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老炮”上市!尹同躍和奇瑞終于圓夢了
奇瑞IPO了。
港股上市,股票代碼9973.HK!

從遞交的招股書來看,大象轉身后的奇瑞勢頭強勁:營業收入從2022年的926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698.97億元,其中2024年歷史性賣出260.39萬輛車,出口量達到114.45萬輛,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連續22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冠軍。
一個年營收已達千億級別的頭部品牌,能夠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我覺得是很恐怖的,尤其海外戰績,甚至可以說是抽象了,奇瑞就好像在說“不要用看待傳統車企的眼光來看待爺,爺擁有堪比一線新勢力的增長動能”。
總結起來,這份成績單的特點就是“高增長性+高穩定性+高獨特性”,如果我是基金經理or分析師or潛在的基石投資者,我也會對這份成績單留下深刻的正面印象。
資本市場需要的預期開場白,奇瑞已經有了。
但經常IPO的朋友都知道,敲鐘之前的故事往往篳路藍縷,奇瑞也一樣。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汽車工業的主流模式是合資,中央政府通過限制生產資質的發放引導外資與大型國有車企合作。目的很簡單,希望用中國龐大的市場來換取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這套頂層設計的邏輯下,奇瑞的誕生就像是地方政府產業雄心的一次非主流突圍。
所以,“掛靠上汽”就成了那個時期奇瑞的盤外招,或者叫“曲線救國”。如今回過頭去復盤這次“掛靠”,你會發現它對奇瑞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解決了燃眉之急,讓奇瑞的產品得以合法銷售,完成了從0到1的關鍵一躍;但另一方面,這種復雜的股權關系也為日后長達二十年的IPO之路埋下了伏筆。
清理和回購這些歷史遺留的股權,成為后來資本運作中一個極其棘手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從一開始就對“技術立身”有偏執,這種偏執導致奇瑞人舍得也愿意“自己摸索”,而這個過程,也是中國第一代汽車工程師自力更生精神的縮影。
通過徹底消化吸收再創新,奇瑞將當初斥巨資從英國買回來的福特二手發動機生產線變成了孵化自主技術的金蛋,最終打造出明星發動機品牌ACTECO。
那個年代,發動機還被譽為“汽車的心臟”,是核心技術中的核心,掌握了發動機技術就意味著掌握了產品定義權、成本控制權和未來的迭代升級權。
ACTECO的成功深刻塑造了奇瑞的價值觀——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那時起,對技術的投入和研發的執著就成了奇瑞區別于其他自主品牌最鮮明的標簽,無論是后來的底盤、變速箱還是如今的混動技術平臺,都源于這最初的技術信仰。
可以說,如果奇瑞當年沒有啃下這塊硬骨頭,可能今天就不會有“技術奇瑞”的品牌護城河。而“技術奇瑞”的B面,是堪稱中國汽車史上最漫長最曲折的上市之路。
2004年,憑借“奇瑞QQ”等車型的巨大成功,奇瑞一躍成為自主品牌的領頭羊,銷量和聲望達到頂峰,此時通過上市募集資金進一步擴大研發和生產規模成為管理層的自然選擇。
核心障礙是與上汽集團的“股權羈絆”。
當奇瑞啟動上市程序時,雙方在股權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上汽方面的訴求與奇瑞的目標產生沖突,導致復雜的股權關系無法厘清,不滿足上市要求,奇瑞的首次IPO嘗試擱淺。
這次失敗讓奇瑞深刻認識到,歷史遺留的股權“原罪”是通往資本市場的攔路虎。
2007年,奇瑞繼續嘗試IPO。
這個時期,奇瑞發展勢頭依舊強勁。2007年8月,奇瑞第100萬輛汽車下線,為打造更宏大的資本故事,奇瑞開啟了激進的“多品牌戰略”,試圖以規模化和高端化的形象沖擊資本市場。
不巧的是,2008年奇瑞剛剛完成公司改制、非核心資產剝離等一系列上市前的準備工作,源自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就席卷全球,資本市場哀鴻遍野,汽車產業作為周期性行業遭受重創,在投資者信心崩潰的大環境下,任何IPO計劃都無異于天方夜譚。
夢想被迫中斷。

2016年,由于新能源汽車浪潮興起,奇瑞再次打起了IPO的主意。
奇瑞試圖將旗下成長性較好的“奇瑞新能源”板塊單獨剝離,通過與上市公司“海螺型材”進行資產重組的方式實現“借殼”上市。
結果,因為當時新能源業務體量尚小且股權結構依然較為復雜,奇瑞的IPO計劃還是告吹了。
2018年,為徹底解決體制和資金問題,奇瑞啟動了聲勢浩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主要做法是增資擴股。
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在長江產權交易所掛牌,擬引入超162億元的戰略投資。2019年12月,增資擴股項目成交,青島五道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以144.5億元入主,成為第一大股東,當時外界認為奇瑞已經掃清了IPO最大的股權障礙。
正當外界以為奇瑞即將重啟上市議程時,戲劇性的轉折發生:2022年,投資方青島五道口自身出現資金鏈問題,無法按時支付后續款項,雖然立訊精密以100.54億元接盤,但由于股權結構變得更加復雜,此次IPO最后還是卡殼了。

不過在同年的戰略發布會上,尹同躍明確提出“奇瑞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吹響了上市的最后沖鋒號。
此后,故事進入“王者歸來”章節。
2023-2024年,奇瑞的各項改革成效徹底顯現,產品力回歸、品牌矩陣(奇瑞、星途、捷途、iCAR)協同發力,銷量和營收迎來爆炸式增長,尤其是在海外市場,連續多年穩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強勁的基本面,為奇瑞IPO提供了堅實底氣。
2025年2月28日,奇瑞汽車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8月27日,中國證監會批準奇瑞汽車港股IPO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掃清關鍵政策障礙;9月7日,奇瑞汽車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9月25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于今日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份代號9973。
這場長達二十余年的資本長跑終于抵達終點,奇瑞在正確的時間以最好的姿態進行了品牌價值兌現。

那么,資本市場能給奇瑞多少估值。
此次上市,奇瑞汽車以30.75港元/股的招股價上限定價,募資規模達91.4億港元,上市首日價為34.2港元/股,漲超11.22%,市值逼近2000億港元,達到1972億港元。

江湖車評:
一家企業的氣質,往往是其創始人的寫照。從42歲出任董事長,到如今63歲終圓上市夢,尹同躍將自己null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51
09-26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045
10-28
1823
10-20
218
10-13
215
10-12
1746
09-26
32
09-03
58
09-02
93
09-02
167
09-01
98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