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馬自達,活成了中年人談理想的樣子
“中年人談理想”,不該是個貶義詞。
正如Deep seek所說的, 中年人談理想和年輕人不太一樣,比如年輕時,理想可能是顛覆一個行業或改變世界,到了中年,理想變得更接地氣的“內圣外王”。同時,中年人懂得了“及時止損”的珍貴,不會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上耗盡所有,但也絕不會完全放棄。

從去年的EZ-6到今年的EZ-60,有人說看不見ZOOM-ZOOM、轉子發動機時代那個“以小為美”、叛逆卻讓人又愛又恨的馬自達,卻見到了一個為中國市場而屢屢妥協的長安馬自達:“減少中控區域對駕駛員的注意力轉移”而采用小屏的堅持,被標配26.45英寸5K“理想”一體式大屏所取代,還有你敢相信整天把“人馬合一”掛在嘴邊的馬自達,會容忍一套“98匹1.5L增程器+31.73度磷酸鐵鋰電池+190kW電機”又重又平庸的動力總成,塞到自己車的發動機艙嗎?

是的,去年EZ-6上市那會我也理解不了,但今年看見EZ-60釋懷了。正如全球車市土壤容不下縱置后驅+直列6缸的馬自達6王者歸來,那我們就不要抱怨長安馬自達為什么要基于長安汽車EPA架構平臺,共同研發兩款新能源車型。與其有空質疑EZ-6“套殼”深藍SL03嫌疑,EZ-60的內飾跟誰家新勢力何其像,還不如看看每年多少新車當了炮灰?多少合資品牌在渠道虧著賣?不是馬自達的燃油車變味,而是中國的新能源車把整個賽道和游戲規則都換了。

時世不同,馬自達在中國生存的路徑選擇不同罷了。
被社會毒打的天才少年
長安馬自達是“照搬”,是“融合”,還是拿來長安汽車的電氣化技術“取長補短”?相信大家心中都自有定論。

將中方在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優勢,全面融合到新能源車型中,且保持鮮明品牌差異,相比是每家想轉型2.0時代的合資車企所面臨的挑戰,在鉑智3X、日產N7上都經歷過質疑。不過,當這命題出現在一個從不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品牌上,無疑是放把矛盾推到風口浪尖上,每個癡迷于ZOOM-ZOOM神話的人,看見新能源的EZ-6和EZ-60接連出現,是會黯然神傷。
理想與現實能共存么?我深信在2020年前的馬自達,從未有這種想法,當時多少人把《馬自達設計之魂》那句“全世界只要有2%的消費者認可馬自達汽車便足矣”奉若汽車界的第一清流,馬自達是沒有技術才口出狂言?才不是呢,它是美而自知的天才少年,珍惜自己的羽毛。

但正如成名很早的少年,總有某個時刻命運跟他開玩笑,遭受社會毒打的他一夜長大,少年志氣殆盡,換來中年人的務實與冷靜。

讓馬自達開始重新審視在中國生存發和發展問題,也許是這一兩件關鍵事情的漣漪效應:2021年,一汽-馬自達因為虧損而兩馬合并;2023年,長安馬自達銷量不足10萬輛,8.87萬輛同比大幅下滑14.77%。到了2024年4月,新任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總裁的松田英久,就公開表示馬自達感受到了未來發展的緊迫感,從而決心轉型:“合資公司中,馬自達在新能源轉型方面是最堅決的。”
想變的效果總是有的,2024年馬自達的銷量,再次經歷同比下降14.69%陣痛之后,EZ-6確實給馬自達帶來“本土化”曙光。今年1-8月,長安馬自達銷量達4.64萬輛,較上年同期4.54萬輛,竟還增長了2.26%,成為年內少數增長的合資品牌。

仔細研究銷量構成更耐人尋味,長安馬自達的增長主要來自于EZ-6, 達1.13萬輛,占總銷量的24.3%。其中,8月銷量達2741輛,是馬自達所有車型的“銷冠”,占總銷量的42.68%。而相反,最能代表馬自達靈魂的燃油車,難敵豐田大眾等更強勢的合資油車下壓,馬自達CX-5還能勉強維持月銷2200輛,跌入10萬區間的馬自達3昂克賽拉更成“墜落”之勢,5月開始月銷就不破千了。要知道,去年單一輛昂克賽拉銷量達2.96萬輛,占長安馬自達總銷量的39.14%。

