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試駕道奇酷威:中國市場進口7座SUV元老,為何黯然退場
在十多年前,中國自主品牌尚未全面崛起的時候,幾乎全世界所有品牌,都在中國有國產或進口銷售。
而在這些跨國品牌當中,道奇可能是在中國最最小眾的之一。而道奇當時在國內進口銷售的車型中,絕對主力是一款中型SUV——Journey,引進的名字是酷威。
在2009年剛上市的時候,酷威作為一款純進口車,售價不到30萬還常有優惠,又是當年市場上除漢蘭達外少有的跨國品牌三排座SUV車型,曾經小小的風光過一陣。但后來因為國內消費者了解的信息越來越多,很多人覺得它空間實用性不強,檔次感也不算好,就逐漸無人問津了。
盡管這款車在2017年就退出了中國,但是一直到2020年,它都還在北美繼續生產銷售。在2020年停產前夕,已經很難正常賣掉的道奇Journey有很多都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了租車公司。實際上道奇在美國是唯一一個主打低價實惠的品牌,本來Journey的官方價格就已經比低一個級別的豐田RAV4還要便宜,起價只要2.5萬美元。而租車公司拿到的價格,還要便宜很多,但車卻可以按三排座SUV出租,對按車型級別定價的美國租車市場來說,確實是筆劃算的買賣。
所以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3-5年前生產的道奇Journey在北美各地主打便宜的租車公司擔當主力。
我這次帶一家5口去奧蘭多旅游,拿到的就是一臺Journey,在整個4天的行程里,一方面可以鑒定一下這臺車到底在當年性價比如何,另一方面,也算是回味一下十幾年前的那個時代。
道奇酷威:中國市場進口7座SUV元老,為何黯然退場" img_height="600" img_width="800" inline="0" src="http://img.pcauto.com.cn/images/ttauto/2023/10/19/7291168362321773117/093c8ed262b84324aecb12269f87c49a~noop.image.png?x-expires=1700258772&x-signature=aLRxd7xwUxs%2BC3%2FzFp9EH5SM25w%3D">
第一眼看到這臺車,就能感覺到它與這個時代的脫節。這種方正中還帶點憨傻的外形在近年已經完全消失。而即使退回到十幾年前,也肯定不算時髦。不過Journey這種很典型的硬朗SUV造型也算不上難看,在當年可以說是不過不失。
內飾同樣有很明顯的年代感。即使放到這款內飾推出的年代——Journey中期改款的2011年——它的內飾也算比較保守和老氣的。一個光禿禿的儀表臺中間一塊屏幕,下面有些按鍵,兩邊和上面有些空調出風口。僅此而已。8.3英寸的的中控屏放到2011年,還算是一個亮點,在今天就顯得很小了,而CarPlay等智能裝備自然也是一概沒有。

乘坐空間也非常一般。以我1.86米的身高,即使將駕駛位調到勉強能開車,二排調整到頂腿的位置,第三排也是幾乎坐不進去的,或者只能叉著腿坐。坐姿則是典型小板凳。不過頭部空間倒是勉強還夠。
雖然有三排座,但就像那個年代的很多中型SUV一樣,其實第三排只適合讓兒童乘坐,但也就是適合6-10歲的兒童,太小的嬰幼兒不方便安裝安全座椅,而10歲以上的兒童也會覺得擁擠。如果放在今天,大概是三排座SUV里墊底的水平。


不過空間方面也有亮點,一個是在三排都立起的狀態下仍然有一定行李空間,可以放下兩三個登機箱;另一個是第二排的中座比一般車要寬敞舒適些。此外第二排的座椅坐墊可以直接升高,就不需要另外購買Booster安全座椅了。



它在動態方面的表現要比靜態好一些。
動力方面,雖然2.4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對于中型SUV的尺寸來說,在賬面上顯得非常寒酸。美國主流緊湊型SUV是2.4-2.5自吸,200匹左右的馬力,而Journey這臺15年前老技術的發動機最大馬力只有173匹,配上還大了一個級別的車身,在體驗之前多少會有“小馬拉大車”的預期。不過實際開起來,可能是因為低扭不錯,動力雖然絕對算不上充沛,但也是夠用。
缺點則是它的6速AT變速箱多少有些遲鈍,降擋有些遲滯,相對更疏松的速比差也會導致有一點頓挫感。不過在我的印象里,這差不多也是15年前車的普通水平,算不上差。
相對它的年代要差一點的是隔音水平。高速行駛,它的環境噪音、路噪、風噪都有一些。而因為發動機動力不足,相對容易上高轉,噪音就更明顯一些。

相比同年代車表現較好的則是底盤濾震。它是典型的美國車底盤,對小的震動過濾比較好,顯得很厚實,碰到大的震動,能夠比較好的化解硬沖擊,同時懸架能夠拉得住車身,不會有余震。高速行駛也比較穩定,不會有忽忽悠悠的感覺。只是在今天來看,它的懸架即使跟美國車相比也顯得比較遲緩。
操控就不太好了,轉向相對模糊就不說了,最主要的是側傾太明顯,哪怕高速上常規過個匝道有時候都有點驚慌失措,這種早期SUV的駕駛感,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了。
總結
總的來說,這臺Journey在15年前剛推出的年代,考慮到它遠比同級別車更低的售價,如果跟同價位的緊湊型SUV錯位競爭的話,它雖然隔音、動力和操控略差,但畢竟空間更大,減震舒適性也較好。盡管在中國因為進口賣得比漢蘭達還貴就非常不劃算,然而在美國市場,它還算是一款比較實惠的車型。
不過在它生命周期的后期,無論是外觀、內飾、配置,還是動態表現都顯得比較落伍,最后自然被淘汰,也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
文|魚非魚
圖|魚非魚 網絡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3537
2023-10-1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4473
2021-10-06
2428
2021-10-06
945
2020-12-23
968
2020-11-28
1.05萬
2020-07-27
6266
2020-07-25
5375
2019-12-21
5616
2019-07-23
4155
2019-07-20
4839
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