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拉力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簡稱WRC,又譯作世界越野錦標賽)是一項由國際汽車聯盟(FIA)組織的,以全世界為范圍的級別最高的拉力系列賽事,第一場賽事于1973年舉行。世界拉力錦標賽包括車手世界冠軍及車廠世界冠軍兩個不同的最高獎項,系列賽現包括13場為期3天的分站賽,比賽場地包括碎石路,瀝青路,或雪地,每場分站賽又被分為15至25個全封閉賽段。

賽程
現時正在進行的2011年世界拉力錦標賽規劃有13站分站賽,分別在13個國家舉行,賽季分為兩部分,在上半年賽季結束之后,會經過約為期一個月的休息之后再進行下半年的賽季。
WRC的比賽方式很特別,分站賽為期三天,總比賽里程會長達1500公里。由于賽道是由普通的道路組成,所以不像封閉賽車場是一路跑完的,WRC賽道通常是分布在一個地區的許多段道路組成的,賽車必須跑完一段賽道后再開往下一段賽道進行比賽,如此一天跑個幾段,連續跑三天才算跑完比賽。
因為一般道路不像賽車場的跑道寬敞,再加上會有前車煙霧的影響,因此WRC比賽是采用每隔五分鐘逐一發車的比賽方式,所以不會有一般賽車場的兩車追逐鏡頭(除非有人因為賽車故障或意外而嚴重落后了),比賽是以各車完成各段比賽的總和時間論勝負。

積分規則
世界拉力錦標賽的積分系統分為兩種:車手積分與車隊積分,兩種積分的計算方式不同:
車手積分:依照每站的名次決定分數為何,第一名為10分,第二名至第八名分別為8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第九名以后無法獲得積分。
車隊積分:將車隊下所有的車手積分累計所得的分數。
2011年新加入了Power Stage賽段積分,取前三名,第一名為3分,第二名為2分,第三名為1分
比賽組別
WRC比賽依參賽車輛規格的不同,分為原廠組Group N 及改裝組Group A 兩大組別。而A組與N組又依排氣量的不同將每組分為4小組,分別為:
A組:
A8:2000C.C.以上 改裝組
A7:1601-2000C.C. 改裝組
A6:1401-1600C.C. 改裝組
A5:1400 C.C.以下 改裝組
N組:
N4:2000 C.C.以上 原廠組
N3:1601-2000C.C. 原廠組
N2:1401-1600C.C. 原廠組
N1:1400 C.C.以下 原廠組
每一站的比賽每一組最少要要有5部車參賽,否則必須強迫晉級。