試想想,若沒有EZ-6,全靠油車的長安馬自達,今年會何其艱難。而現在,EZ-6離爆款很遠,但作為小眾款品牌的車,市場占有率也交足了功課;這次EZ-60上市,憑著訂金10元讓小訂已突破4萬大關,更加證明馬自達本土化道路的正確性,這輛新車也理所當然成為品牌新能源戰略的“核心增長點”。
天才“及時止損”的珍貴,理想降維也不放棄,只要還留在中國這賭桌上,就有翻盤的可能,俗稱聽勸。
“東瀛寶馬”該找準位置
誠然,“及時止損”讓長安馬自達在理想與現實開了個自洽的好頭后,但其在合資的定位,也越發模糊了。

去年EZ-6上市后,長安馬自達汽車銷售分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吳旭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長安馬自達要向合資新能源第一品牌目標持續邁進。雖然口上這樣說,身體卻很誠實,如今EZ-60的定價,就很能反映到馬自達自知品牌力偏弱,把價格區間打到了與宋PLUS、風云T9、海獅06等自主品牌直接對壘的層面。
這定位完全沒有問題,今天合資站在同一起跑線與自主品牌新能源對打,也不是丟人的事,而長安馬自達的“田忌賽馬”策略很是明顯,用“駕控”、“顏值”、“合資身份”和“價格誠意”的強項,彌補智艙智駕的空缺。

在“續航里程、充電速度、智屏幕大不大、智艙夠不夠智能”時下流行的買車重點中,EZ-60可以說和自主同級競品互有攻守,但唯獨智艙智駕這塊,尤其是L2駕駛輔助,還是合資1.0時代的樣子,在同級斷然沒有優勢。甚至11.99萬元入門的版本,連ACC自適應巡航都沒有。幸好,它的頂配只是入門深藍S07的價格,就相當具有誠意。

可以預見的是,EZ-60上市后會有一定的競爭力,尤其多少會承接馬自達車主那波“油轉電”升級,但過了新車紅利期,會被智艙智駕、能耗更具優勢的自主新車“覆蓋”掉。對比目前長安馬自達的營銷策略,無論預售、上市、媒體試駕,都圍繞“操控”、“顏值”展開,這固然打響“人馬合一”標簽,但給人少了家用車要面面俱到,“六邊形”戰士之感。

更為重點的是,新能源車的駕控樂趣,不再像油車時代需要花大價錢才能擁有了,長安馬自達如何詮釋自己保持仍原汁原味“人馬合一”,仍是市場的獨特魅力所在?
EZ-60加入了馬自達基于歐洲車型底盤調教,20%側傾剛度提升,10%俯仰抑制,86.5%高強鋼占比車身,減少頭部晃動,減少眩暈感,也提升直線變道以及彎道行駛的可控性和精準性.....
幾乎每家媒體試駕后都給出類似的研判,但說真的,這些大差不差的話術何曾熟悉,之前走小眾路線吸引對駕控有需求的精準買家,用戶忠誠度也極高,但現在長安馬自達的對手是“全能”的自主品牌,駕控長板未必如馬自達深厚,但其他如空間、智能、配置等全維度比,EZ-60就不是綜合實力最優那位。

換句話說,中年人談理想,最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建立好自己的人設。長安馬自達要給人看到,“人馬合一”是一個強項,但絕不能只有一項。長安馬自達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智能電動化的清晰長遠計劃,這是很吃虧的。
“長安馬自達計劃在2027年前在新能源領域累計投入100億元,旨在培育全球新能源產品開發能力,并推動新能源車型在2027年占比提升至90%。后續每年至少推出1款新能源車型,覆蓋轎車與SUV細分市場。”

實事求是的說,按現在車市的競爭程度,一年一臺車全新的速度,是抵不過消費者忘記你的速度。當大眾、豐田等越來越多合資車企的本土化以戰略級積極推進,用體系成本和本土化優勢“升維”搶打效率戰時,長安馬自達還在一臺車聽一臺車的響。
寫在最后:
與基于長安汽車EPA架構平臺,共同研兩款新能源車型后續,會怎樣?馬自達的智駕智艙怎么做?有中國科技企業的身影嗎......這些最核心的問題,我們想找找長安馬自達關于“百億戰略”更細化的內容,但卻找不到。

既然不甘心被中國市場邊緣化,之前委身于合作伙伴長安汽車,妥協和退讓了那么多,當下就應該加快智能化轉型的速度,找到長遠的翻盤契機。中年人談夢想,妥協不是最該被批的,在猶豫和負重前行中錯失時機,才是最令人無奈的。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041
10-09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53
11-05
81
11-05
1965
11-04
28
11-04
89
11-04
71
11-03
45
11-03
88
11-03
77
11-03
110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