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i60入場,“國民增程”的牌打對了嗎?
11月3日,廣汽埃安正式開啟了i60的預售。這臺車,不只是一款新車那么簡單——它是埃安首款“增程+純電”雙動力車型,更是廣汽集團首款殺入15萬以下的增程SUV。
增程版12.68萬起,純電版11.98萬起。這個價格一出,我第一反應是:增程的“平民化”時代,可能真的來了。

一、增程,不只是“能跑遠”
過去我們聊增程,更多是理想、問界在30萬以上市場樹立的“無焦慮高端形象”。但埃安i60這次把門檻拉低到12萬級別,意圖很明顯:要做“國民增程”。
什么叫“國民”?不是便宜就行,而是要在核心技術上立得住。

埃安i60搭載的“星源增程”系統,有幾個數據值得細品:油電轉化率3.73kWh/L,中汽研認證的“能效之星”;持續發電功率85kW,號稱行業第一;虧電油耗5.5L/100km,靜音表現媲美20萬級豪華SUV。
這些數據背后,其實是廣汽在混動系統上的技術積累開始落地開花。尤其是那臺1.5ATK發動機,配合全域AI能量管理,看得出埃安在“發電效率”和“用電策略”上下了功夫。
我常說,增程車最難的不是“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而是“沒電時依然從容”。i60在150km/h時速下仍能持續行駛,靜謐性也控制得不錯,這說明它在系統標定上是用了心的。

二、彈匣電池2.0:安全不是口號,是底線
電池安全是所有電動車的“命門”。i60搭載的彈匣電池2.0,已經裝車超130萬輛,累計行駛500億公里0自燃——這個數字,比任何廣告詞都有說服力。

更關鍵的是,它提前一年通過了中汽中心的熱失控測試,滿足了即將實施的新國標。這意味著,在安全標準上,埃安沒有“應付”,而是在“超前”。
從結構防護到電芯材料,從整車剛性到熱管理策略,i60在安全上的“堆料”并不低調。1500MPa熱成型鋼、蜂窩鋁合金門檻、氣凝膠隔熱……這些名詞聽起來技術流,但歸根結底就一句話:不讓用戶為安全擔心。
三、GSD智駕:不炫技,但實用
i60搭載的GSD智駕系統,沒有一味堆硬件,而是走“高性價比+場景覆蓋”的路線。3R7V的傳感器方案,不算頂尖,但配合廣汽自研的算法,實現了AEB誤觸發率40萬公里小于1次——這個數據,已經優于很多新勢力。

功能上,它覆蓋了41類主場景、392類子場景,支持極窄車位泊車、22.3秒快速泊入,甚至代客泊車。看得出,埃安在“用戶真正會用到的功能”上做了深度優化。
我不是唯硬件論者。在實際體驗中,算法的成熟度往往比硬件的堆砌更重要。i60這套系統,可能不是最激進的,但應該是“夠用且好用”的。
四、設計:國泰民安臉,耐看才是王道
i60的外形走的不是激進路線,而是“穩中帶質感”。官方稱之為“國泰民安臉”,我倒覺得它更像一臺“不出錯的家用車”。

方正的前臉、舒展的側面比例、黃金分割的細節處理,都顯得很克制。車漆工藝上用了豪車級別的3C2B噴涂,色漆層和清漆層都比同級多一道——這種“看不見的投入”,恰恰是很多國產車容易忽略的。
內飾也是溫馨居家風,軟包區域多,氛圍燈柔和,配色低飽和度。它不追求第一眼的驚艷,而是追求長期的耐看與舒適。

五、寫在最后:i60的“價值革命”才剛剛開始
埃安i60的出現,標志著“增程技術”正式進入12萬級市場。它不只是價格的下探,更是技術、安全、體驗的全面下沉。
在新能源市場內卷加劇的今天,i60沒有盲目堆配置,而是在“增程效率、電池安全、智駕實用、設計耐看”這四個家庭用戶最關心的點上,做到了均衡且突出。
如果它的實際體驗能如宣傳般扎實,那這臺車,很可能成為2025年家用SUV市場的一匹黑馬。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3
11-06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0
11-08
30
11-08
66
11-08
36
11-08
25
11-07
65
11-07
56
11-06
86
11-06
67
11-06
87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