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產中國40年,只是新起點!
2025年10月16日,一場以“四十載,伴NI行”為主題的日產中國40周年品牌之夜慶典在杭州璀璨啟幕。日產汽車CEO伊凡·埃斯皮諾薩親臨現場,帶來了兩款重磅新車——全球首款插混轎車N6和全球首個搭載鴻蒙座艙的燃油車天籟·鴻蒙座艙,同時還透露了正積極籌備于明年將Z NISMO車型引入中國產品矩陣。

(日產汽車CEO伊凡·埃斯皮諾薩)
從1985 年北京辦事處的一紙批文,到銷量突破百萬輛的合資巨頭, 日產中國汽車市場的四十年歷程,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從封閉到開放、從追趕到引領的縮影。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的發展,中國本土品牌強勢崛起彎道超車,合資品牌光環褪色,市場份額持續下滑,屬于合資汽車的“黃金時代”更是一去不復返。

(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 馬智欣)
在此背景下,日產中國的這場慶典,更像是一次戰略宣言和絕地反擊的號角,宣告其在華戰略全面升維的強大決心。
產品革新:以“中國定制”,打破外資車企的轉型困局
此次亮相的日產N6 和天籟?鴻蒙座艙,不僅標志著日產的產品戰略進入了全新階段,同時也是其向中國市場交出的一份階段性的“突圍”答卷,背后蘊含著外資車企在新能源時代的生存智慧。

日產N6是日產全球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它的出現彌補了日產在中國最主流新能源賽道之一的關鍵拼圖。日產在華的新能源版圖,一直以純電和e-POWER技術為主,插混(PHEV)領域相對滯后。
而日產N6則直接回應了中國市場對長續航、低油耗、無里程焦慮車型的旺盛需求,完善了其電驅化產品譜系,覆蓋了更廣泛的用戶場景,旨在與比亞迪漢、秦等車型在主流家轎市場展開激烈競爭。
日產N6自立項之初就明確了 “中國主導” 的開發思路,與傳統外資車企“全球車型中國化”的做法不同,N6 的研發團隊以中國用戶的出行場景為核心,進行了全方位的定制化設計。

據悉,日產N6的混動系統針對中國復雜路況和充電設施特點進行了專門調校,考慮到中國城市的擁堵路況,其搭載了日產最新的e-POWER 混動系統,百公里油耗低至 3.8 升,比同級別燃油車節油 40% 以上;純電航里程達到200km,綜合續航里程超過1200km,也滿足了中國家庭長途出行的需求。
更值得關注的是,日產N6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是基于中國道路數據開發的,研發團隊采集了超過 100 萬公里的中國城市道路數據,優化了自動跟車、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等功能的適配性,在道路測試中,N6的輔助駕駛系統對“電動車加塞”、“行人橫穿馬路”等標志性交通場景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8%以上,遠超全球版車型的適配水平,妥妥的“因地制宜”。
除了日產N6之外,品牌之夜發布的另一款新車天籟·鴻蒙座艙同樣精準切中了當前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核心需求。

