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新能源,奧迪找上了上汽

我們能理解奧迪與上汽合作的用意,但沒有了“四個圈”的奧迪能行么?

前兩天奧迪和上汽官宣合作,一同推出了一個全新的豪華電動品牌“AUDI”。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品牌的LOGO并沒有采用奧迪那早已深入人心的“四個圈”,取而代之的則是略顯陌生的“AUDI”字母。
雖然網上常調侃,買BBA就是買個標。但又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人買BBA真就是沖著那個標。如今這個標沒有了,“AUDI”未來能有多大的吸引力還得打上一個問號。
沒有了“四個圈”的光環,那就拼產品力吧。但從AUDI E概念車所展示出的東西來看,似乎又沒有那么地亮眼。

激光雷達、800V架構、100度的電池、超700公里的續航、零百加速最快3.6秒,看多了卷到沒邊兒的國內新能源市場,AUDI E的這些配置看起來只能算作“基操”,并無驚喜可言。
況且,AUDI E要明年才能量產。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新能源市場,這些當下看起來還算說得過去的配置,明年可能連“基操”都算不上了。
不過有一說一,如果從奧迪這個國外品牌的視角來看,能夠拿出這些來打造一款新能源汽車已然是挺大的進步了。尤其是在智能化層面,相比之前的奧迪車型,AUDI E在上汽的支持下會更懂中國消費者需要什么喜歡什么。當然,還有奧迪多年的造車底蘊與豪華品牌經驗,這些也將進一步助力AUDI未來的發展。

說起來,奧迪與上汽的合作其實并不意外。上汽奧迪目前已經有A7L、Q6、Q5 e-tron,在這基礎之上繼續深化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也在情理之中。
從整個行業來說,事實上國外車企找尋國內車企進行合作已屢見不鮮。大眾與小鵬、寶馬與長城、Stellantis與零跑等等皆是如此。
沒辦法,曾經國外車企在燃油時代所建立起的規則在新能源時代被打破被改寫,而想要快速跟上發展的步伐,就不得不借助一些“外力”。就如同國內汽車行業剛起步時向國外車企尋求合資是一個道理。

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曾經我們求著國外的車企來國內進行合作,如今他們則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討好我們。
或許早些時候國外的這些車企巨頭對于新能源的崛起嗤之以鼻,又或許是他們也意識到了新能源的趨勢但“船大難掉頭”,但不論怎樣,國內車企借助新能源建立起了一套取代過去的新秩序已經成為了現實。并且在培育了國內消費市場的基礎上,還開始進軍海外市場,由此造就了“兩級反轉”的局面。
燃油車時代市場教育下消費者的是看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三大件”,新能源時代消費者看重的則是電池、電機、電控還有智能化和舒適性配置。時代變了,規則也變了,想要繼續玩下去就得按照新的規則來。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國外車企來國內取經。不得不說,中國的汽車產業真的支棱起來了。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096
2024-11-11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31
09-17
47
08-25
58
08-18
83
06-20
140
04-30
2.06萬
2024-12-31
1536
2024-06-05
461
2024-05-06
631
2024-05-01
704
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