WRC比賽路面
一般賽段(Road Stage)
RS 路段是一般的道路,它連接著兩個特殊賽段。因為是一般的道路,因此速限必須遵守比賽當地的交通法規,也就是和一般道路用車一樣不能超速違規。因此為了讓車手有足夠的時間到達下一個RS路段起點,大會會提供一段時間,給車手以當地法定速限完成RS路段,并配合警力或軍隊以維持交通順暢。
特殊賽段(Special Stage)
比賽路面分為柏油路面及非柏油路面(碎石路面)兩大類,法國站是最著名的柏油路面賽事。此外,西班牙站與意大利站也是WRC中知名的柏油路面賽事。但若加上天氣的因素,則會有雪地的路面,如每年的蒙地卡羅站與瑞典站參賽車都是在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競速,在雪地競賽中使用的是胎寬狹窄的釘胎,來增加輪胎表面壓力以取較好的抓地力而全年比賽中就屬碎石路面賽站最為常見,碎石路面依其特性不同又約略可分為粗糙的碎石路面以及平滑松軟的碎石路面,前者如希臘、土耳其,后者如芬蘭、新西蘭等賽站。在粗造的碎石路面上比賽,車輛將遭遇路面大小碎石的撞擊,懸吊、車輪等相當容易損壞;在平滑的碎石路面上如芬蘭等比賽速度飛快,而路面松軟如英國站等如果遇到下雨的話,路面將會變得泥濘不堪,非常容易打滑。要在這些嚴苛路況中競賽對于車輛與車手都是一大考驗。
超級特殊賽段(Super Special Stage)
Super Special Stage路段是為了觀眾及方便電視轉播而設的, WRC史上的Super Special Stage是起源于澳洲站Langley Park SSS, SSS路段長度規劃通常只有2公里,而且大多是在工搭建的賽道上進行,是整個比賽中最短的Super Stage,但對觀眾的吸引力卻是最高的,因為觀眾可輕松的在觀眾席上,欣賞傳統RALLY比賽中看不到的兩車同場競技的畫面,而且不必受風沙之苦。
超級加分賽段(Power Stage)
超級加分賽段發生在一個僅有4~8km的短道上,所以理論上不會影響到車手前面所有賽段加起來的總成績排名。但是因為有電視直播,也因為通常這個特殊賽段是在鬧區進行,所以無論是對于車手和車隊來說,這都是一個極佳的宣傳機會。對于額外的積分,一個車手理論上一場比賽最多可以奪得28個積分,3、2、1雖然不能左右當場次比賽冠亞季軍的排名情況,但是在年度積分爭奪中,這些分數卻顯得尤為重要。
WRC特殊細節
Shakedown 勘路
在FIA組織的WRC比賽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勘路。
勘路是指在正式比賽前,車手和領航員要在比賽開始前的周二或者周三進行賽道的勘測。
每個車組允許通過同一個賽段兩次,以盡量貼近真實比賽的情況進行勘測。第一遍通過賽段的時候,車手需要將路況信息反饋給領航員,然后領航員以簡短的語言記下這些信息。第二遍通過賽段的時候,領航員報出路書,車手對這些信息再次核對。
勘路車必須是Group N規則的,2升渦輪增壓引擎,標準的引擎管理系統、變速箱、傳統軸和剎車。必須加裝防滾架,賽車桶椅,四點以上認證安全帶。勘路車輛不允許張貼任何贊助商的廣告。
車手通常會有一個維修團隊協助勘路,以解決在勘路過程中遇到的任何賽車問題。他們攜帶常用的維修配件,等待在賽段的終點。
The Stages 賽段
與一般的場地賽車(如F-1)不同的是,WRC賽車第一優先為廠隊參賽車輛,依車手積分順序為順序,其次為FIA提名車手,其他車手則依報名順序。一般為前20部車至少要有2分鐘的出發間隔。特別賽段(SS)是拉力賽的比賽路線,車手與副駕駛盡全力達成最快完成的時間。比賽路線設在私人道路或公有道路,在比賽時會對大眾作交通管制。典型的拉力賽三天內大約有25個特別賽段。各個賽段之間由公有道路連結,在公有道路上所有的比賽車輛必須遵守當地的交通法規。每個賽段長度不盡相同,從5到60公里都有,車輛在每個賽段都會被計時,最小計算到十分之一。
The Clock 定時器
忘掉習慣的所謂"第一個沖線的人得勝"的傳統競速比賽。WRC車輛彼此間并不直接競爭。跟他們競爭的最強對手是時間。每臺比賽車間隔一至二分鐘出發,每臺車都會計時并輸入FIA的計算機。除非有人在路上遇到麻煩如拋錨,否則選手很難在比賽路線上看見他們的對手。賽事最終,由使用最少時間完成賽事的車輛獲得勝利。
The Points 積分
所有16個分站的賽事結果目標在取得兩個FIA世界錦標:車手冠軍及車隊冠軍。第一名的車手可獲得十分的積分,第二到第八名分別獲得8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將車隊中2位車手的積分相加便等于車隊積分。
The Time Controls 時間管控
拉力賽的路線是由嚴格的時間表所控管。車手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時間的處罰。時間以比賽出發所在地點出入口的時鐘為準。車手每遲到一分鐘會被罰10秒,時間加到個人總時間當中。如果車手在出發時遲到超過15分鐘,或是一個賽段(leg)遲到30分鐘,或是整場拉力遲到超過60分鐘將有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The Service Parks 維修區
在完成幾個賽段的比賽之后,車輛可以到指定的維修區域進行為期20分鐘的維修,維修過程會被嚴密監控。維修區的維修人員由車隊成員所組成。每一天的比賽結束后,維修人員可以有比較長的45分鐘維修時間,時間到車輛會被管制在停車區當中直到隔天早上的比賽開始。如果維修超時也會有加時的處罰。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引擎與變速系統
通常WRC賽車會搭配六前變速箱,通常這個序列式的變速裝置會裝配在儀表板附近,而不是一般車輛看到的手排。車上也有離合器踏板,但除了從起跑線起跑以外,其它的時間不大需要用到。駕駛只要推拉變速撥桿,其它的動作都由計算機控制。WRC賽車速度每小時超過200km,每十分之一秒都關系勝負,因此不能浪費時間在變速上面。WRC賽車的換檔時間大約只需50毫秒-這大約比市售車快了10倍。
Engines and tyres 引擎與輪胎
WRC賽車的2.0升引擎本體跟原來市售車的相同,不同的是它是一部搭配了渦輪增壓馬力猛獸,最大馬力可達300hp,同時并搭配四輪驅動。為了要迅速停下如此高速度的賽車,需要有加大的碳纖維煞車盤片,大小幾乎跟一般車的輪圈直徑相同。
Tyre choice 輪胎選擇
為了提升抓地力及安全性,WRC賽車搭配了巨大的18吋胎,雪地則用15吋胎,而輪胎的更換極為頻繁。如果你聽到車隊人員一場拉力賽更換七次的輪胎也不要感到驚訝。在柏油路上,車輛需要平滑的光頭跑車胎,雨天就要換成有排水溝紋的雨胎。在碎石路上,輪胎必須厚實以防路上碎石的敲擊。在雪地上,加釘的輪胎則是標準配備。
輪胎廠如Pirelli與Michelin也研發出了防泄氣系統,如果輪胎遭異物穿刺,輪胎中的泡沫狀物體會自動膨脹填滿輪胎內部,以防止空氣泄漏以及潛在可能造成的危險。

文章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