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90不來了,也沒必要來了
近日有博主發文稱,“網傳,長安馬自達大概率放棄了CX-90的國產化或者進口。因為在國內的測試車已經賣掉,據說賣到了外蒙古。”

據悉,馬自達CX-90于2023年發布。彼時便有人爆料人稱,日方在2023年經銷商大會上已經確認,CX-90將于當年11月上市。但直到去年8月,CX-90測試車才現身國內。而且兜兜轉轉到現在,計劃變了。
有輿論認為,對于馬粉而言,CX-90的缺席或有遺憾,但站在馬自達的視角看不失為明智的決定。
馬自達CX-90基于縱置后驅平臺開發,定位中大型SUV,整車尺寸達到了5100mmX1971mmX1732mm,軸距達到了3119mm,車長和軸距甚至超過了華晨寶馬X5 L,成了不折不扣的馬自達旗艦。

而這樣的產品定位也就意味著售價注定不會便宜。拋開BBA的中大型SUV不談,產品規格和定位與CX-90對等的長安福特探險者起售價達到了30.98萬元,頂配售價達到了39.98萬元,還沒優惠。因此,馬自達CX-90無論進口還是國產,售價注定不會與探險者偏離太多。
于外部而言,CX-90當前入華必然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近兩年來,新能源車越來越受寵。目前,以比亞迪為首的本土傳統汽車制造商出品的新能源車成了大眾消費市場的主流。一眾造車新勢力們在高端車市場的話語權越來越強勢。30萬-40萬區間的中大型SUV市場,理想和問界成了絕對霸主。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售價25萬+的高檔SUV銷量榜單上,特斯拉、問界和理想三大新勢力牢牢占據前三名,將BBA的中型SUV甩在身后。而且,中大型SUV銷量榜被理想和問界“包場”。曾經的一代神車——漢蘭達,僅排在榜單的第12位,銷量只有問界M7的四成。CX-90的直接競爭對手探險者難覓蹤影。
不僅如此,目前的中大型SUV市場競爭正在變得越來越激烈。領克、騰勢、傳祺等品牌的中大型SUV還在不斷涌入市場。
鑒于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和馬自達的品牌影響力,很難說CX-90能的市場表現是否比探險者更好。

于長安馬自達自身而言,當前正在調整戰略,CX-90的導入計劃或將擱淺。
2023年上海車展期間,馬自達宣布,將與合作伙伴長安汽車深化合作關系,在充分利用雙方優勢的同時,以超越傳統合資車企的合作框架,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共同推進電動化產品的開發,推出在中國開發、生產的新能源(NEV)車型。
2024年10月,基于長安EPA混動平臺打造的馬自達EZ-6已經在國內上市。根據規劃,代號J90K的全新SUV車型將于今年投放市場,該車或命名為EZ-60。
最新消息顯示,長安馬自達工廠正在對新能源乘用車S-SUV項目(代號J90K)進行適應性改造。改造完成后,工廠將新增新能源車型年產能8萬輛,其中包括5.4萬輛增程車型和2.6萬輛純電車型。

據悉,長安馬自達工廠的總產能將保持在22萬輛不變。現有6款車型中的汽油車將減產7.5萬輛,減產幅度達到48%。其中,CX-50的減產幅度超過73%。
去年9月的馬自達EZ-6預售會上,長安馬自達公布了《長安馬自達中國市場行動綱領》。根據《綱領》規劃,長安馬自達計劃從2024年開始,每年至少向中國市場推出一款新能源車型,擴大在轎車和SUV細分市場的覆蓋。到2027年,長安馬自達新能源車型銷售占比力爭達到90%,年產銷量目標30萬輛。
看得出來,長安馬自達鐵了心要進行新能源轉型。但能否如愿取得預期目標,目前還未可知。

坦白地說,現如今的馬自達已成為二線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車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長安馬自達的市場存在感更為有限。在業內看來,當前的馬自達最需要考量的不是新產品,而是銷量和存在感。
這也是長安馬自達在華面臨的最大挑戰。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987
02-20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42
11-02
56
09-27
79
05-13
450
03-10
206
03-03
416
03-03
324
03-03
408
2024-12-23
4829
2024-12-22
381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