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SUV對決:BJ40增程VS坦克300 Hi4-T
BJ40增程和坦克300 Hi4-T均作為20萬元級硬派越野的代表,電驅引入提升性能的同時,也拓展了更多使用場景。方盒子形象是硬派越野的標配,靠譜的四驅系統和蠻橫的扭力更是越野的堅強后盾,但這一切都意味著,能耗高。電驅的引入不僅讓車輛從動力層面得到提升,更加讓這些硬派越野車在城市里能夠無負擔使用,受眾面得以擴大。我們將會站在買家角度,從價格/動力/越野能力/智能化等四個維度進行比較。
價格開戰,BJ40增程掀翻行業底牌
BJ40增程以極具競爭力的 17.98-19.98萬元 官方指導價入市,疊加國家補貼后,部分地區入手門檻可低至 15.48萬元。其核心賣點在于將“50萬級技術下沉至20萬內”,宣稱能讓消費者買一輛車即同時擁有“城市純電SUV+硬派越野車”的雙重屬性。配置上誠意十足,全系標配三把電控差速鎖、女王副駕座椅以及全景天窗,顯著提升了越野能力和駕乘舒適性。
相比之下,定位硬派越野的 坦克300 Hi4-T 混動版 起售價為 24.98萬元,價格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其混動版本的前橋差速鎖并非標配,需額外花費約8000元進行選裝。此外,市場終端普遍存在強制裝潢費用以及排隊等車的現象,進一步增加了消費者的實際購車成本和時間成本。
動力架構對決,電驅降維打擊機械傳承
在電驅越野的技術邏輯里,“簡單” 與 “可靠” 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核心訴求。越簡潔的動力傳遞路徑,越能在復雜工況下保持穩定表現。
BJ40 增程搭載的全時四驅架構,正是這一理念的完美詮釋:系統能通過傳感器實時捕捉路面附著力變化,自動完成前后橋動力的毫秒級分配,無論是濕滑泥濘的鄉間土路,還是碎石遍布的陡坡彎道,都無需駕駛者手動介入切換模式,整個過程如同 “隱形副駕” 般智能高效。這種 “無感式” 的四驅調節,既降低了越野新手的操作門檻,也讓資深玩家能更專注于路線判斷,徹底擺脫了傳統機械四驅的操作繁瑣性。
反觀傳統結構的局限,坦克 300 Hi4-T 需要手動切換四驅模式的設定,在瞬息萬變的越野場景中難免顯得滯后,當車輪突然陷入打滑時,駕駛者從反應到操作的瞬間延遲,就可能錯失最佳脫困時機。更關鍵的差異在于動力傳遞效率:BJ40 增程憑借無變速箱的電驅設計,讓電機動力直接作用于前后橋,省去了齒輪嚙合的中間環節,不僅輸出響應快如閃電,更從根源上規避了傳統機械全時四驅的能耗痛點。那些因傳動部件摩擦、動力分流造成的能量損耗,在電驅架構中被大幅削減,最終實現了 “強性能” 與 “低能耗” 的兼顧,這正是電驅越野對傳統技術的降維式革新。
越野硬指標,通過性數據揭示戰場真相
在越野性能的核心較量中,BJ40 增程與坦克 300 Hi4-T 的硬件差異直接決定了極限場景下的表現高度。BJ40 增程以 38° 的接近角、37° 的離去角以及 215mm 的離地間隙,構建起更從容的通過性基礎,750mm 的涉水深度配合實時監測功能,更是讓復雜水域環境的穿越多了一份底氣。而更關鍵的優勢在于其動力與四驅系統的協同,前后雙電機的驅動布局,讓動力分配響應速度得以超過傳統結構。再加上智電中鎖與前后機械差速鎖的 “三重保障”,即便面對交叉軸、炮彈坑等極端路況,車輛也能始終保持動力傳遞的高效性,將越野性能的上限穩穩鎖定在更高維度。相比之下,坦克 300 Hi4-T 32° 接近角、33° 離去角以及 700mm 涉水深度的參數,在先天通過性上已稍遜一籌,單一電機驅動的動力分配靈活性也難以企及。
