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內耗、利潤下滑后!理想放棄學習華為
知嘹汽車/青蔥
最近有人說理想“變溫柔了”,在管理上棄用了“狼性十足”的PBC模式,回歸OKR。回想兩年前,理想還在陷于全員研讀華為書籍、追求像素級復制的狂熱中,而如今的調整,和兩年前可謂對比鮮明。理想的“變”,其實倒不如說是對盲目復制華為管理模式的一次糾偏。

這件事的起因還要回到2022年的那場“大戰”。問界M7來勢洶洶,把理想ONE打得措手不及,理想ONE甚至不得不提前停產,還賠了供應商10億。這可把理想管理層刺激到了,他們開始拼命研究華為,發現華為在產品研發、銷售服務等方面早就解決了自己正頭疼的問題。于是理想開啟了全面學習華為之路,2023年甚至把OKR管理方式升級成了華為采用的PBC績效模式。可這種被動局面下的“破釜沉舟”,讓理想忽略了企業間的差異。華為解決相關問題時已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而理想當時的規模、團隊基因與華為比差異很大,如此強行對標,就像穿不合腳的鞋,表面的“成長”,卻埋下了水土不服的隱患。

而PBC模式在理想的“變味兒”,也印證了一點。這兩年里,理想汽車在銷售與服務上暴露出不少問題。銷售團隊為了完成指標,又是壓縮員工成本,又是惡性降價,只想著趕緊拉人成交,根本不關注拓展銷售線索和人群。2024年,理想汽車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31.37%,2025年甚至兩次下調銷量目標來保障利潤。理想僅復制了量化考核的表層形式,卻缺乏配套的支撐體系。這直接導致銷售團隊為完成指標陷入短視,只重成交忽略長期客戶積累,最終背離了模式提升效率的初衷。

所以理想回歸OKR,本質上是對自身發展階段的一次重新審視。華為的管理模式在華為好使,但并不一定完全適用于理想。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發展階段和市場定位。OKR注重協作與反饋的特點,其實更符合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創新與長期主義的需求。盡管兩年的試錯讓理想付出了不小成本,但也學到了經驗:管理模式其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不適合。如今的理想,開始嘗試走自己的路。

說到底,理想的經歷也給其他企業提了個醒:成功的管理模式是企業在自身發展中逐步打磨出來的,盲目照搬只會打亂自身節奏。理想如今的調整,未必是找到了終極答案,但至少傳遞出一個信號:企業鍛造出屬于自己的“魂”,或許比復制別人的“形”走得更長遠。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89
07-18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38
11-08
68
11-07
72
11-05
132
11-05
2013
11-05
88
11-05
63
11-05
38
11-04
264
11-03
121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