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京不會造車,吊州不養閑人,蘇北肯尼亞拼了
文|Dedee
最近車圈爆出一則大新聞:因債務問題陷入重整的高合汽車突傳重大利好,黎巴嫩初創車企EV Electra將出資10億美金在鹽城成立新公司,工廠復工指日可待。
據EV Electra承諾,未來3年將實現不低于十萬輛或不低于三十億美元的海外采購訂單。

沒過幾天,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官網發布“悅達起亞一工廠智能化綠色技術升級項目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據了解,該項目指的就是高合汽車鹽城工廠的技術升級改造,總投資達1796.07萬元,預計今年10月完成。
改造后,工廠設計生產規模將達到年產15萬輛乘用車,涵蓋高合汽車旗下X、Y、Z三款車型,年產量分別為3.75萬、3.75萬和7.5萬。
高合工廠以及其背后的所在地鹽城,也再度進入我們的視線。
說起來,今年鹽城已經依靠“蘇北肯尼亞”的響亮名頭,頻頻登上網絡熱搜。
作為全省空氣質量第一,全江蘇面積最大的城市,“蘇肯”不僅坐擁江蘇一半海岸線,還是全國唯一同時get“世界自然遺產” 和“國際濕地城市”的城市。
如今在鹽城,有堪比里約大冒險的壯觀鳥群,有不輸給厄瓜多爾雨林的植物園,遠超新西蘭的浪漫星空,以及不輸給非洲大草原的荒野奇觀。尤其是沿著黃海1號公路,你可以看到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以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徹底顛覆我們對江蘇的固有認知。

“蘇肯”之名也由此而來。
除了自然奇觀,鹽城還推出了專門針對韓國旅客的“高爾夫游”,每人每天只要400塊,就能在鹽城打一場高爾夫球,還包含一頓午飯——再加上往返機票和住宿費,這一整套消費下來,鹽城依舊遠低于韓國當地標準,讓無數韓國高爾夫迷流連忘返。
再加上鹽城的灘涂濕地里的丹頂鶴,更讓不少韓國游客感受到了1+1>2的旅游樂趣,頻頻在周末打飛的直奔鹽城。
不得不說,鹽城果然是中國最懂韓國人的城市。

即便沒有“高爾夫游”,沒有“江蘇肯尼亞”,鹽城也依舊中國“含韓量”濃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因為誕生于1979年的江蘇悅達集團,尤其是旗下的悅達起亞,20年多前依靠韓系車,為“蘇大強”的汽車產業打出一片天,直到今天。
是的,“南派”韓系車代表悅達起亞一直都還活著。
不少80后應該還記憶猶新,10多年前,悅達起亞生產的韓系車一度是中國車市頂流選手,2014年巔峰時期年銷輕松超65萬輛,鹽城工兩家工廠(第三工廠2014年年底投入生產的)三班倒都忙不過來。
尤其是第二代K5,一度和現代索納塔、雪佛蘭邁銳寶一起并稱中國車圈“DS三寶”。那幾年,K5的數量多到不用看車身,低頭看輪轂就能認出來。
可惜從2015年以后,韓系車在中國的境遇是每況愈下,凄慘程度和法系車不相上下。于是在2021年,為及時止損東風與悅達起亞徹底分道揚鑣。
2023年,悅達起亞國內外年銷16.6萬,工廠產能利用率只有25%。但同樣在2023年,其海外銷量超過8萬輛,達到了整個工廠的48%,也讓悅達起亞看到了某種不一樣的出路——努力出海。

1年后,悅達起亞的這份努力就得到了應有回報。
依靠EV5、獅鉑拓界等多款車型和“油電并行”戰略,2024年悅達起亞在國內賣出24.8萬輛新車,出口量更是高達36.4萬輛。相當于每生產3輛車,就有2輛被裝上貨輪發往國外,全球超76個國家能看到鹽城生產的韓國車。
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低調操作,直接讓悅達起亞已經閑置的工廠又開始24小時連軸轉,更沖到中國合資品牌增速第一。
此外,悅達起亞的國內成績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強。數據顯示,僅今年4月,起亞的銷量就達到了2.2萬輛,同比增長11.8%。今年前4個月,起亞國內累計銷量超7.8萬輛,同比增長12.7%。
甚至,相比其它漸漸式微的老合資品牌,悅達起亞今年還將投資1.88億元,將自己的4.0智能工廠再度升級改造。

