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前備箱能否加裝備胎,可否用備胎加強車輛碰撞保護能力?
先看圖片:

是一輛特殊的改裝版老款大眾甲殼蟲轎車,但是前備箱并沒有經過特殊改進;有網友發來這張圖片,提出了兩個問題,其一是備胎為什么在發動機艙里,其二是備胎放在這個位置能否起到碰撞緩沖作用。
首先來解答第一個問題。
早期的大眾甲殼蟲轎車采用了非常特殊的“后置后驅”平臺打造,“后置”指的是發動機放在車尾,“后驅”自然是后輪驅動的意思。發動機在尾部則發動機艙也在尾部,車頭已經不是發動機艙,所以車頭的空間自然可以設計為行李箱。采用同類型驅動方案的汽車很少,停產的smart燃油版微型車也用該方案;其余車輛則以超級跑車為主,但此類車輛往往采用大排量的6~12缸發動機,其體積非常大,所以車輛的空間總會很小。
再來看經典款的大眾甲殼蟲,后期的大眾甲殼蟲改為前置前驅,再沒有前備箱了。


既然有前備箱則可以在其中設計有備胎,只是備胎能否起到車輛碰撞緩沖作用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都不安裝備胎,究其原因,網友普遍認為是底盤安裝動力電池導致底盤升高,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安裝備胎;這個理由說不通,真正的理由無非是要降低車輛制造成本。
畢竟許多電動汽車有空間碩大的前備箱,部分車輛的前備箱甚至放得下全尺寸備胎。
所以不存在空間不足的說法,那么從控制車輛制造成本的角度來分析是否可以放置備胎,得到的答案則應當可以但不可能。

諸如大眾甲殼蟲的備胎設計是值得借鑒的,放在車頭的位置,讓固定備胎的框架與橫、縱防撞梁融合為一體;并且可以在備胎后方設置支撐結構,那么這樣的設計則能夠有效提高車輛碰撞防護能力,對于轎車而言尤其有意義!因為轎車的車頭低矮,防撞梁更低,其與SUV、MPV或卡車的碰撞,其防撞梁往往起不到防撞的作用;反之,如果采用鋼制輪轂并融合設計框架結構的話,高位置的備胎則能起到提高車頭有效防撞高度的作用。

對于需要考慮到車頭高度的車輛而言,另一個方案也是可以作為參考的,比如斜向下方設置備胎并加上導軌——參考發動機碰撞下沉的導軌即可!在發生碰撞時可以讓導軌自動下沉,撞擊力隨著輪胎沖擊向地面,這樣可以起到有效傳導撞擊力的作用,可以降低車身變形的程度。
燃油動力汽車普遍設計有發動機碰撞下沉,其對于行車安全而言能起到有效提升的作用。
所以在前備箱里設計備胎是有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的,不論是向上還是向下,備胎放在車頭都能起到有效的碰撞緩沖作用。

但是,相信沒有新能源汽車會進行類似的設計。
原因正是車企們要的是噱頭而不是實用,要的是“低成本搶眼!”取消備胎可以幫助車企節省一輛車上百元的費用。其設計出前備箱是因為電動機體積小,或者采用電驅動后置后驅的方案;車頭的空間是不用白不用,但利用車頭空間也不應該增加成本,于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場景化的使用方法,比如在前備箱養魚、放垃圾或者當成小沙發,雖然正常人不會這么用車,可是相關的展示也確實顯得挺有趣。
狀況就是這樣。

備胎應當是要徹底和車輛用戶說再見了,除非有一些合資車企采用類似的設計,并且打造出的電動汽車產品有足夠高的性價比;屆時才有可能戳穿關于備胎、前備箱的一系列謊言,但是目前還沒有看到有類似的產品規劃。
不過合資品牌想要在新賽道里實現逆襲是必須要拿出更多誠意的,所以不排除會有合資品牌找出漏洞并進行修復,推出帶有備胎的電動汽車。
拭目以待,或許會出現攪局者。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006
08-2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69
08-16
152
08-09
313
07-28
227
07-25
3680
2023-12-23
3628
2023-04-05
569
2023-02-03
3312
2022-08-09
4394
2022-04-13
2705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