作為“全球首個搭載鴻蒙座艙的燃油車”,天籟·鴻蒙座艙發起了對燃油車智能化的“標桿挑戰”。
在電動化浪潮下,日產與華為強強聯合打造的天籟·鴻蒙座艙,通過“燃油車軀體+智能電動車靈魂”的方式,為燃油車注入最強的智能基因,以生態互聯、交互體驗、智能化體驗,補齊了傳統燃油車在智能座艙方面的短板,賦予了經典車型新的生命力與競爭力,為傳統燃油車提供了“智能化賦能”的解決方案,延展了燃油車的價值周期,重塑燃油中高級車的價值標桿,是日產極具戰略眼光的舉措。
除此之外,日產還官宣籌備將于明年引入ZNISMO性能車型,在品牌情感層面“重燃激情”,吸引高性能車愛好者和年輕粉絲,并計劃在未來三年推出10款涵蓋純電、插混、增程的新車型,展現了日產豐富產品矩陣、滿足多元需求的決心,持續加碼中國高性能車市場和新能源賽道。
在新能源與智能化時代,外資車企的競爭優勢不再是“全球技術的輸出”,而是“本土需求的響應速度”。誰能更快地理解中國用戶的需求,誰能更精準地推出定制化產品,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巨頭之一,站在四十不惑的十字路口的日產,以“電驅化(N6)+燃油智能化(天籟)+個性化(ZNISMO)”的多動力、多場景產品革新組合,展現了轉型突圍的強大決心,也體現了其在激烈競爭中尋求差異化優勢的精準思考。
品牌煥新:擁抱年輕,建立情感聯結
如果說產品是骨架,那么品牌則是靈魂。在產品和技術之外,日產在品牌策略層面也是積極求變中。
自去年提出“盡興由NI”品牌新主張之后,日產汽車一直朝著“年輕、創新、充滿激情”的方向加速進化。此次品牌之夜,現場采用沉浸式科技體驗與生活場景的交融,通過人物IP的打造,實現了CEO埃斯諾薩的親民互動、馬智欣坦誠分享心路歷程,打破了大企業高管的神秘感,大膽啟用年輕人才,讓更懂中國年輕人的本土設計師團隊講述他們的設計故事,邀請車主代表、設計師深度互動,以更貼近年輕消費者需求的方式,建立更人性化的連接,為邁向“年輕、創新、充滿激情”的新日產,寫下了生動注腳。

除此之外,“用戶共創”也是日產品牌煥新的關鍵詞之一。近年來,日產大力推行“用戶共創”戰略,從“生產什么賣什么”轉變為“用戶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核心舉措包括用戶需求調研、產品共創、服務優化三個方面。
在用戶需求調研方面,日產建立了“用戶直連” 機制。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訪談、用戶社群等多種渠道,實時收集用戶的反饋和需求。以日產N6為例,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日產中國團隊邀請了500位潛在用戶參與“需求研討會”,收集到超過2000條關于續航里程、充電速度、智能配置等方面的建議,研發團隊根據這些一件反饋,對N6的電池容量、充電系統和智能座艙進行了多次優化,最終帶來符合用戶預期的全新產品。
在產品共創方面,日產推出了“Nissan Lab”用戶共創平臺。用戶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提交自己的設計方案、功能建議,甚至參與產品的測試環節。天籟?鴻蒙座艙在開發國產中,九層邀請100位華為手機用戶參與測試,手機他們對于車機互聯、語音控制等功能的反饋,優化了鴻蒙座艙的互聯穩定性和語音識別準確率。

至于服務優化方面,日產則圍繞“用戶全生命周期” 打造了一站式服務體系。從購車咨詢、試駕體驗到售后服務、二手車置換,每個環節都注重用戶體驗的提升。例如,與國家電網、特來電等充電運營商合作,為用戶提供免費充電權益;推出“上門取送車”服務,讓用戶無需到店即可完成保養等等,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增強品牌忠誠度。
在品牌之夜現場,日產還邀請了品牌好友李思思以及多位車主分享真實的用車體驗,與用戶代表同慶生日,旨在將品牌與用戶的關系從“買賣”轉化為“伙伴”,增強品牌連接,建立情感共鳴。
在新能源與智能化時代下,汽車不再只是冰冷的出行工具,而是充滿溫度的“移動空間”,唯有與用戶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連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長期的優勢。
小編有話說:
在40周年的這一刻,日產展現出了擁抱變革、深耕中國、面向全球的清晰路徑與昂揚姿態,為合資品牌轉型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范本。
40周年的日產雖展現了雄心勃勃的藍圖,但其續寫“中國故事”的過程中依舊面臨著諸多挑戰: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技術創新、產品迭代、用戶體驗等方面不斷提升的中國本土品牌、外資車企“品牌溢價”優勢的逐漸減弱等等,日產只有進一步加快轉型步伐,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用戶滿意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站在入華四十年的新起點上,這場跨國車企的轉型故事,正進入一個更具想象力的新篇章。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719
10-24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33
11-08
12
11-07
108
11-06
87
11-06
99
11-05
116
11-05
2150
11-05
38
11-05
13
11-05
1830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