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翻倍仍虧23億!北汽藍谷的“黎明前夜”到了嗎?
最新財報顯示,北汽藍谷上半年實現營收95.17億元,同比暴漲154.38%;銷量達6.72萬輛,同比增長139.73%。其中極狐品牌表現搶眼,銷量5.32萬輛,增幅近200%。然而翻倍的增長曲線背后,公司凈虧損仍高達23.08億元,如同一盆冷水澆在火熱的數據上。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歌猛進的當下,這家曾連續七年蟬聯國內純電動車銷冠的企業,為何陷入“賣得越多虧得越狠”的怪圈?

高端突圍:華為加持的“勝負手”
北汽藍谷正全力打造三大品牌矩陣:經濟型的BEIJING、中高端的極狐,以及重金押注的高端品牌享界。享界作為與華為聯合打造的戰略級品牌,承載著北汽藍谷品牌向上的野望。其旗艦車型享界S9在6月實現交付4154輛,一舉奪得30萬以上新能源轎車銷冠,成為財報中難得的亮色。
為支撐品牌突圍,北汽藍谷渠道建設火力全開:享界門店已超700家,極狐計劃年內再凈增80家門店。這種激進的擴張,在新能源渠道普遍收縮的行業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

巨虧背后:看不見的成本深坑
表面光鮮的銷量增長,難掩經營層面的隱痛:
- 研發投入持續加碼:近五年研發費用從9.73億元攀升至17.6億元,今年一季度同比再增53%。技術攻關的“軍備競賽”中,北汽藍谷不敢松懈
- 以價換量侵蝕利潤:為搶占市場,極狐多款車型今年2月起降價;享界S9增程版較純電版直降超8萬元。這種“流血換份額”的策略,讓營收增長未能轉化為盈利
- 規模效應尚未顯現:雖然銷量猛增,但相較頭部車企動輒數十萬的半年銷量,6.7萬輛的規模仍不足以攤薄巨額固定成本
財務數據更暴露深層次風險:流動比率僅0.78,短期償債能力堪憂;近五年半累計虧損超300億元的沉重包袱,持續考驗著投資者的耐心。

暗藏曙光:虧損收窄中的生機
若細讀財報縫隙,可見微妙轉機:
- 虧損同比收窄10.24%,收縮幅度首次突破兩位數
-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轉正至22.49億元,相比一季度-2.37億元顯著改善,資金鏈壓力暫緩
- 資產質量評分3.75(行業第7),顯示制造底蘊猶存
更關鍵的是,北汽藍谷的“技術儲備戰”正進入收獲期。享界S9增程版從導入到量產僅用數月,驗證了柔性制造能力;極狐的極光電池、800V超充技術逐步裝車。隨著下半年享界新車投放和降本增效深化,毛利率改善可期。

結語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進入深水區,北汽藍谷站在關鍵轉折點。它用五年300億的虧損代價,換來銷量翻倍與高端突破。但規模效應的臨界點何時到來?技術投入能否轉化為產品溢價?資金鏈能否支撐到盈利拐點?每一個問號都牽動生死。
話題互動:你看好北汽藍谷的未來嗎?
支持:戰略投入期虧損正常,華為賦能+規模效應將迎曙光
反對:造血能力缺失,與頭部差距拉大,模式難持續
中立:短期難扭虧但牌面不差,關鍵看下半年毛利能否逆轉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91
08-16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997
10-02
1994
08-30
184
08-18
126
08-18
358
08-16
275
08-15
119
08-04
56
08-04
810
07-28
67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