瘋狂出海前,悅達起亞也沒有浪費多余產能,而是選擇“改嫁他人”——做起了代工廠。比如早在2019年,就將年產15萬臺的第一工廠以“長期租賃”的方式給了華人運通。
當然對于悅達起亞而言,這也就是左手換右手的事兒。畢竟它是華人運通的重要投資方之一,持有華人運通20%的股份。
經過近2年的改造與升級,高合汽車在2021年成功下線了HiPhi X。
雖然此后4年,高合整個品牌共三個系列的年產都沒有超過9000輛,連產能十分之一都沒摸到,但改造完畢后的新工廠成為了中國首屈一指的“精品工廠樣板間”。

什么全球首個車輛無人駕駛自動下線模式、130臺庫卡最新C4型互聯機器人、德國杜爾DURR最新一代機器人、360智能AGV無人運輸車、可升降EMS懸掛輸送線等自動化設備,外加低排放低能耗綠色集約型生產制造……悅達起亞絕對是將高合當親兒子養,才有了能完全對標大眾德累斯頓玻璃工廠和寶馬萊比錫工廠的環境“零負擔”的城市工廠。
廠區廣場直接與城市干道連為一體,完全對公眾開放,再結合漫步道及水景,將參觀者及周邊市民帶入廠區,大大拓展了城市公共活動空間。
如果周鴻祎參觀的是的高合工廠,小嘴肯定不會那么玩命輸出。

除了華人運通代工廠,2024年5月,一汽與悅達起亞合資改造的中國一汽鹽城分公司新能源工廠正式對外公布,一汽奔騰首款車型奔騰小馬成功下線并運往全國各地。
據了解,2023年9月江蘇悅達就和長春一汽集團牽手,用1.66億元成為一汽奔騰的第二個“媽”,也是一汽奔騰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外部投資人。
雙方共同打造的一汽鹽城分公司新能源工廠共有30條生產線,覆蓋SUV、Sedan轎車、微型車等多種產品型譜,可年產10萬輛新能源車,目前主要有奔騰小馬和悅意03兩款產品。
其中,奔騰小馬去年7個月共賣出超8.2萬臺。

甚至為了保質保量,一汽奔騰還額外租用了原高合工廠的涂裝車間——養活了不少高合員工,后者的工資近1年來一直在正常發放。
對于大部分已塌房的新勢力員工而言,這種待遇簡直不敢想象。
對了,這兩天已經有記者陸續前往高合工廠查看情況。
他們發現,雖然高合汽車依舊處于停工狀態,展廳關閉工廠臨街的大門保安崗亭內無人值守,但廠內一直都有工人在干活。不少工人表示,有關中東車企投資高合汽車一事他們都有所耳聞并已經看到了實際行動,甚至已經有人專門來看過,只不過沒有進場。他們聽到的復工時間是今年9月左右。
額外扯一句,其實高合汽車一直都是“新勢力復活賽”的熱門種子選手。
去年5月,就傳出一家名為iAuto Group的美國公司要用10億美金拯救高合。
據了解,當時iAuto Group還和仰融的正道集團關系莫逆。后者是2008年初,華晨汽車公司創始人仰融在大洋彼岸創立的一家從事電動車相關業務的公司,2015年成功在港股上市,還在2018年北京車展上,隆重推出了三款引人注目的概念車。
然后么就沒有然后了。
直到去年的高合收購案,正道集團再次進入人們視線。感覺……無論是iAuto Group還是正道集團,都是大寫的不靠譜。
很快,iAuto Group的底褲就被人扒了出來——誕生于美國倒數第二大州特拉華州,聯絡電話是香港號碼,官網常年處于維護狀態,手捏許多匪夷所思的發明專利。比如一個名叫“比傳統驅動系統高5倍效能的超級驅動系統,和用于微型渦輪發動機的低溫可控核聚變模組”的專利。

是不是和黎巴嫩EV Electra無比相似?
同樣計劃出資10億,同樣是新能源汽車汽車初創公司,同樣到現在只有概念車,沒造出一款量產車……
不過相比正道集團,EV Electra不靠譜的味道更加濃郁。
董事長吉哈德·穆罕穆德按照股比投資的1億美元注冊資金,要到今年最后一天才會認繳;同時,他還以兜售汽車代幣、讓消費者投資入股的方式,發行了高達12億美元的加密貨幣,用于幫助巴勒斯坦和建立并購基金。

總而言之,不少人認為高合或悅達起亞必須多長幾個心眼,畢竟圈內人應該都聽說過卡洛斯·戈恩的逃亡傳奇,也應該都知道黎巴嫩的國際屬性——常年都是國際刑警無從插腳的法外之地。
不過,感覺鹽城那兒也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畢竟二度改造高合的前只有起亞4.0新工廠的十分之一,四舍五入的也就是毛毛雨吧。

