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化取向,懸吊特性偏軟而富韌性
追求乘坐舒適性,除了貼心的內裝用料鋪陳,以及Infiniti Drive系統的巧妙配合外,懸吊設定亦是另一項重要的關鍵。新一代M37采用前雙A臂、後多連桿的懸吊幾何設計,并選以鋁合金材質打造,以降低簧下質量、營造靈活俐落的操駕反應。懸吊行程的設計則偏長,主要的用意即在於多所吸收道路瑕疵所引起的震動與多余彈跳。
新一代M37采用前雙A臂、後多連桿的懸吊幾何設計,懸吊行程設定偏長,以吸收路面瑕疵、提升乘坐舒適性為首要考量。
以後座乘客的身份入座體驗,後懸在處理道路坑洞上確實頗具功夫:長壓縮行程除了應付較淺的路面坑洞外,對於幅度較大的人孔蓋或道路接縫,也能適度的減緩高低落差對車室乘適性的影響;另一方面,懸吊壓縮過後的回彈行程,後懸也能適時的施展阻尼韌度,讓車身盡量消弭上下振蕩擺幅。除了維系後座乘客不受過多的擺蕩影響外,駕駛也能更精確掌握後軸動態。
彎內略帶轉向不足,VDC系統介入細膩
在操控水平方面,新一代M37仍就保持Infiniti在轉向系統上的一貫作風:舒適輕松的轉向手感,路感回饋和精準性仍有一定水平。在一般市區駕馭和停車操舵下,輕盈的轉向手感相信是符合大多屬消費者的喜好,不需格外費力使勁。然而在轉向精準度上,M37依舊維持相當的指向性,讓駕駛能夠清楚掌握車身的行進動向。
在一般中低速操駕時,適足的方向盤輔助力道,讓M37在回轉或停車等駕馭動作下毫不費力;中高速下雖然路感會有小小的流失,不過轉向精準度上仍稱的上可靠。
場景轉換到山區道路,多彎路段對於軸距達2,900mm、又是舒適化調校的M37而言,相對考驗則顯得較為艱鉅。在多彎山道內追高車速,身形頗有份量的M37似乎并非彎道殺進殺出的天生好手;雖然采用前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底盤設定,然而轉向調性上,M37仍帶有些微的轉向不足;在出彎點前提早補油門、欲讓車尾靈活俐落一些,但此時VDC車輛動態控制系統則盡職地介入,以細膩的手法撫平駕駛期望的扭力輸出。少了一絲自主性和樂趣,然而穩健、平穩的過彎特性,或許才能符合大部份M37車主對愛車的期待。
不小的身形尺碼,加上舒適化的懸吊設定,M37在彎道中稱不上操控好手;M37仍帶有些微的轉向不足,提早補油門、欲讓車尾靈活俐落一些,VDC系統也會稱職的予以介入,讓車身以平穩之姿劃過彎道。
好在,VQ37VHR引擎的豐沛動力,讓M37在山區上坡路段仍能愜意輕快的邁開腳步。將Infiniti Drive系統切入Sport模式,適度的維持引擎轉速,高轉速設定的VQ37VHR引擎,在山區路段推動M37可稱是一派寫意;7速檔位的手自排變速箱,也能順暢地在二、三檔位間銜接,不需擔心齒比過疏的窘境。
3.7升大排氣量的設計,讓M37在山區上坡路段足以輕松愜意,絲毫不見氣短之勢。
產品力無庸至疑,品牌認同度為最大考驗
長久以來,國內進口中大型豪華房車市場,即由德裔的BMW 5系列和Mercedes-Benz E-Class所共同把持。日系血統純正的新一代Infiniti M37,此番可謂以一身好功夫前來挑戰德裔對手:舉凡全新世代的曲線設計、豪華舒適依舊的座艙氛圍、高度整合的資訊系統、口碑風評絕佳的動力配置,以及全方位防護的Safety Shield行車安全整合系統,皆展現出不俗的競爭力。然而新一代M37能否爭取中大型豪華房車客層的青睞,除了必備的產品實力外,品牌價值、服務水平、以至於二手市場活絡程度,也皆是其關鍵因素;新一代Infiniti M車系能在進口中大型豪華房車市場形成多少影響力,值得消費者一同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