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驟降26%,跌幅居全球主要市場首位,保時捷在中國不好賣了
保時捷中國銷量大幅下滑26%,跌幅居全球主要市場首位,背后是何原因?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許多傳統豪華品牌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比如曾經備受中國富豪追捧的保時捷,正面臨著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最嚴峻的挑戰。2025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銷量僅為3.2萬輛,同比大幅下滑26%,這一跌幅居其全球各主要市場之首,相比之下,保時捷在北美市場還實現了5%的增長。這種反差揭示出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困境并非偶然,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對于保時捷這樣的豪華品牌而言,其目標群體往往都是具有購買力的富有人群,不過在經歷了疫情影響過后,國內豪華汽車市場的需求也經歷了持續低迷,根據胡潤報告,中國高凈值家庭數量首次減少,最富有人群的財富縮水尤為明顯。瑞銀的報告中也指出國內百萬美元富翁人數在2023年減少,雖然2024年有所回升,但實際可支配收入并未顯著增加。這種購買力的下降直接沖擊了保時捷這類豪華品牌的市場表現。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市場內部的競爭也在加劇,尤其是電動化轉型帶來的行業洗牌,也讓保時捷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保時捷的車型在變速箱、懸掛阻尼和動力響應方面的優勢,讓其在賽道上積累了豐富經驗,然而電動化時代,車型間的競爭核心已轉向軟件和算法,電機的技術、電池散熱系統以及OTA升級能力成為關鍵。這些新領域的挑戰讓保時捷的傳統優勢難以充分發揮,這也使其在新能源方向的轉型進展較慢。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傳統燃油品牌均面臨著保時捷一樣的困境,寶馬近期也下調了2025年盈利預期,理由為中國市場需求持續疲軟;奔馳在第三季度銷量也出現了12%的同比下滑。目前這些品牌雖在積極推廣電動車,但消費者仍對傳統品牌的電動車保持了觀望態度,主要原因是國產品牌的電動車型早已在技術和智能化層面實現了彎道超車,此前燃油車時代的品牌認同并不能得到延續。

不過面對如此嚴峻的調整,保時捷也逐步開始調整國內的戰略,公司將明確秉持“質量優于數量”的原則,積極優化經銷商網絡,并加快在華本地研發步伐。保時捷還在產品規劃、品牌體驗及經銷商網絡優化等多方面同步發力。目前,保時捷將911 GT3高性能車型引入中國,并推出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Panamera雋永版。保時捷中國總裁潘勵馳表示,這是在“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指引下的重要舉措。

不過我們注意到,目前保時捷的戰略轉型仍然集中于燃油車型上,因此這些措施能否扭轉頹勢尚待觀察。保時捷在9月還下調了全年利潤率預期,并宣布推遲部分電動車型的發布計劃。保時捷負責銷售與市場的董事會成員馬蒂亞斯·貝克爾表示:“我們預計短期內市場環境仍將維持艱難態勢。”而兼任保時捷與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的奧博穆更是指出,歐洲汽車行業的高增長時期已接近尾聲。

總結:
保時捷中國銷量下滑26%不僅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是中國汽車市場深刻變革的縮影。它標志著外資豪華品牌的時代正在落幕,同時基于產品實力與用戶體驗的新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對于保時捷而言,要想重振中國市場,僅靠本地化生產與營銷調整遠遠不夠,后期需要在保留品牌精髓的同時,深刻理解中國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并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實現真正的創新,否則這位“德國豪華貴族”恐將在中國市場陷入更長的低迷期。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16
10-13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75
11-06
24
11-06
110
11-05
1635
11-03
112
11-03
1554
10-29
138
10-23
13
10-21
131
10-20
105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