扯遠了。
即便沒有高合汽車,鹽城的整個新能源產業在“散裝江蘇十三太保”里也是響當當的。
如今的“蘇大強”,新能源造車強中強除了坐擁比亞迪華東產業基地、理想工廠的“吊州”,也就剩下鹽城了。尤其是江蘇第一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鹽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就包含了目前鹽城最重要車企,以及不少相關產業鏈制造商。

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這兩年悶聲發大財的悅達起亞新能源汽車廠(包含了高合工廠與一汽鹽城工廠),還有中大汽車的鹽城制造基地,目前是5000輛年產規模;主打輕量化新能源商用車的奧新汽車,也有10萬輛的年產規模;以及悅達專用車等整車企業。
其實,對于“蘇肯”而言,打造專屬自己的新能源車或是獨立品牌——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更重要的是捏牢整條產業鏈。
所以在新能源園區里,還進駐了大把的世界頂流零部件供應商。
比如全球零配件頭部企業凌云汽配、世界最大馬達制造商之一德昌電機、世界最大座椅獨立供應商美國江森自控與上汽合辦的江森鹽城座椅廠,法國佛吉亞汽配獨資的汽車部件廠,以及——大家都相當熟悉的鋰電池龍頭之一中航鋰電。
或許大家還不知道,鹽城的動力及儲能電池產業鏈已經是當地,甚至整個蘇大強最重要的地標產業鏈,有一大批世界級龍頭企業在鹽城落地生根。
除了來得最早的中航鋰電,韓國SK新能源、比亞迪弗迪電池、長城旗下蜂巢能源、吉利旗下耀寧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陽光電力、智泰新能源等行業巨頭基本將鹽城的新能源山頭占滿了,并形成了以電芯為主,配套模組、關鍵材料、綜合利用協同發展的完整的產業鏈。
甚至在2023年鹽城建成的動力及儲能電池產能已經達到55GWh,在建產能180GWh,產能規模全國第二。
其中,投資規模破百億的項目就有起碼5個之多。
最著名的莫過于鹽城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已經是比亞迪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之一,總投資150億元,一期+二期項目年產達30GWh動力電池。
韓國SK新能源打造的兩期共57GWh動力電池項目,則是鹽城乃至整個江蘇省近年來最大的利用外資項目,更是韓國SK集團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投資項目。

還有總投資 100 億元的蜂巢能源22.3GWh電池工廠,總投資約102.3億元的耀寧科技12GWh磷酸鐵鋰電池及系統總成項目,以及計劃總投資上百億的智泰新能源20GWh儲能電池項目。
截止2023年4月,僅依靠SK新能源、弗迪電池等企業,鹽城新能源產業已完成開票111.9億元,同比增長174%。
目前,鹽城的新能源儲能產業已經是千億級別的藍海。

就在上個月,寧德時代也來到鹽城,為其“巨型”新能源項目鋪路,準備打造自己的零碳園區和虛擬電廠。
額外說一句,寧王的“巨型”新能源項目一點兒也不夸張,起碼包含了三個小項目。
首先是零碳園區,說人話就是用能源管理系統讓園區自給自足發電;第二個是虛擬電廠,通過算法把分散的新能源設備整合起來,再像傳統電廠那樣調度電力,為愛——不是,是為鹽城發電。
第三個項目更夸張。寧王希望自己在鹽城不止于造電池和多發電,他們希望能將新能源和交通徹底打成一片,打造一座電動車更普及、物流更綠色的新能源示范城。
現在,寧王已經開始在鹽城試點落地新能源項目。
預計這座城市的新能源產業鏈很快會更完整規模更大,搞不好未來幾年,鹽城就不再是“蘇肯”了而是“中肯”,徹底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明星之城”。
總之,看過如今的“蘇肯”,再看人稱“徽京”的南京,據不完全統計,自2016-2025年的9年內,至少已經倒閉了包括拜騰、博郡、長城華冠、知豆、銀隆等5家新能源汽車明星項目,“徽京”實在應該向“蘇肯”多取取經哈。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152
05-27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29
10-30
1533
10-24
1936
10-24
154
10-22
105
10-09
119
09-17![[懂車早報]連續6個月超2萬輛,悅達起亞8月銷量20974輛](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auto_hj/20250905/33797672.jpg)
138
09-05
2052
09-04
62
08-21
84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