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酒駕,小米SU7碰撞起火,車門鎖死車主遇難,怪門把手?
知嘹汽車\逸車任
這是一個足以讓所有新能源車主揪心的事故。凌晨三點,成都天府大道,一輛剛提不久的小米SU7 Ultra高速過彎躲避裝轉彎車,前后輪同時突破了抓地極限,車輛瞬間進入“鐘擺”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甩尾失控”,之后撞上隔離帶起火

周圍好心人第一時間沖上去救人,瘋狂拍打車門,卻怎么也打不開。 那一刻,火光映著他們絕望的臉——不是不想救,是門,真的打不開。

人在車里,火在燒,外面的人看得見、摸得著,卻救不了。 這種“近在咫尺卻無能為力”的絕望,比事故本身更讓人窒息。很多車主留言說:“我每天開的也是電車,如果是我,會不會也這樣?”這種代入感,太強了。
它背后暴露的問題,遠不止一輛車、一個品牌那么簡單。為什么打不開?有人說是因為隱藏式門把手在斷電后無法彈出;有人說碰撞導致電子門鎖系統失效; 還有人質疑,是不是為了“極致流線”犧牲了機械應急開門結構?

但更進一步看,這又不是單純的門問題。這次事故背后,有一個被我們集體忽視的真相:電動車的“性能平權”,正在悄悄變成危險平權。
以前,3秒破百是超跑的專利,普通人連摸都摸不到。現在呢?花30萬,就能買到零百加速2.78秒的量產車——比很多超跑還快。但問題是,你的駕駛技術,跟得上這臺車的性能嗎?

高速過彎、急剎、緊急變線……這些操作對底盤調校、輪胎抓地、車身穩定系統的要求極高。而很多新勢力車企,為了營銷“賽道級性能”,瘋狂堆馬力、壓重量、拼加速,卻在底盤調校、安全余、應急逃生這些看不見的地方“成本控制”。可車不是手機,刷個系統就能恢復如初。汽車一旦失控,就是生死一線。
這讓我想起智能手機剛普及時,人人都能發視頻、寫文章,結果呢?信息爆炸了,但謠言、低質內容也泛濫了。表達權的平權,沒帶來內容質量的提升,反而稀釋了真相。

今天電動車也一樣:“速度權”的平權,沒帶來“駕駛安全”的提升,反而放大了風險。那些原本不敢上高速、不敢激烈駕駛的人,現在因為“智能輔助”“自動剎車”“一鍵加速”就敢猛踩電門——可他們不知道,輔助系統不是保險,性能越強,容錯率越低。
所以,別再只盯著零百加速、最大馬力、續航數字了。真正該比的,是誰的車身更硬,誰的逃生通道更可靠,誰的底盤能在失控邊緣把你拉回來。這次事故警方已經給出了通報,駕駛員涉嫌酒駕,顯得對生命尤為不敬重。

小米這次的事故,是一個警鐘。它敲給小米,也敲給所有車企:技術可以激進,但安全必須保守。更敲給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買車不是買玩具,開車不是打游戲。別讓“性能平權”,變成“事故平權”。安全,才是電動車時代最該被“卷”起來的東西。
中國新能源,等等你的車主吧 ,你們太快了了。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912
10-14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41
11-07
92
11-01
81
10-28
1650
10-17
54
10-16
15
10-13
72
10-13
17
10-04
17
09-29
71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