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動了 奔馳計劃26年停產EQE轎車和EQE SUV兩款車
奔馳EQE系列的銷售數據揭示了停產決定的現實原因。2025年1-7月,EQE轎車僅售出866輛,EQE SUV售出1713輛,月均銷量都不到300輛。這一數字甚至不及同價位特斯拉Model S單月銷量的三分之一,也不及寶馬i5的半數。在價格區間重疊的情況下,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清晰反映了市場對EQE產品力的評判。面對慘淡的市場表現,經銷商不得不采取大幅降價策略。原價47.8萬的先鋒版,價格目前已調整至25萬左右,折扣幅度接近5折。

EQE系列試圖在傳統豪華與電動創新之間尋找平衡,卻最終陷入了兩頭不討好的尷尬境地。一方面,其過于保守的設計語言未能充分展現電動車的科技感。另一方面,在智能駕駛、座艙交互等核心體驗上又未能超越特斯拉等新勢力品牌。以美規車型為例,EQE的EPA續航為220英里(約354公里),這個表現放在當前電動化市場中明顯落后。智能化方面,EQE的車機響應速度、語音交互體驗,與國內新勢力車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享界S9增程版這類車型,不僅標配華為ADS 3.3高階智駕,支持無圖城市領航,價格還控制在31萬以內。
當行業領軍者已在將1000V平臺投入商用、半固態電池裝車下放至入門級產品,奔馳卻才剛剛開始普及800V平臺。這種技術代差不僅體現在充電速度上,更直接影響整車的能效表現和性能上限。據行業分析,800V平臺可使電能損耗降低約50%,充電時間縮短30%以上,這些指標在電動車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的今天,已成為決定產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EQE系列停產后,其市場位置將由基于全新800V電壓MB.EA-M平臺的電動C級EQ轎車及GLC EQ車型接替。新平臺在空間利用率與實用性方面更具優勢,底盤技術水準則與EQE保持相當。全新電動C級EQ轎車計劃2026年上市,技術配置將接近現款EQE,預計搭載空氣懸架和后輪轉向系統。另一款替代車型GLC EQ將在本月慕尼黑車展首發。
GLC EQ的后備廂容積達570升,并擁有128升的前備廂空間,拖曳能力最高可達2500公斤,相比EQE SUV更具實用性。
奔馳的困境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傳統豪華品牌的共同挑戰。在燃油車時代建立的龐大體系優勢,在電動化轉型中反而可能成為負擔。
一方面要維持現有燃油車業務的利潤造血,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巨資開發全新電動平臺,這種“兩條腿走路”的策略雖然穩健,卻不可避免地拖慢了轉型速度。
相比之下,新勢力品牌沒有歷史包袱,能夠更徹底地擁抱電動化帶來的產品范式革命。就算不和新勢力對比,同為豪華品牌的奧迪,在純電方面的戰略執行能力更加徹底。
盡管奔馳尚未正式對外宣布EQE系列停產的具體安排,但公司發言人表示不回應有關現有及未來產品線的猜測。不過,該發言人確認,電動E級EQ轎車正在開發中,預計將在2027年推出,并同樣基于MB.EA-M平臺打造。
行業正在迎來下一個技術拐點。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超出預期,預計2027-2028年將實現大規模量產。這種技術飛躍將根本性解決當前電動車的續航焦慮和安全顧慮,徹底改寫競爭規則。

奔馳計劃用基于800V MB.EA-M平臺的新一代電動C級和GLC來取代EQE系列,這個決策本身是正確的技術路線調整。但問題在于,這個調整來得太晚。
當2026年這些新車開始交付時,競爭對手的下一代平臺可能已經實現量產落地。這種“總是慢半拍”的節奏,使得奔馳在電動化競爭中始終處于追趕者的位置。
豪華電動車的競爭才剛剛進入中場,最終格局遠未確定。對于奔馳來說,接下來的挑戰在于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自身的優勢,繼續引領電動車的發展潮流。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110
09-05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310
07-21
139
06-07
64
05-08
190
04-30
330
02-24
1603
01-23
290
01-06
597
2024-11-22
363
2024-11-18
519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