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高端破局還需“新長征”丨人汽

作者:王珊珊
從技術突圍到品牌覺醒,奇瑞之問映照中國汽車高端化深水區(qū)。
手握領先技術,坐擁海量用戶,奇瑞集團在主流市場高歌猛進的同時,卻在夢寐以求的“高端局”前屢屢受挫。
2025年5月,奇瑞以超20萬輛的銷量規(guī)模再次刷新增長曲線,其寄予厚望的高端品牌星途與智界卻陷入 “冰火兩重天”——
無論是傾注心血打造的“親兒子”星途星紀元,還是攜手巨頭華為孕育的智界品牌,其銷量與聲量均遠未達預期。星途品牌月銷持續(xù)徘徊在萬輛關口,星紀元ET單月銷量僅千余輛,智界品牌更以5689輛的成績創(chuàng)下年內新低。

這家手握29000件專利、三年砸下170億元研發(fā)投入的自主車企,為何在20萬-30萬元高端市場碰壁?
從內部看,主品牌長期扎根中低端市場的認知慣性,與星途、智界之間的產品同質化競爭,正悄然透支著高端品牌的市場張力。
向外望去,問界以 “華為智駕”、小米以 “生態(tài)互聯” 等強人設搶占用戶心智的當下,奇瑞高端品牌尚未形成清晰的差異化標簽。當技術堆料不再等價于豪華認知,當智能化OTA升級成為行業(yè)標配,奇瑞的“高端換道超車”之路,或許正卡在品牌價值重塑的關鍵隘口。
當技術超越未能轉化為品牌溢價,奇瑞沖擊“奧迪”、“雷克薩斯”的雄心,正面臨著從產品定義到資源協(xié)同、再到品牌塑造的全方位拷問。

高端之路,遠非堆料與流量所能速成,奇瑞亟需一場深刻的自我革新。
星途是奇瑞沖擊中高端市場的“塔尖”品牌,產品主攻20萬-30萬元價格區(qū)間。星紀元系列是星途品牌的重中之重,旗下星紀元ET和星紀元ES兩款“純電雙子星”一度被寄予厚望。
“星紀元,一定要承擔起這個使命,成為奇瑞的‘奧迪’、奇瑞的‘雷克薩斯’,為奇瑞集團發(fā)展成為百年老店鍍上一層金色。”2024年8月,奇瑞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星途星紀元2025款上市活動上的一番話,讓外界看到了奇瑞品牌向上的宏大愿景。

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星途還是星紀元,目前的市場銷量與聲量依然十分有限,均未能趕上奇瑞集團的整體步伐。
今年5月,奇瑞集團銷售汽車205,732輛,同比增長9.1%。其中,奇瑞汽車銷售汽車191,567輛,同比增長7.2%。分品牌來看,奇瑞品牌銷售汽車126,007輛,星途品牌銷售汽車9,533輛,捷途品牌銷售汽車45,128輛,iCAR品牌銷售汽車5,899輛,智界品牌銷售汽車5,000輛。
2025年1-5月,星途品牌銷量分別為5804輛、6706輛,7618輛、9348輛、9533輛,均未破萬。同期,星紀元ET銷量分別為603輛、407輛、398輛、1589輛、1457輛。與定位相近極氪、阿維塔等相比,不占優(yōu)勢。
事實上,除了獨立打造的高端品牌星途,奇瑞與華為合作打造的智界品牌也正陷入“低潮”。2025年1-5月,智界品牌銷量分別為12510輛、9580輛、9482輛、5657輛、5689輛,呈現持續(xù)下滑的趨勢。

“高端局”久攻不下背后,既有中國汽車產業(yè)內卷的外部原因,也有奇瑞自身品牌建設上的內部原因。
一直以來,奇瑞主品牌以中低端車型為主,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增速。但是,面對高端領域的品牌競爭在摸索過程中。
奇瑞一方面將資源傾斜給自主品牌,把源源不斷的新技術、新生態(tài)、新理念都優(yōu)先應用到星途品牌之上,同時成立了完全獨立的智界品牌事業(yè)部,把最好的工廠、最優(yōu)秀的團隊安排到智界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制造和服務保障體系中。
內部的同質化競爭已經開始透支各自品牌的市場表現。以2025款星紀元ET和智界R7為例,兩者在底盤用料、空間布局,甚至外觀內飾上的相似度較高,除了智駕系統(tǒng)的差異,消費者甚至很難對其進行區(qū)分。

