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薩斯國產終落定,還會面臨哪些挑戰?

車評觀察《車評社》
雷克薩斯會不會國產的消息,一直是行業的話題之一。2月5日,也就是大家開班的第一天,豐田汽車正式宣布雷克薩斯國產,這次可是動真格了!
據車評社了解,豐田決定以獨資的形式在上海市金山區成立LEXUS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并計劃于2027年投產。
此外,新公司將依托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先進成熟的產業鏈基礎、物流網絡、人才體系及市場規模,研發LEXUS雷克薩斯品牌純電動車型,仔細一看動靜是真不小。
我們知道,作為豐田旗下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一直以進口車的身份活躍在中國市場。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雷克薩斯也終于邁出了國產化的步伐。那么,雷克薩斯國產的原因以及國產后能否重回巔峰呢?今天咱們就聊聊雷克薩斯。

銷量急劇下降,市場占收縮
此一時彼一時,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曾經非常亮眼。其憑借可靠的質量、舒適的駕乘體驗以及優質的售后服務,雷克薩斯在豪華車市場中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然而,近年來,雷克薩斯的銷量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了約15%,市場占有率也隨之下降,這一趨勢到2024年并未得到明顯改善。其實,在豪華油車市場,BBA(奔馳、寶馬、奧迪)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而二線豪華品牌如凱迪拉克、沃爾沃等也在不斷加大市場投入。相比之下,雷克薩斯的產品更新速度較慢,且價格相對較高,導致其在競爭中逐漸失寵。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經銷商集團正在嘗試轉型,比如中升集團,此前主營包括奔馳、奧迪、寶馬、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而今的重心是向自主新能源豪華品牌轉移。

新能源時代,油車優勢漸微
隨著全球汽車行業向新能源轉型,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在積極布局新能源車型。然而,雷克薩斯在新能源領域的表現卻相對滯后。
目前,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較少,主要以混合動力車型為主,純電動車型的推出速度明顯落后于競爭對手。在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雷克薩斯的傳統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型已經不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三電系統 智駕并無優勢
隨著汽車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尤其注重車輛的智能化體驗,這也成為了各大車企競爭的重點領域。

然而,雷克薩斯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并不突出。雖然其部分車型配備了駕駛輔助系統,但在智能座艙、車聯網等方面的創新相對較少。相比之下,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品牌在智能化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優勢。
國產化后,雷克薩斯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的智能化生態,與本土科技公司合作,提升車輛的智能化水平。

政策利好,國產后還面臨哪些挑戰
雷克薩斯國產化的決定,既是應對市場變化的必然選擇,也是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戰略布局。
說了這么多雷克薩斯國產化的原因,其實還有一點政策的利好。
近年來,國內汽車行業的政策環境發生了變化,已經允許外資車企在國內獨資建廠,這一政策變化為雷克薩斯國產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機。也就是說,繼特斯拉之后,豐田是獨資建廠的第2家。
不過,對于豐田而言,雷克薩斯的國產化絕非僅僅是降低成本這么簡單,而是一場面向未來的戰略卡位。此前,豐田的廣州工廠預留了氫燃料電池生產線;豐田與比亞迪合作的電池技術應用在豐田車型上;其新一代純電車型計劃采用寧德時代麒麟電池等等。

而在豐田章男宣布“BEV工廠”計劃后,雷克薩斯承擔著驗證e-TNGA架構高端化落地的重任,它與自主品牌的互動交流,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當然,國產化并非一蹴而就,雷克薩斯仍需面對諸多挑戰,包括如何保持品牌的高端形象、如何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等。
未來,雷克薩斯能否在中國市場重現輝煌,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
2213
02-05
分享相關車系
相關推薦

3687
07-25
3547
07-18
55
06-21
155
06-14
818
06-14
1751
05-10
4186
2024-07-17
4267
2024-05-24
3758
2024-05-13
958
2024-05-12