空間實用性的差異,則讓兩款車在兼顧越野與日常使用的平衡上呈現出明顯分野。BJ40 增程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實用場景需求,后備廂采用純平布局,當二排座椅放倒后,能直接形成一張長度達 1.7米的 “越野大床”。無論是長途穿越時的臨時休憩,還是裝載露營裝備、戶外器材等大件物品,都能輕松應對,空間利用率堪稱同級標桿。而坦克 300 Hi4-T 受限于電池包的布局設計,不僅后備廂空間被明顯侵占,二排座椅放倒后還形成了 12° 的傾斜坡度,這不僅讓平躺休息變得難以實現,更直接導致裝載能力縮水,面對較長或較重的物品時,,在實用性上打了不小的折扣。
智能座艙較量,科技平權終結溢價時代
BJ40 增程作為新時代硬派越野車的代表,打破了人們對傳統越野車 “糙漢專屬” 的刻板印象,將 “外剛內柔” 的用車體驗演繹得淋漓盡致。當車輛馳騁在塵土飛揚的荒野或亂石嶙峋的山道,外部環境越是惡劣,車內的舒適豪華就越發顯得難能可貴。副駕配備的帶腿托 “女王座椅”,能根據乘坐者的身形精準調節支撐角度,長途乘坐也不會有絲毫局促;前排雙座椅的按摩功能更是貼心,從腰部到背部的多檔位按摩程序,如同隨車攜帶的 “移動 SPA 館”,在顛簸路況下持續舒緩肌肉疲勞,讓每一次越野歸來都保持輕松狀態。
而智能科技的加持,則讓這臺硬派座駕在城市與荒野間無縫切換。L2.5 級駕駛輔助系統堪稱長途通勤的 “減負神器”,全速域自適應巡航能精準跟車,車道居中保持系統穩定修正行駛軌跡,甚至連前車啟停、彎道微調都能智能應對,將駕駛者從枯燥的長途操控中解放出來。更令人驚喜的是自動泊車功能的引入,要知道對于這類體型硬朗的越野車而言,城市狹窄車位的停靠曾是公認的難題,但現在只需輕觸按鈕,系統就能通過 360° 環視影像與超聲波雷達,精準計算轉向角度和泊車軌跡,讓這臺 “大家伙” 在擁擠的城市停車場里也能像小車般靈活就位,徹底消除了硬派越野車的日常使用痛點。
終極選購建議:按需求對號入座
在車型選擇的維度上,BJ40 增程與坦克 300 Hi4-T 的特性差異,恰好對應著不同用戶群體的核心需求。
對于 BJ40 增程而言,它的適用范圍更貼合多元化生活場景。如果你是每日通勤距離≤100km 的通勤黨,其純電續航能力能完美覆蓋日常出行,每年可節省高達 1.2 萬元的油費支出,兼顧經濟性與環保性;若是對智能科技有高要求的科技控,副駕專屬娛樂屏、五屏聯動的交互系統以及精準的語音控車功能,能讓每一段旅程都充滿便捷與樂趣,這些配置絕非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提升用車體驗的剛需;而對于以周末露營、非鋪裝路面穿越為主的輕越野玩家,它既能滿足輕度越野的激情,又能提供舒適實用的駕乘感受,堪稱多面手。
相比之下,坦克 300 Hi4-T 的受眾群體則更為聚焦。一類是懷揣機械情懷的保守派,他們堅信 “變速箱才是真越野” 的傳統理念,對機械結構的執念讓這款車成為他們的心頭好;另一類是年均行駛里程超 5 萬公里的極限穿越者,只是需要耐受其存在的頓挫感與高溫保護問題,才能適應高強度的使用場景。
這種受眾的差異,也從側面反映了兩款車在產品定位上的不同。BJ40增程用“電驅技術+成本控制”雙刃斬斷溢價鏈條,證明硬派SUV未必昂貴;坦克300 Hi4-T以“機械底蘊+社交屬性”堅守情懷陣地。當科技普惠成為大勢所趨,我們期待更多“BJ40增程式顛覆者”讓越野回歸純粹!畢竟,征服荒野的從不是價格標簽,而是敢于突破的勇氣!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374
07-2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3
11-03
1614
10-29
1990
10-16
167
09-25
30
09-21
7.23萬
09-18
186
09-13
2613
09-09
59
08-31
58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