與此同時,越來越卷的中國車市注定奇瑞的沖高之路將變得越來越艱險。如今,新能源汽車百花齊放,人設即定位,問界、小米等均以極強的品牌個性搶占用戶心智,成功殺入高端市場。相比之下,奇瑞的高端品牌形象亟待進一步明確。
很顯然,打造高端品牌絕不是依靠堆料、流量一蹴而就的事,更需要時間、耐心與持續(xù)OTA。
6月23日,星途星紀元舉行了一場線上OTA煥新發(fā)布會,在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以及便捷車控更新方面帶來了諸多亮點。
“真正的智能化,真正的豪華品質,不是炫技,而是讓科技學會傾聽、懂得陪伴,與用戶共同成長。”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星途營銷中心總經理黃招根表示。

為加快推進智能化戰(zhàn)略,奇瑞汽車于近日將旗下子公司雄獅科技、大卓智能與研發(fā)總院相關業(yè)務進行整合,統(tǒng)一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奇瑞智能化中心成立后,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加體系化的布局,推動資源聚焦,打造高效協(xié)同的智能化“集團軍”。
過去三年,奇瑞集團研發(fā)投入近170億元,全球布局九大研發(fā)中心研發(fā)人員超過13,000人,累計專利申請數超過29,000件。為的就是“能超越”。
1997年成立,28年來奇瑞汽車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自主品牌的優(yōu)秀代表。
能否摘得皇冠上的明珠,將奇瑞自己的高端品牌真正立起來,這不僅是尹同躍的愿望,更事關中國汽車的榮耀與未來。

人汽觀察:
從技術突圍到品牌覺醒,奇瑞之問映照中國汽車高端化深水區(qū)。
當尹同躍喊出“成為奇瑞的奧迪”時,這不僅是一家車企的野心,更折射出中國汽車工業(yè)跨越三十年的品牌焦慮——從代工模仿到技術自研,從銷量稱王到生態(tài)破局,中國車企早已在電動化、智能化賽道實現技術并跑,卻始終難在高端市場撕開一道價值裂口。
奇瑞的高端困局,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技術堆疊只是高端征途的入場券,而非通行證。
真正的豪華認知,是技術、體驗、情感與文化認同的精妙融合,是在用戶心中構建起難以替代的價值燈塔。

這就要求奇瑞必須超越工程師思維的“技術至上”邏輯,完成一場從產品定義到品牌敘事的深刻蛻變。
當星途與智界在同質化競爭中內耗,當問界以 “華為智駕”、理想以 “家庭場景” 卡位,這場高端化博弈早已超越技術比拼,演變?yōu)橐粓鲫P于 “用戶認知主權” 的爭奪戰(zhàn)。
但值得注意的是,奇瑞的破局動作正釋放出關鍵信號:智能化中心的成立,標志著從技術堆砌轉向場景化體驗的思維切換;OTA持續(xù)煥新,揭示了高端品牌需要與用戶共同成長的耐心法則。
正如雷克薩斯用二十年打破“日系無豪華”偏見,寶馬以“駕駛樂趣”定義百年品牌,高端化從來不是百米沖刺,而是對技術定力、品牌敘事與用戶洞察的長期主義考驗。

站在新能源變革的十字路口,當更多車企不再滿足于“技術平權”,而是追求“價值定義權”,或許終有一天,世界汽車版圖上將不再只有德式精密、日式工匠,更會多出“中式豪華”的高端注腳。
奇瑞的高端之路,注定是一場價值重構的新長征。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98
06-27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9
11-07
1592
11-03
58
10-29
65
10-24
62
10-04
163
09-30
79
09-29
59
09-28
2209
09-18
389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