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全新一代蘭博基尼大牛混動系統,V12引擎+3臺電機
(關鍵詞:倒置自吸V12、電機變速箱一體式設計、9500rpm紅線轉速、無倒擋變速箱、純電四驅)
蘭博基尼將在本月月底發布全新一代大牛,也就是當前Aventador的繼任者,其動力系統從純自吸V12改為插電式混合動力,符合當下電氣化的大趨勢,相比現款大牛,新一代車型發動機調轉、變速箱倒置、電機取代了倒擋,引入眾多新技術,新大牛的動力系統達到怎么樣?如何突破千匹馬力,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倒置的自然吸氣V12發動機
幾十年來,蘭博基尼的旗艦車型一直是四驅結構,大家都知道,普通后驅車的發動機在車頭位置,變速箱縱置在發動機之后,動力可以從傳動軸分配到后輪和前輪,而蘭博基尼的V12發動機放置在汽車中央的位置,也就是駕駛艙的后面、后軸的前部,形成中置布局,此時要做成四驅車,并保持重量平衡,最簡單的就是將變速箱放在發動機之前,因此蘭博基尼的設計就像常見的家用車倒過來,車內座位中間的通道下面,就放置著變速箱。

如果做插電式混動車,第一步要考慮的就是電池的位置,插混車型的電池較大,占據空間多,常見的家用車放置在車底,蘭博基尼采用同樣的思路,但電池包沒有平鋪在車底,而是放在了老款大牛放變速箱的位置,也就是車輛底盤的中央通道,這種設計不僅沒有抬高超跑的坐姿,金屬電池殼體還增加了底盤的剛性與扭轉剛度。

但帶來的問題就是變速箱如何放置?在此之前,蘭博基尼曾推出過一款后驅賽車,被命名為SCV12,發動機旋轉了180度,輸出軸向后,變速箱放在發動機后面,動力僅傳輸給后輪,這樣就與電池互不干擾,新大牛采用同樣的設計,內燃機結合后部橫置的變速箱,僅驅動后輪,而兩臺電機驅動前輪,形成四驅結構。這種布局也是蘭博基尼自第一代大牛Miura以來首次在公路車上使用。

蘭博基尼史上最輕的自吸V12
在電池、電機增加重量的情況下,蘭博基尼必須在其他地方減重,防止車輛過度“肥胖”,影響操控,全新的6.5L自然吸氣V12發動機代號為L545,其總重量僅為218 公斤:比現款大牛的V12輕 17 公斤。

氣缸的進氣歧管重新設計,增加空氣供應量,兩個新的控制單元通過更精準的噴油讓缸內燃燒更充分,相比現款大牛11.8:1的壓縮比,新一代V12壓縮比提高到12.6:1,排氣部分的流體動力學也得到了改進,以降低高轉速時的反壓,增加高轉速功率。

新發動機在9250轉/分時達到最大功率825馬力,在6750轉/分時爆發725Nm的峰值扭矩,紅線轉速可達9500轉/分,遠超一般的家用車,自吸、高轉速、V12,共同帶來動聽的排氣聲浪,

前軸雙電機+后軸集成電機8速雙離合變速箱
除了核心的V12內燃機,新大牛還有三個電機,前軸的兩個采用油冷式軸向磁通設計,重量輕功率大,每個僅重18.5公斤,功率110kw,扭矩350Nm,前軸的雙電機有三個功能,首先驅動前輪,帶扭矩矢量分配功能,左右輪胎扭矩按需分配,其次負責動能回收,剎車時電機倒轉來回收電能,最后一個功能就是取代了變速箱倒擋,倒車時用電機驅動輪胎,讓變速箱更緊湊。

后軸的一個電機集成在全新8速雙離合變速箱上,相比現款大牛的單離合變速箱,換擋速度更快,同時集成設計尺寸更緊湊,長度只有56厘米,高度58厘米,總重量193 公斤,集成在上部的電機功率110kW,峰值扭矩為150Nm。

后軸的電機有四個功能,發電機、啟動馬達、純電模式下驅動后輪以及為V12增加額外的扭矩,由于帶有專用同步器的解耦機構,集成在變速箱上的電機功能取決于駕駛模式。

充電時間和續航
電池長155厘米,高30.1厘米,寬24厘米,總容量為3.8度,純電模式可以行駛10公里,充電可以用普通家用交流電和充電樁,充電功率7 kW,充電時間為30分鐘,行駛時通過動能回收充電,也可以用V12充電,僅需6分鐘就可以充滿。

選車偵探觀點:憑借自吸V12和三個電機,蘭博基尼新大牛的最大功率達到1015馬力(PS,公制馬力),插電混動讓大牛的動力布局和方向大變樣,幾個電機具有多樣功能,雖然電池容量小純電續航短,但電池重量輕,如果在賽道駕駛考慮到經常剎車,動能回收的電量在出彎后的下一個直道上使用,這也是混動性能車的解決方案,與家用車完全不同,你覺得蘭博基尼的首款插混車怎么樣?歡迎討論。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6149
2023-03-2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1458
11-03
193
10-07
121
07-23
227
07-04
2704
2023-09-14
2639
2023-03-15
951
2023-03-08
2619
2023-03-07
2287
2023-02-15
2411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