62.5kWh)。
有小道消息稱,接下來某品牌將推出的一款增程車還將搭載80度的電池!

純電續航超300km的部分增程車型
相較之下,像理想L8、L9等增程車,電池容量最大才50度出頭,純電續航最長不到300km,一下子就被比下去了。看著越來越多純電續航明顯更長的新產品出現,用戶當然會猶豫和觀望。
事實上,不少增程車用戶對更長的純電續航表現出較高的期待,我身邊的三位朋友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們分別是22款問界M7、22款問界M5增程版,以及24款理想L7的車主,都是已婚男士,家里有且只有一輛車,他們的用車習慣都是高度相似的:能用電絕不用油,即便是長途補能,也是能充電就絕不加油。
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純電續航再長一點就好了!”——買的是增程,但都希望當純電開。

那么,現在的增程車純電續航已突破400km,真的就能解決他們的痛點嗎?
還是很難。
哪怕純電續航達到450km,應付長途跨城出行還是十分勉強,與目前主流純電動車相比更是有明顯差距,若堅持把它當純電動車開,出行便利性會嚴重打折。

那繼續把電池加大可以么?理論上是可以的,這是提升續航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但會給車輛帶來非常多的負面作用。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車身重量增加。尤其對于增程大三排SUV,車身自重本就大,還背著增程器和油箱,若盲目加大電池容量,只會讓車身負擔更重。
要知道,現在一塊60kWh的三元鋰電池包——哪怕重量能量密度再高——重量至少也得350kg以上,換成磷酸鐵鋰電池只會更重。這導致不少增程車重量已超過同車系的純電版。
問界M8就是一個例子,同樣是雙電機6座版本,同樣采用三元鋰電池,配置也是高度接近,增程版(53.4度電池)的整備質量就已超過了純電版本(100度電池)。還有智己LS6,在電機數量、電池類型都相同的情況下,增程版(66度電池)整備質量也是比純電版(103度電池)更重。


部分新推出的增程車整備質量已經超過同車系純電版
車就跟人一樣,一旦重了(胖了),很多問題就會接踵而來:動力效率、懸架支撐性、操控極限下降,能耗增加,輪胎與剎車磨損加劇……輕則影響駕乘體驗,重則影響安全性!
另外,在電池類型相同,能量密度接近的情況下,電池容量越大體積也會越大,會占用更多車內空間,“得房率”會相應下降。
為了更長的純電續航,用戶得作出許多犧牲,別忘了,現在的電池可都不便宜。所以,一味追求長續航,只會讓各方面的邊際效用下降。
用戶真正痛點在于匱電工況的體驗落差
對于大插混品類的車型(含插混、增程),純電續航其實只是其眾多配置中的一項,用多大的電池,只是產品策略和成本控制的問題,幾乎不存在什么技術門檻,盲目增加純電續航,并不能讓用戶的綜合體驗得到提升。

增程用戶之所以渴望更長的純電續航,并非單純因為用電比用油更省錢,而是許多增程車在匱電狀態下的表現與滿電時存在較大差異,包括但不限于油耗劇增、動力下降、NVH惡化等,由此帶來的體驗落差,讓用戶盡量避免增程器介入,而傾向于待在純電驅動的舒適區里。
這些問題其實是增程系統的頑疾了,作為一種串聯式插混系統,其工作模式天生就比混聯式插混(傳統插電混動)要少,匱電狀態下,內燃機既不能協同驅動,更無法直驅,又沒有多擋變速箱,這必然導致其應對惡劣工況的能力存在缺陷。
如何化解?光靠增加續航,多半只是“遮丑”的做法,真正治本的,大概只有提升增程器綜合性能這一條路。

目前市面上增程車的增程器,在功率、發電效率等賬面指標看似都差不多,但實際表現差異還是蠻大的。
大多數增程車在匱電工況下的綜合表現都會打折。表現較差的,差異大得難以相信,就像某款熱銷的增程SUV,滿電時零百加速不到6秒,匱電狀態下實測加速時間超過了10秒!
而表現較好的,不同電量下的性能可以做到基本一致。就像我們之前試駕過的至境L7,滿電時零百加速5.9秒,匱電也能達到5.98秒,僅僅相差0.08秒。
另外,像昊鉑HL、深藍S09等車型,匱電工況性能表現也同樣出色,這些車型基本都是來自有傳統車企背景的品牌,他們都有較為深厚的內燃機研發經驗,增程器性能不僅好,還能與自家車型高度適配。

而新造車企業由于缺乏內燃機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增程器大都只能向東安動力、綿陽新晨動力等供應商采購,綜合性能、品質把控、成本控制等都難以與自研的產品相提并論。
因此,同樣做長續航增程,有的只是為了掩蓋匱電表現的短板,有的卻能給到“有電沒電都一條龍”的體驗。
編者按:
最后想跟大家說的是,一款增程車,無論續航數據有多亮眼、電池技術多先進,把它當作純電動車來用,終究不太現實。
每種動力類型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有其最合適和最不適應的使用場景,這種客觀事實并不會因為我們的使用習慣而改變。就像我們無法要求燃油車具備與純電動車相同的靜謐與平順,也不能指望純電動車輕松應對長途駕駛一樣,增程車也不可能成為一輛真正的純電動車。
該用電時盡可能用電,該用油也放心去用,讓增程車回歸其設計本質,才是最合理的使用方式。
對于車企,更應認清這一現實,不要盲目追求純電續航,而應該集中精力提升增程器的性能,盡可能彌補增程系統的短板,整個增程市場的“黃金時代”才可以延續。(文|超人)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279
09-25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1
11-07
1897
11-04
155
11-02
2185
10-27
1669
10-25
144
10-23
1846
10-22
2014
10-20
232
10-20
61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